第15章 15.得民力者得天下
- 李世民穿越高平陵事變
- 古今之盛軌
- 2205字
- 2024-05-26 21:38:31
司馬昭和孫禮極為失望的回到洛陽,見司馬懿已經收兵回城,不敢稍有耽擱,便去找其請罪。
司馬懿與司馬師早已等得焦躁欲死,一聽司馬昭和孫禮回來了,慌跑著趕了出來,急急詢問。
待聽完司馬昭的敘述,司馬懿不禁閉上了雙眼,倒退了兩步,方才站定。
良久,他睜開眼睛,望天嘆氣道:
“我們都低估了曹芳小兒,這小子,不但像先帝一樣會演戲,而且還跟他太爺爺一樣勇武,讓老夫不得不全力對付了,可嘆我司馬懿本不想把事情做絕,老天卻為何一次次逼我至此呢?”
孫禮想起天子的所作所為,也仍然頗為后怕:
“唉,不想那陛下,當時竟似著了魔似的,全不聽子上和我的勸阻,執意要去許都,以致鬧成這般難以收拾的局面?!?
“何嘗不是?”司馬昭深有同感,一副無可奈何的樣子?!叭缃癫芊寂c父親形成對立,咱們勢必與天子開戰,鬧得天下雞犬不寧,接下來可該如何是好?”
說完想到司馬懿向來嚴厲,趕緊跪地請罪:
“兒有錯,未能截回天子,以至我司馬家可能橫遭大難,請父親責罰?!?
司馬懿卻是忽然自嘲地笑了笑,才道:
“起來吧,這也怪不了你,還是為父當初算錯一招啊,千算萬算,卻怎么也沒算到簍子會出在曹芳這個小兒身上。”
“這哪能怪太傅呢?”孫禮連忙緩頰?!罢l又能想到此前一個庸弱無能的小子,居然會那般剛烈勇武,先是奪權曹爽,后又不顧性命沖陣,這種人,恐怕天王老子也猜不透吧?”
司馬昭想到曹芳的種種行為,極為憂慮:
“我在想,這小皇帝,莫非是前朝漢宣帝劉病已一類的人物么?他此前一直示弱,而后又趁祭掃高平陵之機翻身奪權,種種舉措,顯然非蓄謀已久而不能為的?!?
“我亦有此感覺?!睂O禮聽到此處,不禁都開始懷疑起自己的選擇是否正確了?!霸垡郧皩嵲谔p看陛下了,陛下實際上是智如先帝,武類太祖啊。”
司馬懿立即察覺出孫禮的話風不對,顯然有對本陣營喪失信心的意思,冷笑了聲:
“不自量力耳,若陛下順從回京,猶不失為太平天子,但如今他非要如此,那便是不識抬舉,自取敗亡了!”
司馬師一直不曾發言,卻一直是一副稀松平常的表情,仿佛什么也沒發生,又仿佛一切皆在掌控中似的。
這時,才一臉神秘的笑道:
“德達與子上不必憂慮,太傅其實已經有預案了,他老人家,早已有截奪失敗的打算,如今既然陛下非要不聽勸阻,那也不能怪咱們無情了。”
“我就知道太傅足智多謀,必不會被陛下所制?!?
孫禮的膽子再次壯了起來。
“想當年,蜀國那般不可一世,父親都能見招拆招穩住陣線,想必此次天子橫跳,亦逃不過父親的手掌心的?!彼抉R昭也是喜形于色?!安恢赣H已有什么預案?”
司馬師脾睨著兩人,替司馬懿回道:
“當廢黜庸劣天子另立新帝,然后討平廢主一統魏國?!?
孫禮先是悚然一驚,抬頭去望司馬懿,卻是毫無表情,忍不住疑惑道:
“滿朝文武會同意嗎?”
司馬昭雖然也覺得這個步子很大,但想想,此時卻是上策,因為一旦己方也有了天子,便有了合法性,可以堂堂正正地與曹芳對抗了。
于是點了點頭,反駁孫禮道:
“都是在一條船上的人了,有什么不能同意的?若不同意,莫非還要我等同去許都請罪嗎?何況當年實力與威望遠遜于家父的董卓都能廢帝,還堅持了那么長時間,如今家父的勢力和威望遠超董卓,又能有幾個頭鐵的敢鬧事?”
“這倒也是,”孫禮想想沒有其他辦法,也只好表示贊成了。“不過,此事還得通過太后,通過朝議,方才妥當,否則,恐難止天下人之口啊。”
“天下人?哈哈哈哈,”司馬師一臉不屑,連聲冷笑?!疤煜挛跷跞寥粒詾槔l為天子?我只須使眾人得利,誰還反對?就算有一二冥頑不靈之人,可其孤掌難鳴,又能何為?”
見孫禮是父親的老部下,他不禁將胸中真實想法傾倒而出。
司馬昭咂摸了一陣,不得不服,但還是有些疑惑:
“先賢不是說得民心者得天下嗎?若眾人只是為利,莫非先賢之言乃是誆語?”
司馬師再次不屑的說道:
“若真是得民心者得天下,為何暴秦終滅秉持寬厚之六國呢?項羽又為何能盡殲秦軍主力而得號霸王呢?還有魏武帝多次屠城還不是一統了中原?我以為,得民心者得天下不對,得民力者得天下,方為至理!”
此言一出,含義深遠,眾人瞬間沉默思索。
只司馬懿深為認可,看著他那一臉深沉的兒子,笑意濃烈,以致所有皺紋都擠在一塊兒快識別不出五官了:
“好一個得民力者得天下,想想老夫一生功業,以及那秦皇漢武的事業,何嘗不是以各種辦法集聚全國民力才得以成功的?”
眾人細細思索,不禁連連點頭。
司馬懿一臉得意笑道:
“只要我們能盡用天下民力,何愁大事不定?好了,接下來,我們便著手另立新帝之事了?!?
最后,他們決定在次日舉行朝議,廢黜舊帝,另立新帝。
當然,司馬懿是不會打無準備之仗的,在舉行朝議之前,先就聯絡好了心腹,而后再行議事。
次日,溫德殿。
魏國主要大臣,待郭太后到達之后,便一個個神色緊張的注視著司馬懿、蔣濟等元老。
他們對于今日所議之事,大體是清楚的,但魏國開國至今,還從未有如此重大變故,不免茫然失措,不敢妄動。
司馬懿首先出列,先將近來之事,顛倒黑白的訴說一遍,而后一臉嚴肅道:
“陛下為國賊曹爽所惑,竟然拋棄宗廟社稷,此等愚頑之人,實不堪為一國之主,臣請太后降下懿旨,廢黜天子,另立新帝,拯救大魏社稷,以慰先帝之靈!”
郭太后一直對曹爽當年態度傲慢,以及強行將她遷出永寧宮之事耿耿于懷,連帶對受曹爽控制的曹芳也甚不滿意。
加上正始年間,她與司馬懿為了聯手對付曹爽,曾多次合作愉快,因而對于司馬懿之言深信不疑。
但廢立之事實在太大,她也不敢輕下定論,顧慮到此處,便掃視群臣,詢問道:
“方才太傅所言甚為有理,但廢立事大,不知眾卿所持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