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出使韓國
- 秦時:總有朕想害刁民
- 對酒不當鴿
- 2227字
- 2024-05-17 21:07:00
聽到呂不韋的提議,趙姬鳳眉微蹙,美眸深處的不滿愈發強烈。
就連嬴政,此時也是微微皺眉。
出使韓國并無問題,但伐趙戰爭的持續時間不可測,哪怕之前跟成蟜商量過后續計劃,但他內心還是隱隱有些憂慮。
“以呂相之見,此次伐趙之所求為何?”
成蟜神色如常地詢問,問了一個伐趙相關的問題。
在他人看來,只當他是在探究自己需駐留韓國之時日,表露出不想在韓國多呆的想法。
“長安君。”
呂不韋早有腹稿,輕撫長須道:
“大秦之強盛,遠勝六國,今已至蕩平六國之時。今次征趙,雖未必能一舉滅之,然亦能持續削減其兵力。趙國雖多名將,亦不乏佞臣、庸君。當借此征趙之機,深挑趙國內部之爭,以備終極滅國之役。”
呂不韋說的雖然隱晦,但眾人都能聽得明白。
大秦已經到了關鍵的時刻,趙國是大秦首要削弱的強國,為了達成這個目標,必須上下一心,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既然是打持久戰,那成蟜歸國的時間就說不準了。
“呂相。”
在場所有人中,反倒是趙姬最先沒有忍住。
好不容易有人陪伴,如今呂不韋竟然要把人攆走,這她怎么能夠同意。
“還望太后稍安!”
呂不韋沒讓趙姬說話,而是直接將話題引向了其他人:
“吾之所謀,皆全心全意為大秦,無私心半點。昌平君、蒙將軍、王將軍,汝等以為如何?”
聽到這熟悉的話語,蒙驁和王翦都不禁露出了怪異之色。
剛剛成蟜用這個方法贏了一局,呂不韋立馬就用同樣的方式還了回來。
“末將私以為,長安君的身份很適合出使韓國。”蒙驁直白出聲。
反正他主打實話實說,以成蟜的身份確實最適合出使韓國。
要是韓國確定不參戰,能讓他在前線輕松很多。
“末將同樣認為長安君是合適的人選,不過最終還是要王上和太后做決定。”
王翦的立場一直很堅定,他認同成蟜適合出使的同時,也不忘把決定權交到王權手中。
昌平君仍舊保持著那副沉穩不驚的神態,面無表情地開口言道:“以長安君之才,信能定韓國之局勢,令其國畏而不敢預此戰也。”
話里話外透著對成蟜的看好,但同時也將成蟜徹底推向了呂不韋的對立面。
他從不站隊,一直順勢而為。
楚國一脈自宣太后起,在大秦朝堂一直保有不俗的勢力。
王權勢大,他們便借風而起,全力支持王權。
相權勢大,他們就保持中立,隨波逐流。
呂不韋站立于高堂之上,神態自若,目光深邃,仿佛一切盡在他的掌控之中。
他瞥了一眼坐于鳳座的趙姬,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笑意,緩緩開口:
“在場諸公皆為大秦之棟梁,今既咸以為長安君乃最宜之人,想必太后與王上亦當作如是觀。”
他的語氣中透露著一種不容置疑,仿佛在告訴趙姬:即便你與我意見相悖,我也有能力用我的智慧與手段,讓我的計劃順利推進,甚至將親近你的人逐出大秦。
“呂不韋...”
趙姬輕啟紅唇。
她那張美麗而優雅的臉龐上,此刻布滿了陰云,仿佛被一層深深的憂慮所籠罩。
只不過,如果是熟識她的人便能看出來,此時她那雙如鳳凰般璀璨的眸子里,閃爍著不安與掙扎的光芒。
大秦朝堂終歸是要講規矩,她是個聰明的女人,很清楚朝堂并非一言堂。
在其余勢力全部聯合的情況下,她沒辦法做到一意孤行。
畢竟,她并不是大秦真正的王。
即使她現在不答應,只要呂不韋將消息放出去,明日群臣也會在章臺宮上奏,結果不會有任何變化。
但是啊,成蟜是她自那人死后,唯一在乎她感受的人了。
想到對方要被呂不韋逼的離開秦國,她的心里騰的一下就升起了一團怒火。
即使知道最后的結果,即使任性會造成不好的結果,但她還是要去爭一爭。
為了那個唯一在乎她的人,她愿意不管不顧。
“朕不...”
還不待她的聲音脫出口,卻是被成蟜溫和的話語打斷:
“母后!王兄!以吾之身份,誠為出使韓國之最佳人選。為大秦之霸業,吾愿出使韓國,且留彼處,直至韓國無力干涉伐趙之戰方歸。”
聽著成蟜的柔聲細語,趙姬的唇瓣微微張開,那雙嫵媚的眸子里閃爍著淡淡的哀愁。
特別是當她的目光觸及成蟜那帶著安慰之意的笑容時,她的內心仿佛被萬箭穿心,痛苦難當。
在這一剎那,她似乎深刻領悟了成蟜眼神中所蘊含的深邃意味。
為了他成蟜,沒必要壞了她和呂不韋的關系。
當成蟜說出這句話后,任誰都能看出趙姬的不對勁。
蒙驁以及昌平君三人早就低垂視線,眼觀鼻鼻觀心,什么都沒有看到。
只有呂不韋卻目光如炬地直視著趙姬,絲毫沒有退讓的意思。
他要讓趙姬清楚的明白,她是被自己一步步捧上那個位置,理應遵從他的意志。
若有違逆,他不乏手段來應對。
至于被他逼迫屈服的成蟜,還不被呂不韋放在眼里。
就算是保留了最后的體面又如何,離開大秦朝堂,能不能回來還要另說。
近些時間他不能動,但等趙姬不再關注對方,也就是成蟜該迎接死亡的時候了。
鳳塌之上,迎著呂不韋志得意滿的眼神,趙姬那雙美眸中隱隱流露出怨恨。
她素來是個我行我素、不顧全局的女人。
此時此刻,她甚至想徹底放縱一把,派人將呂不韋除去的想法。
但最終思慮再三,還是將這股情緒壓在心底。
或許因為曾經的情誼,或許因為成蟜的勸說,或許因為理性的回歸。
哪怕是很熟悉趙姬的呂不韋,看著座椅上那個有些陌生的女人,也不知道對方究竟在想些什么。
倒是一旁的嬴政,再次很符合時機的充當了總結的工具人:
“既成蟜與眾議同,則使節之選已定,昌文君使于楚,成蟜使于韓。”
“臣附議!”
“末將附議!”
“臣弟附議!”
嬴政的話語落下,下方站立眾人立刻表達了認同。
最終,成蟜、呂不韋以及嬴政的目光都聚焦在了趙姬的身上。
在成蟜溫暖而鼓勵的注視下,趙姬深吸了一口氣,帶著些許無奈與痛苦,緩緩閉上了雙眼,沉聲道:
“朕附議!”
她心中萬分不舍成蟜的離開,但局勢已定,成蟜自愿為她抵擋呂不韋的攻勢,以保護她免于做出過激之舉。
在這難得的關懷與考慮中,她不愿讓成蟜失望,決定順應時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