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斥候自以為十分小心,然而卻沒有逃過同樣悄悄隱藏下來的朱哲曉的眼睛。為了避免被突厥斥候發現,他將戰馬拴在一棵松樹上,徒步悄悄地尾隨著突厥斥候。當他看到突厥斥候牽著馬下到谷底,隨后騎馬消失在夜幕之中,他的臉上浮現出輕蔑的笑容。
秦川交代過朱哲曉,一定要讓突厥斥候能夠觀察到唐軍活動的情況,讓突厥斥候把偵察到的情況傳遞給突厥的統兵大將阿史那思摩,讓他做出錯誤的判斷。而這一切又不能引起突厥斥候的警覺,朱哲曉才不惜犧牲了一些唐軍斥候,演了這一出戲。
在唐軍留守大營的不遠處有一條小溪,唐軍官兵們每天要來這里取飲用水,民夫和醫護人員也會來這里洗滌衣物和傷員用的繃帶。唐軍的騎兵也會牽著戰馬來這里飲水,白天大多數時候這里都人流不斷。
然而人們都沒有注意到,就在不遠處的一叢蘆葦當中,藏著一個突厥斥候。
這個突厥斥候是個十人長,名叫阿立古。他年紀近三十,是個經驗十分豐富的斥候。為了能夠偵察到唐軍的情況,他同樣也演了一出戲,不惜犧牲一部分斥候的生命,來掩護自己的行動。
為了隱藏自己的行蹤,阿立古將戰馬留在山谷里,用繩索連接了韁繩,給戰馬留出活動的余地,以確保戰馬能夠啃食地上的青草,在這里停留較長的時間。
他本人則徒步來到唐軍留守大營的附近。他在蘆葦叢中挖了一個土坑,躲了進去,然后進行了偽裝,在這里靜靜地潛伏著,觀察和記錄唐軍活動的情況。
阿立古藏身的地方是在河邊,地上十分潮濕,人趴在這里十分難受。尤其是到了白天,小溪邊不斷有唐軍在活動,他更是大氣也不敢出,躺在那里一動不動。
這期間的滋味更是難以忍受。他渴了就喝點溪水,餓了就吃隨身攜帶的牛肉干,連內急也都強行忍住,只有到了深夜的時候,才敢悄悄地出來活動一下。要做到這一切,需要非人的耐力,然而阿立古都堅持了下來。
阿立古在這里足足堅持了三天,把唐軍活動的情況全都記錄了下來,然后才利用夜色返回山上,取回戰馬,返回突厥大軍的駐地。
唐軍中有無數勇士,突厥人當中同樣如此。就在阿立古執行潛伏任務的時候,也有兩名突厥斥候完成了任務,向阿史那思摩提供了同樣的關于唐軍活動情況的情報。
在通往寧安縣城的路上,有一隊運糧的馬車,馬車上坐著200多個民夫打扮的人。在最前面的一輛馬車上坐著一個精壯的漢子,這就是牛城。他帶著車隊在距離縣城十幾里的地方拐上了一條岔道,進入了一片山谷。
牛誠招呼眾人下車,掀開了車廂上的木板,露出了下面的暗槽,從里面取出一支支隧發火槍。很快,假扮成民夫的唐軍官兵們手持著火槍,排成了三列橫隊,在牛城的指揮下,開始了射擊和戰術演練。
還有一些唐軍士兵掀開了馬車上的草席,露出了里面的土造迫擊炮。在一名對正的指揮下,開始進行炮擊訓練。
這是秦川布下的秘密殺招。為掩人耳目,牛誠不得不帶領火器營的官兵們遠離唐軍留守大營,進行秘密訓練。
秦川交給牛誠的任務是組建唐軍第一個火器營。為了盡快打造出數量足夠的火槍,這段時間來牛誠每天都跟邢鐵匠等人耗在一起,督促他們抓緊時間鍛造。
現在,火器營終于有了九十支隧發火槍、十二門土造迫擊炮,牛誠迫不及待地帶著精挑細選出來的士兵進行訓練。
秦川已經提前給牛誠寫好了訓練大綱。大綱主要分兩部分,一部分是訓練士兵熟練地使用隧發火槍,提高射擊精度;另一部分就是使用隧發火槍的相關戰術。
由于時間有些緊張,秦川要求牛誠率領唐軍士兵學會簡單的射擊技術,以及槍械保養,把主要的時間用在戰術訓練上,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秦川當然希望唐軍官兵們能夠提高射擊精度,但這并非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因此只能在戰術方面進行彌補。
戰術方面,主要是團體射擊的各種隊形演練,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三段射以增強火力的持續性。
此時在山谷的中間位置,整齊地排列九十名士兵,他們排成三列橫隊,每一隊三十人。牛誠站在三列橫隊的左側,指揮著士兵們進行射擊。
只聽他大聲吼道:“第一隊上前一步,舉槍、瞄準、射擊。”
第一排的士兵們高聲重復著:“第一隊上前一步,舉槍、瞄準、射擊。”接著就同時扣動扳機,只聽“砰”的一聲,第一排所有的槍口都噴出了火星,接著就騰起了白煙。
30支隧發火槍之所以只發出一聲槍響,是因為他們的動作太整齊了,幾乎是同時發出的聲響,所以匯聚成了同一個聲音。
第一排的士兵們射擊完畢之后,牛誠繼續吼道:“第一排,退后!裝彈。”
第一排士兵重復道:“第一排退后,裝彈!”接著他們原地轉身,邁著整齊的步伐,站到第三排士兵的后面,快速填裝火藥和鉛彈。
牛誠命令第二排上前,舉槍,射擊,退后,裝彈。緊接著是第三排。
所有士兵們都重復牛誠的每一道口令,這樣做看似有些啰嗦,其實有很大的作用,最主要的作用是安定士兵們的情緒。
士兵們在戰場上面對敵人的集團沖鋒,都會產生巨大的心理壓力,大聲重復指揮員的口令,能夠使眾人集中精力,從而減少恐慌的情緒,并且提升自己的士氣,而且能夠有效地保持隊列的秩序。
在牛誠的指揮下,唐軍士兵們重復演練著。
士兵們的射擊速度很快,基本上可以保持兩分鐘開三槍的速度。對于這樣的成果,基本上還是令人滿意的。
之所以取得這樣的成果,和牛誠以及每一位火器營的唐軍士兵的刻苦訓練是分不開的。
包括牛誠在內,火器營的唐軍士兵雖然都是作戰經驗豐富的老兵,但使用火槍,他們還全都是新手。
由于留給他們訓練的時間已經不多了,牛誠只用了一天的時間讓士兵們掌握槍械的使用,然后就組織他們進行戰術演練。
提高火藥和彈丸的裝填速度,都是這些唐軍士兵們在業余時間練習的。他們練習得十分刻苦,不僅利用了所有的訓練間隙,甚至每天晚上推遲半個時辰睡覺,訓練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