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川要在圍殲突厥騎兵主力的時候,組建一支火槍隊,當然希望火槍打造出來得越多越好。
秦川這一次從商州城帶回來的那批精鐵質量很好,這就節約了時間,加快了火槍的生產速度。
相比于火槍來說,火炮的威力更大,秦川當然也希望能夠打造出一批火炮。可惜的是時間太短了,打造火炮又需要大量精鐵,在現有的條件下還是無法做到的。
不過秦川還是想到了一個應急的辦法,那就是打造迫擊炮。他現在也不需要那么多,有幾門就行。在戰場上突然使用,絕對可以打亂突厥騎兵集團沖鋒的節奏。
以唐代的工藝水平,要想加工出迫擊炮那樣的炮筒是不現實的。打造出迫擊炮的彈體,以及觸發引信也是不現實的。
不過,秦川所采用的是替代品。他要求邢鐵匠等人打造的是直徑一尺、長80公分的鐵桶。鐵桶仍然是雙層的,質量要求并不太高,并不在意內部的光滑度。他的打算是,用普通的火藥作為拋射藥,用來發射圓柱形的炸藥包,在炸藥包里面的火藥,摻加了氧化銅粉末和白糖,然后再加上一些鐵砂,這種炸藥包一旦爆炸,就足以產生巨大的殺傷力,絕對夠突厥騎兵喝一壺的。
這種迫擊炮的使用原理,是在炮管的底部設計一個小孔,插上引線。發射的時候,首先點燃炸藥包上的引線,然后再點燃連接拋射藥的引線。底下的這根引線比較短,能夠率先引然拋射藥,將炸藥包拋射出去。
至于說炸藥包在什么距離爆炸,可以調節炸藥包上引線的長度。打造這樣的炮筒,相比起鍛造火槍的槍管來說要簡單一些。
當秦川向邢鐵匠等人說了自己的想法之后,僅用了一天時間,邢鐵匠等人就打造出來兩門土造迫擊炮。
隧發槍,尤其是土造迫擊炮是秦川手中的秘密武器,秦川要求邢鐵匠等工匠們要嚴格保密。為了避免人們聽到炸藥包爆炸產生的巨響,這一次秦川等人測試迫擊炮時,多走了十幾里地,在一條山溝里進行了測試。
經過不斷測試,秦川取得了詳實的數據,可以根據不同的需要,添加不同配比、不同分量的拋射藥。這種土造迫擊炮最遠的發射距離可以達到360步,基本上可以滿足冷兵器時代的作戰需要。
牛誠一直等著秦川給自己分配任務,看到李峻、王云和裴元整日忙碌,他感到渾身都不自在。他已經多次向秦川請求,給自己分配任務。秦川一直讓他再等一等。
當牛誠這次跟著秦川一起去檢驗迫擊炮的時候,秦川這才告訴他,今后要讓他統帥唐軍的第一支火器部隊。
牛誠被火槍和火炮的威力所深深震撼,很快就對使用火器著了迷。他從軍中抽調了一批忠誠可靠、有實戰經驗的老兵,組建了一支120人的火槍隊、一支30人的炮隊,在秦川的指導下,訓練火槍和火炮的戰術運用。
在秦川等人進行戰前準備的時候,程處默和秦懷玉率領一支500人的騎兵部隊,趁著夜色悄悄地離開了唐軍的前軍大營,開往宣安縣城。
經過了一夜行軍,唐軍來到了距離縣城20余里外的一片丘陵地帶。為了避免暴露目標,唐軍在這里隱蔽待機。派出了五十名斥候,分做十個小隊,在宣安縣城附近展開搜索,尋找突厥游騎的蹤跡。
朱哲曉今年18歲,身材瘦小,長了一張小圓臉,看上去十分精干。他跟二寶一樣也是一個孤兒,二人在討飯的時候認識的,后來成了很好的朋友,一同加入唐軍,被編入同一個斥候小隊。
他現在對二寶十分羨慕,甚至有些恨不得當初受傷的為什么不是自己。秦川的大名,如今在唐軍的酈州道行軍總管府麾下的軍中,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讓年紀跟秦川相仿的朱哲曉十分佩服,對于二寶能夠留在秦川的身邊,自然也是十分羨慕。
他曾經找過二寶,希望他能夠幫助說情,讓自己也跟隨在秦川的身邊。
二寶跟朱哲曉是共過患難的生死交情,自然愿意幫忙,只不過他知道自己剛剛來到秦川身邊不久,此時提出這個要求就顯得有些過分了。他希望朱哲曉能夠立功受獎,這樣的話,他在秦川面前提起來的時候,底氣就更足一些。
因此朱哲曉也一直憋足了勁,希望能夠在這次跟突厥人的戰斗中立一個大功,能夠受到秦川的賞識,然后跟二寶一同跟隨在秦川的左右。
朱哲曉所在的這個斥候小隊奉命前往宣安縣北面的周家莊一帶偵察。他們一路走,一路觀察,還向遇到的行人打探突厥騎兵的消息。然而得到的消息是,突厥游騎并沒有在這一帶出現過。
朱哲曉不免感到有些失望。
斥候小隊一路疾馳,前方遠遠的就能看到周家莊了。率領斥候小隊的伍長看到周家莊一帶并沒有什么異常,于是就決定率領斥候小隊直奔周家莊,向那里的百姓打探突厥騎兵的消息。
他說道:“弟兄們跟我進莊。”說完就要策馬前行。
“等一下。”就在這時,朱哲曉叫住了伍長。
伍長詫異地扭頭問道:“哲曉,怎么了?”朱哲曉說道:“我總覺得不對勁。”
“哪里不對勁兒了?這一帶看上去不是很平靜嗎?”伍長說道。其他斥候也紛紛說,沒有看到什么異常情況。
朱哲曉說道:“就是因為太平靜了。你們不覺得有些古怪嗎?”
眾人聞言,都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樣,然而片刻之后,眾人還是覺得沒有什么不正常。
朱哲曉說道:“伍長,各位兄弟,你們看看,日頭如今還是偏東時候,未到正午,這個時間正是農人在田間勞作的時候。可是整個周家莊的周圍,在農田里卻看不到一個農人。你們覺得這正常嗎?”
眾人聞言,急忙再次向周家莊附近四處觀望,也都感覺出了不對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