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械道造物
- 宗門崛起:我是經營之王
- 大多聯機
- 2061字
- 2024-05-19 12:10:00
“聽說了嗎,漢周宗的客卿沈平長老被丟到丁家門口。”
“嘖嘖,聽說是想投靠丁家在漢周搞事情被發現了,這家伙以前名聲就不好,這下子算是出了口惡氣。”
“丁家這下臉上好看咯,必須得捏著鼻子認了這沈平,要是不認,怕是寒了人心,漢周這個新宗主做的還真絕!”
“絕啥呀,意氣用事罷了!”
“確實,沈平一走,漢周的煉器坊相當于廢了,他們日子本來就不好過,這下更難咯。”
“這倒也是,不過怎么說都算出了口惡氣。”
“看這新宗主后面怎么做吧......說不定這新宗主也在后悔呢。”
沈平之事在長明城引動了巨大的輿論風波。
懲治反賊固然讓漢周門下覺得快意,但代價若是損失煉器坊每年那幾千枚靈石的純利,恐怕眾人心里都會泛起嘀咕。
而對這一點,周器在出手之時便已打算好了。
“老錢,現在煉器坊的收益怎么樣。”周器問道。
錢業恭敬的站在周器前:
“宗主大人,目前我們煉器坊主要生產光浮燈,每年實際利潤大概在四千至五千枚靈石。”
周器笑了笑:“有四五千靈石嗎?難怪這沈平一副有恃無恐的樣子。”
錢業點點頭道:“一盞光浮燈售價兩千靈元,單件賺的不多,主要是靠數量。”
周器腦中稍微一算便明了。
一萬靈元能兌換一枚靈石。
用靈元結算,意味著這是個瞄準低端修士市場的法器。
真正具有一定品質的法器都是用靈石結算的。
“具體說說現在光浮燈的產銷情況。”周器繼續道。
“我們光浮燈每天大概能生產出兩百盞左右,在冊的器徒共計二百七十三人,年支出約一千零一十枚靈石。還有五名煉器師,基礎工錢按一枚靈石一個月發放。”
“設備方面有五臺刻陣機,每臺每年需耗費十枚靈石維護。”
“材料成本每件一千零七十靈元左右。”
“考慮到其他損耗,通算下來一年能賺接近四千五百枚靈石左右。”
談到這些,錢業語氣明顯有了底氣。
畢竟他每天都和數字打交道,煉器坊也是宗門的收入來源之一,對其的收支情況,錢業自然了然于心。
周器邊聽邊對著賬冊,心中算是明白了為什么之前要冒著風險購買刻陣機。
這刻陣機看上去簡簡單單,但它其實深刻的改變了煉器的邏輯!
在過去,煉制法器都是煉器師獨享的權力,這最核心的原因便是器陣需要器道修士手動鐫刻。
但這臺刻陣機卻能將其中最重要的刻陣工序剝離出來自動完成,無需煉器師的干預!
可以說,有了這些刻陣機,漢周哪怕沒有深厚的煉器底蘊,每年都能生出數千枚靈石的收益!
這一切的背后,都是因為械道。
世間道派,廣闊無垠,博大精深。
可以想象當時場景,面對這個奇妙的刻陣機,明知售后風險巨大,老宗主周元也決定果斷入手,為宗門另開錢途。
購買刻陣機的決定雖是大膽果決,但是卻讓沈平這種外來人主持經營,無論從哪種角度來看都是一步臭棋。
也難怪大家評價自家老爹經營之才平平。
周器注視著眼前的刻陣機,不斷思索著。
他不久前曾在泓海孤島上獲得一處械道傳承。
當時的周器雖然領悟了械道,并將其造詣提升至入門水平,但并未真正理解這個道派背后所蘊藏的巨大價值!
此刻站在這臺刻陣機前,周器方才如夢初醒。
械道,其實便是修道界的工業革命!
像是資本家站在珍妮機前,周器面如平湖,心中卻是驚雷陣陣。
這臺刻陣機是械道加器道的產物,既可以算是機械,又可算是法器。
制作者肯定是想造出一臺機械,但他的械道造詣非常淺陋,應該只有未入流的水平。
因此他額外加入了各種器道陣紋,用械道思路指導,用煉制法器的方式強行造出了一臺機械。
一個修士的道派造詣可以簡單分為未入流,入門,精通,小成,大成,大宗師,極道。
周器的械道造詣在入門水平,這個神秘制造者的造詣應該在未入流水平。
也正因為此,周器方能一眼看出刻陣機發生的問題,畢竟這臺刻陣機底層邏輯還是械道陣紋。
周器握拳,摩挲著下巴,腦中閃現出無數疑問。
這臺刻陣機是誰造出來的?
他和自己獲得的械道傳承有什么關系?
很快,周器做了個簡單的推測:
首先刻陣機的制作者不太可能是留下械道傳承之人。
更大的概率,這個神秘的制作者和自己一樣,也獲得了械道傳承!
因為留下傳承之人自身的械道造詣其實也并沒有多高,應該還在精通層次。
而自己的水平則在次一檔的入門階段,這個神秘制作者則是還處在未入流的狀態。
雖然這個神秘人還是未入流的水平,但周器并未有任何輕視。
這臺機械之所以能運轉,全靠制作者極高深的器道造詣,有相當多的功能是被當成法器強行煉制出來,足見此人煉器造詣之深!
目前沒有更多的有效信息,周器也沒有過多糾結于這些疑問,而是專注起眼前的問題——
該如何處理這些刻陣機?
雖然起了火,但刻陣機的核心部件并未收到不可逆的損害,損毀的大部分只是外圍殼體部件。
對這種沒有過多精密度要求的外殼結構件,不要說煉器師了,就是正經的器道學徒都能隨隨便便就能搞出來。
“煉器坊先關停幾日。”周器吩咐道:“我要改造這幾臺刻陣機。”
錢業愣了一下:“您還會煉器?”
周器只是淡然一笑,并不答話。
他擒下沈平,當然不是一時沖動,而是早已在腦中想好了下一步的計劃。
以他的械道造詣,修復這些刻陣機綽綽有余。
目前煉器坊日產能兩百盞,算上休息和損耗,一年下來也就六萬臺出頭的產能,遠未達到刻陣機的極限。
最重要的是,以現在手工作坊式的生產方式,幾個人圍在一個工作臺悶頭搞,在效率上簡直是一種犯罪。
周器有了個更好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