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1章 論天下英雄

劉備與李嗣業等人一齊出營。

營門外,李嗣業道:“朝廷納我西北邊軍為禁軍,我等食君祿,自當忠君事,聽朝廷吩咐,為國分憂。”

劉備拱手:“如此甚好。”

李嗣業看著劉備,卻又忍不住說道:“河西鎮如此,那安西、隴右、北庭三鎮當如何?他們也是缺衣少食,也是忠心報國,可否也納入禁軍……”

“將軍想錯了。”劉備道:“四鎮仍有守土看疆之責,將軍走后,河西鎮仍在,而神策軍也非看家護院之軍,也是犁庭掃穴之銳卒。”

李嗣業補充道:“我不是這個意思,安西、北庭兩軍全軍東移后,常無糧餉定額,只能靠著隴右、河西接濟,若中樞愿接管,自是極好。”

劉備略略一頓,見李嗣業面容懇切,吐出三個字。

“我試試。”

“何意?”

“建神策軍一事,乃是我提議的……”劉備道:“府兵已然崩壞,需建禁軍勘定禍亂,卻也不拘于河西一軍。”

另一邊,裴冕的眼睛直接全都亮了起來。

這話看似寥寥幾語,且語氣平靜,但敢說這話的人……不簡單啊。

府兵制乃國本,擴禁軍乃天子之忌,敢動邊鎮者也沒有幾個人。

但現在這情況,由中央建立禁軍平叛或許是……隱患比較小的。

在他印象中,只有權傾天下的前相李林甫有這氣魄和見識,楊國忠也才有一半。

裴冕上前恭敬行禮,道:“靈寶、潼關二役喪師三十萬,死的多是我隴西四鎮的將卒,現四鎮艱難,若將軍肯伸出援手,四鎮必不忘將軍恩情。”

他亦步亦趨地靠近,小聲說道:“房相取長安之謀劃,有太過飄忽之象,我深感不安,我四鎮并非怯戰,而是都只剩下了這些骨血,實在不忍白白浪費了將士性命。”

聽到這話,李嗣業也變得激動,道:“四鎮向來忠心為國!世人謠傳我四鎮節度使高仙芝、封常清通敵怯戰,胡扯,高帥與封帥想反,殺不了幾個傳旨的太監?殺不了那邊令誠?若真要反,和那關外的安祿山合兵一處,圣人豈能……”

裴冕上來踹了李嗣業一腳,焦急道:“副使慎言!”

李嗣業馬上止言,迅速朝向劉備,鄭重道:“劉行營,我所言并非泄憤,而是句句屬實。河西、隴右、安西、北庭四節度向來為一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但全都是忠心之人。”

“欲保關中,先固隴右;欲保隴右,先固河西;欲固河西,必斥西域。河西、西域怕不是馬上要丟,將軍心中苦悶,這我也是知道的。”

“我豈是只有苦悶?我恨不得一頭撞死!朝廷光想著揮霍我四鎮骨血,西面白白放棄,現西域胡兒已多說漢語,已類中原,經營數百年才有今日啊,全毀于一旦!”

“我并非短視,而是,我心中實在叫屈啊!“李嗣業言中已有哽咽之意。

劉備上前握著了李嗣業的手,誠懇承諾道:“習我中國禮儀者,即為中國之民,歸我者永安于中華,永屬我中華,我必不負于將軍今日所言,盡全力早日克復中原!”

……

……

看著李嗣業等人離去,杜甫上前低聲道:“李嗣業今日所言,恐怕并非他一人的意思。。”

“是的。”劉備道:“只是我沒想到西北邊鎮內部不和到了這種程度。”

“將軍此言何意?”

“河西、隴右精銳經靈寶、潼關二役后死傷慘重,今日李嗣業提了很多事,卻沒有提在旁的朔方與河東兩鎮。”

“將軍是說這四軍不親朔方軍……”杜甫也皺起了眉頭。

“缺衣少食也不肯向那兩鎮求援,怕不是拉不下面子,而是早有互相拉攏吞并的事發生過了,四軍恐怕害怕的是這樣。”

“朔方軍是開元天寶十節度建立最晚,戰前夾在東西兩諸邊鎮中間,但現在隴西四鎮衰落,北面抗住安賊的,全靠朔方軍和河東軍。”

杜甫順著劉備的話補充道:“而且這四軍之前的節度使,像封常清、高仙芝、哥舒翰俱身死,連著四軍大將也死了不少……而朔方節度根骨未損,既然四鎮共同打發河西副節度李嗣業來討要糧餉,算有有意靠近豐王,但朔方始終一人未見,只怕是……”

“只怕是走了房琯那條線。”杜甫說道。

“房琯要打長安,北、中二路直言了不靠隴西四軍,就是看中的朔方軍的精兵良將,兩邊定有聯系。”

“郭子儀、李光弼都是天下名將,定不會如此短見任房琯胡亂作為吧……”

“我不知道,我也怕他們貪戀克復兩京的誘惑,行那一將功成萬骨枯的事”劉備負手而立,突然又道:“四軍窘迫,我的確存了招攬四軍的心思。”

杜甫抬頭驚訝地看了劉備一眼。

天下已有亂象的苗頭,劉備身為禁軍將領,是不該說出‘招攬’這個詞語的。

劉備雖現在權大,但官階畢竟只是南衙禁軍中一衛之長官而已,連節度使都不是。

“李唐不賢,我志在重整河山,子美可愿助我?”劉備緩緩開口。

“……”

杜甫在斟酌自己應該說什么,他眼神閃爍,腦子已經開始昏亂。

劉備卻沒有避諱,繼續直白而道到:“隴西四軍人物殫盡,困于關西一地,若能有三萬精銳云從于我,再給我三州之地,假以時日,我可定中原。”

“中原……啊,這?”

“子美,你觀這天下可有英雄?”劉備突然笑了一聲。

杜甫驚疑未定,強撐著自己看著看向劉備,劉備沒有看他,而是用手指著遠方。

“今日,我指與子美天下弊病所在。此弊不僅存于朝堂之上,亦非僅限于州府之中,而是遍布四方,無處不在。此等積弊,歷時已久,深入骨髓。因此,即便李唐有精銳之士五十萬眾,亦難以平定安祿山所部之二十萬賊兵,更致使兩京之地淪喪,往后還要再敗,再死人,徒耗我神州元氣,此誠為天下之大不幸也。”

“川蜀唐皇,洎乎晚節,納自家兒媳,人皆不齒。杖國之年,驕縱自欺,挾天子身份自重,親生子嗣亦遭其迫害,毀漢家故土,肆意以匪文武,現天下戡亂,社稷破敗,鄉里無稚,其咎難辭,其習也難改。”

“河北安祿山,獠兵之共主也,其好殺戮,生性噬殘。此獠假清君側之名,行恐怖之實,攻兩京而勠其民,暴戾恣睢,喪心病狂,指佞觸邪。肆殺蕓眾,其罪當誅!”

“太子亨者,此子犯擁兵而自欺,罔顧人倫,不惟欺黎庶,猶欺其身,且慣寵幸內宦,行乏走狗,乃才疏之輩。若其登基,也必是肇匪烽鼓,血國三千,內控制不住各方強藩,外扛不住異族虎狼,使神州哀鴻,翩于邸下,我亦不齒于他。”

“漢家法度昭然,而今亂世浮沉。我深感對世人負有重責,雖他們不覺,但我心已決。雖弱,雖貧,不能獨善,卻愿兼濟天下,天下重任……”

劉備轉頭望向杜甫,目光坦誠。

“天下之重任,理應肩負于吾身。”

杜甫目光看去,卻覺此時面前與劉備平常所見那個沉默、謙和的形象完全不一樣。

他負手而立,這話給人的第一感覺竟然是……狂妄。

杜甫眼神閃爍不定,怒道:“將軍此舉,是冒天下之大不韙,為狼子野心之言!”

劉備搖頭笑道,依然盯著遠方。

他從來不覺來到這個世界是意外,如果上天讓他來到這個世界,一定是讓他來做一些事情。

漢唐之有天下也,除其暴亂而待之以寛,人心恱而從之,故其享天下皆長久。

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

他抬頭望天。

云鏡天升,風高日朗。綿綿簪纓,曇曇勛勞。行歸于強漢,亦歸于盛唐,這才是萬民所望。

……

漢國祚已滅五百三十五年。

漢武帝曾言:代漢者,當涂高也。

涂高者——站在路中間高高大大的人。

這句話就是說,能取代漢的人,是一個在路中高大的人。

李二鳳若還活著,能做到劍指天山西、飲馬恒河畔;碎葉城攬月,狼居胥賞雪。

李唐自然是涂高者。

故與漢并論者,唯唐而已。

但漢武帝這句話后面還有一句,漢武帝認為漢朝即使遇到問題,也會有劉氏子孫力挽狂瀾,每逢亂世之際,當有劉家子再世。

那如果李唐這些子嗣們不爭氣,他取之,自然是理所應當之事。

上一世,他于四處游走,屢戰屢敗,無明確的戰略目標,更沒能掌握天下大勢。若后期無孔明、法正等人的輔助,可能終其一生都在迷茫和探索。

這一世,他決定一開始就要定下戰略目標。

劉備目光灼灼地盯著杜甫道:“我已經離開中樞,也不愿再返回那李家朝堂臟閹之地,子美不如繼續跟著我,不要只聽我做什么,而是看我做什么,我必不負于天下,也定不負于子美。”

杜甫深吸了一口氣,神情恭敬了起來道:“將軍……主公怎么做。”

“……”

“這些隴西四軍的精兵強將,我不相信他人能解決他們的內外矛盾,我不取,來日終為人利爾,還恐怕會糟蹋了他們的白白性命,我當取之。”

劉備久久看著遠方。道:“朝堂上諸事盤根錯節,雖有利,也有不利,我不愿再返朝堂之上,而是在天下先尋一片自己的基業,待時而動。”

劉備突然想起了李二鳳。

在劉備的新增印象中,李二鳳是他少數還算看得起的人物,他在玄武門之變后令劉備也擊節贊嘆,他要史官執筆,何須有隱,直書其事——事就是我干的,人就是我李二鳳殺的。

這位事實上的李唐開國君主,也滿懷他身上也有的不合時宜。

若他現在身處劉備現在的位置上,他一定也是這個時代的某一個掘墓人,或許還是還是第一個。

未來的天下往何處去?

他劉備自覺不比那李二鳳差。

劉備騎馬遠望這大好河川。

“李唐若不賢……我自當矢志如初,重整河山。”

一個裝得滿滿的破舊酒囊從杜甫腰間被抽了出來,杜甫飲了一口,望著他的背影。

四十四歲的杜甫,恭敬地站在只有二十多歲的劉備身后。

騎驢十三載,旅食京華春,

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

白鷗沒浩蕩,萬里誰能馴?

……

什么殘羹,什么冷炙。

今欲東入海,即將西去秦。

何不會當凌絕之頂,一覽那眾山之小!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彭水| 沙雅县| 静安区| 唐海县| 黄冈市| 清涧县| 建湖县| 太白县| 拜城县| 巴楚县| 梁河县| 承德县| 濉溪县| 平江县| 夏河县| 伊宁县| 清河县| 航空| 兴安盟| 长兴县| 永修县| 池州市| 察雅县| 怀仁县| 广德县| 洪洞县| 任丘市| 江口县| 溆浦县| 安多县| 富源县| 靖安县| 诸暨市| 阳西县| 内乡县| 五家渠市| 县级市| 蛟河市| 阿拉善右旗| 鄂伦春自治旗| 蒙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