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 舍友倒賣我的二手原味
- 一個碗
- 1915字
- 2024-05-17 19:51:11
晚了一步。
我回寢室的時候她已經走了。
之后的兩個晚上都沒有回來。
看了朋友圈才知道她開了間酒店點了外賣看電影享受一人時光去了。
配文“大學經濟獨立真的好爽”看得我牙癢癢。
第三天,二手平臺上買家給了收貨評價“真的有一股女大的香味,睡得很安穩,好評!”
上傳的圖片里,那件衣服被擺在白色床單上,一只修長的手輕撫胸口位置。
這啥布景啥構圖?太膈應了吧。
晦氣!
晦氣到家了。
我連發三條六十秒語音問候王明玉和她的家人。
人前跟我姐姐長妹妹短,人后把我當生意是吧。
沒有這么惡心人的。
做好了跟她大吵一架的心理準備,但那邊只是顯示了一次“對方正在輸入中”后就沒了動靜。
一個小時以后,才慢悠悠回了消息。
“你知道啦?不過別著急思睿,我們回去再聊這件事,我給你買件新衣服賠禮道歉!”
隨著她語音過來的是幾張照片,正是商場里的女裝店,還是BM風格。
我的怒火稍稍平息一點。
根本不是賠衣服的事。
缺的是態度,她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肯道歉,那就還有的聊。
因為她家里的緣故,我對她充滿同情,所以希望事情有轉圜的余地而不至于撕破臉皮。
王明玉的爸爸是小學美術老師,媽媽是會計,家庭條件并不差。
不過兩位的消費觀念都有些保守,二十年來始終提倡家庭內循環,盡量不花錢。
花錢也只為成本買單,拒絕溢價,哪怕一分錢。
在這樣的成長環境里,長得有些奇形怪狀是正常的。
王姐大二時跟我哭訴過,說自己六歲生日那天過得很難忘。
她第一次提出要吃蛋糕。8寸的售價136元,在燈光的照耀下閃著誘人的光。
但她爸爸猶豫再三,沒有付錢。
店鋪里生意很好,客人來來往往。
她媽媽就這樣堵在老板面前翻著淘寶原材料的價格計算成本,然后要求優惠。
圍觀群眾嘻嘻哈哈像是在看免費表演,老板哭笑不得,最終免費送了一個四寸蛋糕算是給小朋友的禮物。
“你知道嗎思睿,當時蛋糕的香氣鉆進我的鼻子,我很想哭。”
“老板給了我最大的善意。圍觀的叔叔阿姨勸爸媽掙錢就是為了享受生活。可爸媽也不是故意要讓場面難堪,他們愿意給我花錢,只是怕花多了。所有人都是好意,可我就是很難過。”
“包子上插蠟燭和奶油蛋糕不一樣,手縫的玩偶和芭比公主不一樣。點點滴滴不一樣,生活的整體面貌就不一樣。所以從那之后我就很少要求在外面買什么東西了。尷尬真的刻骨銘心。”
彼時我聽著她顫抖的聲音不知道該如何安慰,只能匆匆點了個蛋糕外賣彌補當年遺憾。
我很心疼。大家都是從學生時代過來的,那個敏感而尖銳的時期,她一定不好過。
“你知道這件事最諷刺的是什么嗎?”等外賣的空閑,王明玉揭露故事的結局。
其實她爸媽并沒有占便宜的意思,相反,他們最怕欠別人錢,他們只是企圖別人認可他們的生活方式。
所以最終接受了老板一半的好意。王姐媽媽按照自己的消費習慣,堅持按著淘寶原材料的價格計算了四寸蛋糕的成本付了款。
27塊3,王媽媽大方一回,付了28。
直到大學生活的第二年,脫離父母之后的正常社會生活才讓王姐迎來了與自己的和解。
從那天哭過之后,她摒棄了只為成本買單的消費方式,樂意給品牌效應,或者店家的更高額利潤留有一定付款空間。
也再沒有要求學校餐廳給她一元優惠。
成長不易,所以我愿意等她回來,聊一下二手衣服這件事的前因后果。
晚上,王明玉拎著大包小包回來了。
我還沒來得及說話,她就熱情洋溢地拿出衣服在我身上比劃。
“來思睿,你去試試這件衣服好不好,感覺和你氣質很搭!”
她遞給我一件美式刺繡短款上衣,領口開得很低。
“那件衣服是我扔的,所以你不用買新的還。我要聊的是你把那玩意放網上賣,還帶著那樣的搜索關鍵詞,合適嗎?”
“那對于我撿你衣服這件事,你并不生氣是嗎?”
她沒有直接回答,倒是反問起來,我心里有些不舒服。
“撿回去給你家貓穿都沒事!但你放網上賣,還用那么鬼迷日眼的標題,過分了吧?”
“哦,標題啊,小問題,我換掉就是了。不過你再幫我穿幾件衣服行嗎?買家喜歡你的味道,又下單啦!”
“他還說你身材好呢,光看衣服就能感覺出來!還問我要你的電話呢!不過放心啦,我很可靠!”
她呼一口氣,將手里的購物袋統統遞給我,整個人喜氣洋洋。
?
難道我們是在跨物種交流嗎?
還再穿幾件?怎么,公序良俗道德法律就沒有一個能入得了你的眼?
經過十分鐘含媽量極高的親切會談,我終于理清了王明玉的邏輯。
在她眼里,我已經承認自己并不在意扔掉的衣服。
既然如此,這件衣服被如何處理就與我無關。
被掛在網上出售和被垃圾車收走似乎沒有什么差別。
所以,由她提供新衣服滿足我的日常生活需要,我則將舊衣服交給她由她處理。完美實現1+1>2的效果。
“簡直是天作之合啊!咱倆!雙贏!”她急不可耐上手來解我襯衫的紐扣。
“為了保證盡快留下味道,你最近幾天都不要換衣服,如果可以的話晚上最好也穿著。”
“別人買二手衣服怎么了,人家又沒跑到你面前來干嘛,又何必自尋煩惱呢?還是說,難道你有什么想法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