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的聲音由于激動而顯得有些顫抖,話音剛落,人已經走了進來。
聽到王德的話,書房中的眾人都是一愣,全把目光望向了他。李世民看到他一臉興奮的樣子,問道:“怎么回事兒?”
王德這時才覺得自己有些失態了,趕忙躬身行禮,說道:“啟奏陛下,宿國公派信使送來捷報:酈州大捷。”
眾人都有些蒙圈。在此之前,在酈州方向,唐軍一直都處于被動局面,朝廷因此才催促程咬金他們趕緊想辦法,結束這場尷尬的戰事。朝廷的信使還沒有派過去呢,那邊捷報卻傳了過來。
李世民有些急切地說道:“快傳進來。”
書房不是正式的會見場合,王德因此沒有在書房內高聲宣旨,而是急匆匆地走了出去,很快就把候在外面的人帶了進來。
進來的是兩個人,一個是兵部侍郎蔣進,只見他一臉喜色,很顯然是趕來報喜的。跟隨在他身是的振遠校尉李峻。
李峻上前一步,行禮說道:“臣,宿國公賬下,酈州行軍道總官府振遠校尉李峻,參見陛下。”
李世民說道:“免禮平身。”
“謝陛下。”李峻站起身來,雙手捧著行軍道總管府的軍報,說道:“稟報陛下,酈州大捷,行軍道行軍總管府軍報,請陛下御覽。”
王德趕忙上前,從李峻的手中接過軍報,雙手捧著遞給李世民。
李世民看完之后,哈哈大笑,說道:“了不起,一戰殲滅了突厥西路的主力,還活活捉了阿史那思摩。這真是一場大勝啊!”
長孫無忌、房玄齡等人都急于知道軍報中的內容,眼巴巴地望著李世民。
李世民就將軍報交給了長孫無忌,說道:“輔機,你來宣讀吧。”
長孫無忌接過了報捷文書,匆匆瀏覽了一下,頓時兩眼放光,他清了清嗓子,喜滋滋地念道:“啟奏陛下,本月9日夜間,突厥主力兩萬人,途經玉龍川突襲我軍后方,我軍已提前預判突厥人的動向,事先在玉龍川設置了埋伏,在突厥主力進入玉龍川之后,突然發起攻擊,搶占了兩側的谷口,把突厥騎兵的主力包圍在玉龍川中。
阿史那思摩率領突厥騎兵主力意圖突圍,向我軍發起猛攻,我軍頑強作戰,將其擊退,隨即發起進攻,迅速將敵軍擊潰,隨后進行圍殲。除了因為天黑的原因,少量突厥潰兵漏網,突厥主力基本被殲,擊斃突厥騎兵13000余人,俘獲包括統兵大將阿史那思摩在內的5600余人。整個戰斗持續的時間為兩個半時辰。唐軍僅傷亡430余人,其中戰死者不足百人。到目前為止,酈州方向已經沒有了突厥人的蹤跡。
酈州行軍道總管程咬金、副總管牛勁達拜上。
唐貞觀三年5月9日。”
長孫無忌念完之后,房玄齡忍不住大笑道:“哈哈哈,大捷,這可真是一場大劫啊!唐軍步兵對騎兵,竟然圍殲了突厥騎兵的主力,這可真是一場大勝啊!”
杜如晦也是笑逐顏開,此刻他蒼白的臉色也變得紅潤了起來。
他點頭說道:“了不起,很了不起。以步兵對騎兵,殲滅了近2萬人,自身的傷亡卻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真不知道他們這仗是怎么打的。”
高敬明也是一臉的喜色。程咬金他們這邊打勝了,應該就可以撤軍了。那么他這個戶部尚書的壓力也就大大減輕了。不僅如此,作為朝廷的官員,他也同樣為唐軍取得的勝利而感到高興。
他拱手說道:“恭喜陛下。”
眾人也一起行禮,說道:“恭喜陛下。”
“哈哈哈,”李世民開懷大笑,笑過之后問道:“李峻,你說說,這宿國公手下只有三萬多步兵,你們是如何在這么短的時間,就殲滅了兩萬突厥騎兵主力,自身的傷亡卻如此之小?”
說實在話,包括李世民在內,在場所有的人除了李峻之外,他們心中也都有疑問。能夠以三萬的唐軍步兵殲滅兩萬突厥騎兵主力,本身就是一場了不起的大勝。自身的傷亡卻只有區區數百人,這就有些離譜了。
按照以往的慣例,就是這三萬唐軍步兵全部拼光了,也未必能夠吃掉兩萬突厥騎兵。這令他們都感到困惑。
當然,他們相信程咬金和牛勁達的為人,知道他們從來是不會謊報軍情的,只是感到很好奇,想知道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兒。
接下來李峻的話,令眾人更是下巴掉了一地。
他說道:“啟奏陛下,唐軍圍殲突厥騎兵的主力,只動用了2500名騎兵和7000名步兵,總兵力不足1萬人。”
“什么?以不足1萬人,殲滅突厥騎兵的主力2萬人,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兒?”長孫無忌驚嘆道。
李峻就把整個戰役,從開始策劃、戰前準備、戰役實施,到勝利結束的整個過程,詳細地訴說了一遍。
眾人聽得都是目瞪口呆。盡管李世民在李峻講述的時候,不斷地打斷他,詢問一些細節,然而等李峻全部講完之后,他還是感到十分震驚。
他感慨地說道:“原來在這場戰役中,是秦川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他發明的威力巨大的火器,才是這場大勝的關鍵所在。”
房玄齡說道:“是啊。想不到這火器的威力竟然如此巨大,如果咱們唐軍全都裝備了這樣的兵器,絕對是無敵于天下。”
長孫無忌卻皺著眉頭說道:“陛下,這火器的威力如此巨大,其中的秘密只能掌握在朝廷的手中。臣建議,立刻召回秦川,讓他向朝廷獻上火器的秘方,并采取嚴格的保密措施,防止秘方泄漏。”
長孫無忌這話一出,眾人臉上不由得微微變色,書房里一下子變得寂靜。眾人也都認為長孫無忌的話沒有錯。火器這種東西可以說是國之重器,必須要掌握在朝廷的手中。可是聽長孫無忌的意思,似乎要將火器的發明人秦川也控制起來,這個似乎有些說不過去了。
自從秦川出現之后,為朝廷建立了許多功業,如果換成其他人,立下其中的一件功勞,恐怕就已經封侯了。而朝廷僅僅給了人家一個子爵,已經有些說不過去了。現在竟然還有軟禁人家的意思,這叫人情何以堪?
眾人一時都不知道該說什么好,于是都把目光望向了李世民。
李峻也是個聰明人,聽話聽音兒,長孫無忌的話令他感到了危險。他和秦川感情深厚,對秦川又十分佩服,如果朝廷如此對待秦川,他是無論如何也接受不了的。
以李峻的身份地位,在這樣的場合是沒有發言權的。不過此時他擔憂秦川的前程,甚至安全,也就顧不得許多了。
他重新向李世民行禮,說道:“陛下,秦川對朝廷忠心耿耿,立下了無數功勞。請陛下信任秦川,給予重獎。”
李世民號稱千古一帝,胸懷博大,連敵人都可以包容,怎能容不下一個秦川呢?說實在話,長孫無忌的話令他也有些不高興。他從李峻的話中,也感受到了在前線的唐軍官兵們對于秦川都十分尊敬。對于一個為朝廷做出了重大貢獻的人,李世民不可能不給予獎賞,反而進行迫害,那一定會令天下的臣民寒心的。
李世民雖然有些不滿,但是他也知道長孫無忌是為朝廷著想,也不能苛責于他。
因此李世民只是用不滿的目光掃視了一下長孫無忌,大手一揮,豪邁地說道:“朕從來不會虧待有功之臣,對于秦川這樣為朝廷做出重大貢獻的臣子,朕一定要給予重獎。”
王德聞言,趕忙躬身行禮,說道:“奴婢在。”
李世民說道:“傳旨,秦川協助唐軍殲滅突厥主力有功,晉封涇陽縣侯。”
王德回道:“奴婢遵旨。”說完就轉身出去傳旨了。
房玄齡、杜如晦、高敬明覺得李世民的處置得當,臉上都露出了笑容。李峻更是滿心歡喜,原本蒼白的臉色瞬間漲得通紅。
長孫無忌有些尷尬。他也沒有針對秦川的意思,作為李世民麾下的第一重臣,他關注的是朝廷的利益。當他聽到火器的威力之后,只想著唐朝的神兵利器絕不能為外族所掌握,因此才提出了那樣的建議。此時他很想向眾人解釋一下,自己沒有針對秦川的意思,可是如果他解釋的話,又顯得有些刻意了,反而容易引起眾人的誤會,因此他也跟著眾人笑了起來。
此時李世民很急于見到秦川,這個尚未謀面的年輕人已經給他帶來了很多驚喜。
他吩咐道:“李峻,你立刻返回酈州,讓秦川回長安覲見。”
看到皇帝陛下對秦川如此重視,要親自召見他,作為秦川的朋友,李峻也是滿心的歡喜。臨行之前秦川已經跟他交代過了,如果朝廷真的宣詔,讓他回長安,要想辦法推辭,并且已經告訴了他該如何回話。
李峻趕忙說道:“啟奏陛下,秦川恐怕一時還無法返回長安。他跟宿國公和牛將軍已經商量過了,要趁著突厥人尚不熟悉火器的威力時,由秦川率領火器營前往云中,去協助衛國公,打擊那里的突厥主力。”
李世民也覺得的確有這個必要,他贊賞地說道:“很好,秦川愿意不辭勞苦,繼續為朝廷效力,朕心甚慰。你轉告秦川,等他從云中凱旋歸來,朕要親自設宴為他慶功。”
皇帝陛下要親自為秦川設宴慶功,這是作為臣子的天大恩典。李峻深深地為秦川感到高興,趕忙應道:“臣領旨,臣定將陛下的恩典轉告秦川,讓他叩謝天恩。”
秦川之所以要求去云中助戰,一方面的確是因為目前需要在突厥人沒有想出應對火器的方法的時候,再對突厥人予以重創,迅速結束眼前的戰事;另一方面是秦川自己的想法。
唐朝的官場講究論資排輩,秦川的年紀實在是太小了,就算本事再大,功勞再多,此時混跡官場,也是不適合的,容易遭人嫉恨,平添許多麻煩。
軍中雖然也講論資排輩,可是不像地方那么嚴重,尤其是戰場上建立功勛、提升地位,不容易遭人嫉恨。秦川的想法是,首先在軍中建立功勛,積攢人脈,等到站穩腳跟之后,再向其他的方向發展。
如今秦川在唐軍中結識的也只有程咬金、牛勁達,秦瓊也算一個,但是僅僅這些還不夠,他還需要得到更多軍中將領的認可,需要在戰場上建立更多的功勛,徹底鞏固自己在軍中的地位。
要想在軍中建功立業,就需要有戰爭的環境。秦川是過來人,自然知道唐初的歷史進程。貞觀初年,唐朝最大的敵人就是突厥人。到了貞觀四年,李世民大破突厥,活捉了突厥可汗頡利,自此以后唐朝的邊境就基本上沒有什么大的戰事了。
秦川必須抓住短暫的機會,徹底奠定自己在軍中的地位。
原本程咬金和牛勁達是準備率領酈州行軍道的唐軍,前往云中為衛國公李靖助戰的。他們現在見識了秦川率領的火器營的威力之后,就認為沒有這個必要了。
畢竟數萬大軍長途跋涉前往云中,是件勞民傷財的事情。本來駐扎在云中的唐軍,對于突厥的主力就是勢均力敵,李靖出色的指揮才能使唐軍還稍微占據一些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