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狐兒聽狐兒傳
- 神話聊齋:從攻略聶小倩開始
- 蔥姜大蒸魚
- 2491字
- 2024-08-24 19:52:06
燕赤霞一愣,手中法決也停了下來,見妖女真心實語,書生為人坦然,已無了心思,只道:“好自為之!”
說罷丟下劍匣在門外,徑直出了門,而后便聽來雜亂的聲響,又有一樹須攀至門外,劍鞘中霎時飛出一柄金燦燦的寶劍,將樹須斬得粉碎。
二人徹夜未眠,聊至天亮,寧采臣勸道:“不如與我一同回去罷。”
”
寧采臣笑了笑,隨即才道:“只聽聶小倩面色凄苦,哀怨道:“小倩實已身不由己。”
寧采臣只得求那絡腮胡漢子幫助,燕赤霞言語雖壞,但心底善良,留了劍匣,說道:“只管帶聶小倩回去便是。”
寧采臣大喜過望,遂與聶小倩一同回了常州。
又至夜。
寧生家中,夜半傳來敲門聲響,粗重嗓音,在門外喊道:“小倩,姥姥待你不薄,你怎能逃呢?我要的心肝怎么辦?”
言落,劍匣中飛出三柄寶劍,沖霄而起,刺出門外。
門外再無聲響。
二人等至天明,推開門一看,門外只有一根腐朽了的樹,流著膿汁。
正是那姥姥的法身。
聶小倩自此待在了寧采臣家中。
幾年后,寧采臣考中進士,聶小倩也生下一個兒子,一家人其樂融融,兒子長大后也都成了有名望的人。
自此,故事終。”
蒲松齡拍了拍大腿,忍不住又大飲了一口酒,笑道:“好故事。”
“此故事可有命名?”
“有的。”
寧采臣微微一笑,而后道:“便叫《倩女幽魂》吧。”
蒲松齡哈哈大笑:“正合我所想!”
“老先生可待我撰寫,潤色一番,署名便不必了,若是好故事,那便值得更多人知曉。”
“此言大善!老夫定會細細潤色的,那一句“我不分妖不妖,人不人。我只認人是否是惡人,善人,妖是否是善妖,惡妖。人心就比妖心干凈不成?”實為佳句,可浮一白!”
至此,歷史完成閉環。
寧采臣由衷一笑,燕赤霞也還是那個絡腮胡,無所不能的燕赤霞。
二人飲酒入肚,坐于湖光下暢所欲言起來,寧采臣這時一邊勸酒,又一邊勸道:“老話談:老龜雖壽,志在千里,壯士暮年,終為土灰……也不是那么說……”
蒲松齡額頭泛起黑線,指正道:“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方對。”
寧采臣老臉一紅,咳嗽了一聲,道:“差不多,都差不多。”
“姜圣庸碌半生,七十方拜相,漢祖稱帝之前,也不過是一乞丐。老先生十九歲便已是秀才,這些年名落孫山,只因是無伯樂識千里馬罷了!”
蒲松齡聞言,沉默許久,出神的望著在湖邊覓食的靈鶴,而后笑道:“小友有心了。此話,我會記于心間。”
“來來來,喝酒罷,喝酒喝酒!”
“常言道,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寧采臣喝得有些醉了,年少的意氣流露,大笑道:
“賢圣既已飲,何必求文正!”
待到靈鶴吃飽喝足,二人也已喝得伶仃大醉,互相摟著膀子,又打算拜個把子。
寧采臣邀蒲松齡一同乘鶴前往狐兒莊,他心底也放不下這個獨自一人游歷千山的老人。
二人便晃悠悠的爬到了靈鶴背上,愜意的吹拂著山風,相視大笑,繼續喝酒。
寧采臣心中好奇老人家是如何走過千山萬水還能安然無恙的,便詢問了一番,只見老人拿出一枚羊脂玉墜,拇指大小,其上有三個日期,都刻著一個一字。
意為連中三婕。
他笑道:“老夫有功名在身,雖只是秀才,但也受大昭氣運眷顧,尋常妖魔鬼怪是斷然不敢欺我的。”
寧采臣恍然大悟,端詳起了玉墜,細看之下,見其中不時便流露出金燦燦如霧如電的「氣」,想必便是氣運。
“氣運灌體,還能提升修為,只是老夫無修行靈根,只堪堪摸到了七叩關。”
“氣運居然如此神妙!”
寧采臣心中有些意動,但一想考取功名還得做八股文;學君子技藝便又罷了,自個還是老實修行吧。
二人乘鶴來到了狐兒關內,夜色已深,見山中有一廟宇,亮著微弱的火光。
在黑夜中極為亮眼。
寧采臣驅使靈鶴至廟前,打算休息在此一晚,明日再啟程。
廟只算是小廟,并不大,門口有立著兩尊半人高石狐。牌匾上書“狐兒廟”。
二人都醉了,瞧著名字哈哈一笑,“莫不是要上演書生遇狐仙的戲碼!”
“我倒是想起來個書生救狐的典故。”
二人邊說邊走,已行至廟中,廟內有尊人高的白狐雕像,供桌上還有些吃食,旁邊燃著燭火,橫梁旁掛著油燈。
忽明忽暗。
寧采臣清理了一番角落的灰塵,席地便躺下了,廟宇便是被褥,有修為在身,此地雖然陰森,倒也不算太怕。
接著便侃侃而談:“有一日,外邊下著大雪,一書生趕路回家,正走著,樹林中傳來“吱吱吱”的哀怨嗓音。
他尋聲而去,見一白狐,落在了獵戶的捕獸陷阱之中,躺在地上,前足上滲著血,無助的哀鳴著。
書生出于好心,便把白狐救下,帶回了家里。
幫其包扎了傷口,又放在了爐火旁邊暖和身子,書生趕路疲憊做完這些就沉沉睡去了。
睡至夜半,書生睡眼朦朧的,迷迷糊糊發現有一物鉆進了被窩之中,誤以為是白狐,伸手去摸,卻摸到了光滑的身子。
不由大驚,起身點了燭火,只見他被窩中多了個豆蔻年華的女子,生得是清麗可人,不著一縷,肌膚似水一般柔嫩,此刻正含情脈脈看著他。
女子紅唇微張,怯怯說道:“小女子便是那白狐,多謝恩公救我,小女子無以為報,愿自薦膝枕。”
書生家中貧寒,到了現在還未娶妻,便應允下來,熄了燭火,又鉆進了被窩里邊。
紅唇微張。
時年,白狐替書生誕下一子。
其子天生聰慧,讀書識字過目不忘,被譽為神童,自十歲起,考自十九歲,已經高中了進士,書生也成了郡上的名門望族。
本來對他唾棄的鄉珅紛紛前來巴結,他所討厭的達官貴人紛紛前來交好,只是自己批上錦羅綢緞后,那些達官貴人看著反而沒那么討厭了。
如此這般,過了數十年,他日子過得滋潤,再不喜摸書,喜摸文玩,或摸三寸金蓮。
年后,他的兒子又生了個兒子,他喜出望外,與白狐一起留在家中照顧孫子,三世同堂,人生已無憾矣。
有一夜,他忽聽隔壁房中傳來嘈雜的聲音,聽著像是慘叫。
他有些疑惑,點了燭火起身,廊道上全是血。
不由心驚,急忙跑到了孫兒的房中。
正推了門,見一人埋頭啃食著自己的孫兒,燭光下,是一尖嘴狐貍臉的人,滿嘴的血,批著人發,雙目如血,透著兇狠。
再一驚。
他從夢中醒來。
一撫胸口,喘了口粗氣,笑道“原來是夢矣——”
再一恍然,原來白狐化人也是夢。
他還是躺在破落的家中,爐火旁,白狐乖巧的看著他。
第二日。
天還是有些冷,書生緊了緊脖子上的狐兒圍巾,進京趕考去了。”
浦松齡愣了一愣,隨即愕然道:“那書生把白狐做成了圍脖……這結局倒是有些措不及防。”
“對哩,我也不曾想到。”
二人對視一眼。
他二人都不曾說話,那么是誰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