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我要去商州
- 醫(yī)行大唐
- 淡然飄過
- 2253字
- 2014-09-27 11:45:51
戰(zhàn)爭的勝利讓生活發(fā)生很多改變,無論是勝利者還是失敗者。
勝利者當然最得意,田煥成為了內(nèi)宮真正的掌管者,但可惜的是,皇帝沒在。偌大的內(nèi)宮人數(shù)少得可憐,這也讓田煥和耿秀忙得不可開交。很多去子午堡避難的人回歸長安,但也僅僅是一個小的補充。無論宮內(nèi)宮外還是太大了,沒有皇帝和百官,這個京師終究不夠完整。長安收復的消息短時間無法傳到興元,經(jīng)過短時間休整,把降軍進行了分配,留下陳墨和老將鮑全友留守京師,左睿的軍隊開赴郿縣。
作為來援的軍隊,韓建本該回歸華州,然后把華州刺史職權交卸給左睿。但左睿沒時間去華州,他根本沒提這件事,韓建干脆也不提了,反正自己的軍隊吃飯要吃左睿,還能多撈點功勞,所以直接追隨左睿奔向了郿縣。
大軍開拔而去,陳墨更加忙碌起來。
孟淑妃最近也很忙,宮內(nèi)的大事小情要管,外面的情況雖然不用管,但左睿、陳墨和那些官員總要向他匯報和請示,這讓喜歡安靜的孟淑妃很不適應。
“淑妃,陳書記求見。”
下達諭旨,大軍開拔,難得休閑一下,想不到剛剛和一群小丫頭擺上棋子休閑一下,陳墨又來了。
“啟稟淑妃,秋收就要結(jié)束,農(nóng)人現(xiàn)在需要秋耕,牲畜缺乏,糧乃國之本,還請淑妃親臨農(nóng)事鼓勵農(nóng)耕。”
原來是要自己親自去田間,孟淑妃對農(nóng)人的印象非常好,若不是這些普通百姓,長安城不會收復的這樣容易。在孟淑妃眼中,窮苦百姓雖然衣衫不整,有些粗鄙,有些邋遢,但粗鄙的很可愛,她不介意和百姓交流。
“就依陳書記所言,本宮就去田間和農(nóng)人共同勞作,請陳書記安排即可。”
陳墨躬身一禮:“淑妃為萬民楷模,我大唐有如此賢妃,何愁國家不興!”
“好啦!別文縐縐的了,趕緊陪淑妃下盤棋!”小汐和孟淑妃混的太熟了,陳墨這種做派讓她受不了,沒等孟淑妃作出回應,她就插了進來。
秋收還沒結(jié)束,耕種已經(jīng)開始,陳墨哪有心思下棋。耽擱了秋耕,明年就是災難,陳墨一本正經(jīng):“小汐別添亂,這都是國家大事,豈能兒戲!”
被搶白了,小丫頭一撅嘴:“就你能,你是國家干臣,是田天下第一能吏行不行?”
“好了!好了!小汐不要說了,大郎都是為了國家,陛下還在興元,我這個淑妃本應如此。這段時間大郎已經(jīng)夠辛苦了,看不到又黑又瘦了嗎,小汐要多多體諒他!”孟淑妃知道陳墨的辛苦,自興元奔波千里,組織軍隊和民眾兵圍京師和作戰(zhàn),這樣的能力和功勞已經(jīng)比一個宰相的負擔都要重,陳墨很不容易。
“淑妃,我...不是那個意思,是...不想大郎太辛苦。”小丫頭終于想起了陳墨的萬般辛苦,立刻蔫了。
“小汐就是刀子嘴,豆腐心,大郎不要在意,你們要知道互相體諒才好。”都是最貼心的人,孟淑妃可不愿這對璧人鬧別扭,趕緊勸解。
陳墨哪里會和小丫頭一般見識:“淑妃說得對,小汐就是這脾氣,沒辦法!”
女人的臉變得快,俗說女人翻臉比翻書快,可小丫頭雨轉(zhuǎn)晴轉(zhuǎn)的簡直快如同閃電:“我就是不想大郎這樣辛勞,沒別的意思。”
“行了,大郎去安排吧,就明日好了!”孟淑妃畢竟是過來人,善解人意,趕緊把陳墨支走。
“我也去!”
“我也去!”
一群小丫頭不干落后,這事情不能缺了她們,沒等陳墨離開,一個個爭相恐后。
陳墨看著一群靚麗的小美女,除了田喜,他怎么看也不象能干農(nóng)活的,讓他直搖頭。
“都去,都去!”孟淑妃可知道這群小丫頭的厲害,不讓她們?nèi)ィ@內(nèi)宮恐怕會翻了天,還不如讓她們體會一下農(nóng)人的辛苦。
......
長安城的秩序完全恢復,雖然繁華不如以前,但平靜就好,這就是普通人需要的生活。
子午村的全村人本來也隨大軍來了長安城內(nèi),隨著秩序的恢復,不適應長安生活的村民全部回了子午村,這其中也包括陳墨的父母。自給自足的小農(nóng)耕時代收獲和耕種的時間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糧食的產(chǎn)量很低,這里面有糧種問題,也有肥料、灌溉和天氣諸多因素。
陳墨能夠做的其實不多,只能是有限的幫助,比如改良一些灌溉問題,同時,他建議農(nóng)民選擇不同地域的麥種進行混合耕種。雜交是一個最佳選擇,陳墨估計能夠增加小麥和一些作物的產(chǎn)量,至于增產(chǎn)多少卻是一個未知。
戰(zhàn)爭對民生的傷害很大,加上曾流行一段時間瘟疫,京師附近的人口數(shù)量明顯下降了不少,這讓人均土地急劇增長。對農(nóng)民來說,土地增加是一件好事,但同時也是負擔,在牲畜缺乏的狀況下耕種起來更加艱難,現(xiàn)在需要的是官方的鼓勵。
孟淑妃巡視民間的意義就在于這種鼓勵,長安的駐軍現(xiàn)在有限,幫不上太大忙。士兵也就是在距京師較近的地方幫助農(nóng)民改良一下水渠,以利于灌溉,耕種還要靠農(nóng)人自己。
出行的隊伍很龐大,除了眾多的保護者是一種必須,但絕不華麗,眾人乘坐的都是最普通的馬車,穿的都是普通衣服,哪怕是孟淑妃都是如此。
很多農(nóng)人都見過這位極度親民的淑妃,孟淑妃帶領百姓和士兵在長安城外給人留下的印象太深,救濟災民,鼓勵秋收,兵圍長安從來沒有缺少過她。農(nóng)人的尊重絕對出于真心,華夏百姓從來都是勤勞而質(zhì)樸的存在。給自己尊敬的淑妃送上一束新鮮的蔬菜,幾個禽蛋都給人帶來無數(shù)感動。
京師的官員很有限,地方完全處在一種自制狀態(tài),在這種狀態(tài)下,鄉(xiāng)紳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孟淑妃到民間視察農(nóng)耕,許諾減免糧賦,她的親力親為極大促進了農(nóng)人的積極性。
這種狀態(tài)一直持續(xù)了半個多月,盡管不用干什么農(nóng)活,但同樣很辛苦,孟淑妃毫無怨言。好在天氣一直不錯,不冷不熱,孟淑妃一直存在的神經(jīng)衰弱癥狀也因此減輕了很多,讓陳墨很是欣慰。
“大郎,有一件重要的事情,我要去商州一趟。”
剛剛回宮,想不到一向喜歡安靜的孟淑妃提出這樣一個要求,讓陳墨有些納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