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治國者必重治水?”
晉皇看著眼前武忠開送來的周謙在科舉考場上寫的策論,雙眼頓時微微一亮。
先不說后面的內容,就這么一句話,晉皇就知道此前還是小看了周謙。
旁人不清楚,但晉皇心中跟明鏡似的。
大晉黃河長江兩岸連年洪澇,百姓流離失所,先不說朝廷每年撥款都撥得晉皇肉疼。
光說兩岸本來富庶,魚米之鄉,但每年這么水患鬧騰,這原本富庶的兩地是窮的響叮當。
一年一年下來,這兩河的水患就成了晉皇的心頭大患。
可手下能人不多,能治水的人才更是鳳毛麟角。
要不然,這兩河的水患也不可能拖這么久。
這也是他此次科舉,下放了不少水部官員當主考官的原因。
就是希望在這群學子中找到幾個能治水的能人。
現在一看周謙這策論,晉皇不由感嘆,這還找什么?人才原來一直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
虧自己還以為周謙就只是在建言納策上有些水準。
嘆了口氣。
晉皇再看周謙這策論,神情就嚴肅多了。
一旁的劉瑾看到晉皇的表情變化,心中也是一驚。
這周謙他也見過,只能說是中上之姿。
難道在這密信中,武忠開武大人發現了周謙的更過人之處?
劉瑾心中暗暗將周謙這個名字死死印在了心中。
這次,明顯比上次更加重視了。
“……”
“哦?”
晉皇接著往下看了兩眼,眉頭微微一挑,下意識地發出了一聲驚呼。
“防洪,灌溉,漕運?”
“三管齊下,水患可解?”
晉皇看見周謙先是總結出來這三種治水的方法,接著在這三種方法之下竟然還做了詳細的解釋。
做到了言之有物。
更讓晉皇震驚的是,周謙所寫出來的東西,即便是用他的眼光來看,都十分具有可行性。
而且,行之有效!
且晉皇還驚訝地發現,這三種方法結合在一起,居然相輔相成,互惠互利。
“呼……”
將周謙寫的治水策論反復看了三遍之后,晉皇才意猶未盡地從手中放下。
長長呼出了一口氣。
且不說別的,單從這策論來看,這滿朝文武在治水方面竟還不如周謙一人?
將心中的震驚壓下,晉皇再次拿起了周謙在考場上寫的那首詩。
“出塞?”
看見這簡單的兩個字,晉皇雙眼便是一亮。
便情不自禁地將全詩給念了出來,“軍歌應唱大刀環,誓滅胡奴出玉關。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尸還。”
“好!”
“好啊!”
“好詩!”
晉皇雙目晶亮,捧著手中這首周謙寫的邊塞詩,只覺得心中氣息激蕩,久久不能平靜。
而且這詩中提到的周謙的志向也是讓晉皇的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神色。
俗話說,詩如其人。
沒有真正的報國心,沒有大氣魄,是寫不出這樣的邊塞詩的。
晉皇能從這首詩中看出周謙對大晉乃是絕對忠心,甚至熱血的。
“不錯。”
晉皇點了點頭,但隨即眉頭又皺了起來。
既然周謙有如此的才華,那為何武忠開和司馬如雪還要給自己寫加急密信求援?
不至于吧?
以這策論和邊塞詩,周謙應當是今年寒山郡的解元了。
這怎么為難?
難道……
晉皇心中一動,不動聲色接著看武忠開給自己寫的密信。
在周謙那首詩和策論下面,有著一段武忠開的陳述。
當晉皇看完武忠開的陳述之后,他的臉色陡然變了,冷哼一聲,一巴掌重重拍在了龍案之上。
“哼!”
“周家人還真是肆無忌憚。”
“為了報復,連這種手段都用上了!”
“科舉舞弊?”
“給他周家人舞弊的機會,他周家人能寫出來這么好的詩,能寫出這么鞭辟入里的策論嗎?”
“楚伐百……”
晉皇雙眼微微瞇起。
吃著朝廷的俸祿,給周家辦事,這已經踩到了晉皇的底線。
且這段時間仗著梅妃受寵,做事飛揚跋扈,沒有分寸,看來是該好好敲打敲打了。
“陛下息怒。”
見晉皇拍了桌子,一旁的劉瑾一個哆嗦,趕忙低聲對著晉皇說道。
晉皇聞言,扭頭看了劉瑾一眼。
忽然開口問道,“今夜本來要去梅妃那里?”
“是。”
劉瑾點了點頭。
晉皇冷笑一聲,“派人去知會一聲,朕今夜不去梅妃那里了,去靜妃那里。”
“是。”
劉瑾點了點頭,便轉身離開了晉皇邊上,去安排了。
不多時,劉瑾去而復返,朝著晉皇行了一禮,“陛下,都安排好了。”
“嗯。”
晉皇點了點頭,接著翻開了司馬如雪的那封密信。
司馬如雪給晉皇的密信有三張紙,當晉皇看見第一張紙的時候,晉皇瞳孔猛地一縮,手居然抖了一下。
這一個細節讓身邊的劉瑾看在了眼里。
后者瞳孔也是一縮。
晉皇喜怒不形于色,甚至連他都摸不準晉皇的脈,滿朝文武也因此對晉皇又敬又怕。
可就在剛才,劉瑾分明看見晉皇表情陡然一變,手還抑制不住地抖了一下。
這……
這密信上的內容到底是什么?竟然讓陛下心中波動如此大?
難道又是周謙的過人之處,這小子真有這么厲害?
還真讓劉瑾給猜對了。
當晉皇看到這張紙開頭寫的‘炮彈落點精確計算方法’之后,他心中猛地掀起了軒然大波。
大晉這些年被南北四國不斷犯邊,屢次被試探底線,眼看著情勢岌岌可危了。
晉皇從七八年前就開始每年增加三成軍機處開支。
可這七八年來,軍機處的研究除了增加了一些可有可無的甲胄的強度之外,幾乎所有的銀子都被用來制造大炮了。
最后大炮的確是被造出來了,威力也很可觀,晉皇甚至在見到大炮的當天興奮的一宿沒睡覺,覺得大晉反攻四國的機會來了!
第二天一早就帶著工匠和將士們試驗大炮。
但現實卻是給晉皇的頭上澆上了一盆冷水。
這大炮威力是不錯,但即便是制造大炮的工匠都摸不準打炮的準確落點。
整整一天時間,甚至連將士們挨個都試了一遍,最后炮管都炸膛了。
依然沒有人能打中規定的目標。
晉皇心灰意冷,但也沒放棄,讓兵部的人培養能使用大炮的人才。
可七八年過去了,會使用大炮的人才從來沒超過兩位數。
且準頭也只是五五開。
這人數,這命中率,就別說打仗能用上了!
這兩年,晉皇都要放棄這玩意了。
可今日卻從司馬如雪的密信中看到了周謙居然有精確計算大炮落點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