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張金城崩潰,輸的心服口服
- 直播,讓你吟詩,沒讓你帶火景區
- 一天百萬字
- 2070字
- 2024-05-18 23:36:24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晴日的原野照耀著對面繁茂的草木,鸚鵡洲上又長起了繁茂的芳草。
我昔日的故友,終歸是再無見面之日了。
李陽的心中盡是感慨。
一朝穿越。
這一世,依靠系統,依靠胸中的才學。雖能贏得生前身后名。
但是。
卻再不能遇上一世的親友相見。
這何嘗不是一種殘忍?
又何嘗不是穿越者的一種代價?
世上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主播,快說,你究竟怎么把情緒襯托的這么好?”
“是啊,為什么要用繁華來襯托悲傷?”
“為什么?你的上一首詩還不夠悲涼嗎?”
“萬里悲秋,百年多病,我本來以為這一次,主播會描寫繁華,卻沒想到,他竟用繁華來襯托悲傷。”
“兄弟們,這一次,我一口抽掉了一根煙。”
“我也是,煙一上口,根本停不下來。”
“我的煙沒了,換了一瓶酒,現在已經干沒了。”
“兄弟,再來一瓶酒。”
“干!”
.....
張金城的直播間。
因為李陽的爆火,他這里同樣涌來了不少人。
此時此刻,李陽已經贏到了第三局。
而他這個作協會員,卻連第一句都還沒有開始。
于是乎,無盡的嘲諷撲面而來。
“我說主播,你怎么還不吟詩?該不會是不會吧?”
“人家李陽都已經寫到第三句了,你怎么一句都沒?”
“不會吧,不會吧,堂堂作協會員,難道就這點水平?”
“江河日下,看來昔日的作協,早已非今日之作協了。”
“之前我還不信,現在倒有點相信了,作協!有錢都能進,什么狗屁會員,啥也不是。”
“菜就多練,玩不起就別玩,沒本事你裝什么大尾巴狼啊?”
“你們怎么能這么說主播呢?主播不過是在醞釀罷了。”
“醞釀個勾8,你倒是讓他吟一句啊。”
粉絲、觀眾們的不滿已經達到了一個極點。
張金誠氣得滿臉通紅。
一股羞憤涌上心頭。
可他再怎么氣憤,也不得不承認。
自己已經徹底被李陽的詩所折服。
尚未開戰,氣勢已泄。
又怎么可能還是李陽的對手?
可今日若是一句不出,豈不是丟人丟大發了?
拼了!
張金誠雙手背后,自認為起了范兒。
“高檻危檐勢若飛,孤云野水共依依。”
“好!”
“主播還是有些東西的嘛。”
“我早就說了,到底是作協會員,怎么可能一點本事都沒有?”
“可我怎么感覺這一句和李陽的那一句比?就略顯有點瑕疵呢。”
“我也有這么一種感覺。”
“沒錯,我也有,說不上來,但就是感覺差了那么一點。”
除了一些托之外,不少人做出了中肯的評價。
這也讓張金誠的臉色黑了幾分。
心中不免有些許抑郁。
憑什么?
憑什么啊?
既聲張,何生李?
為了挽回局勢,張金成趕忙又吟出了第二句。
“青山萬古長如舊,黃鶴何年去不歸。”
“嘖!我怎么感覺更普通了一點?”
“是啊!就這還作協會員呢,你不行就是不行啊,一點感覺都沒有。”
“當然了,我們不是說主播做的詩不行,但是和李陽一對比,就顯得有那么一點low了。”
“哈哈!!我的觀點和樓上的兄臺一樣,就是這么個意思。”
“你們兩個小黑粉滾出去!”
“怎么?有本事寫,沒本事和別人對比,不接受批評是嗎?”
“好好,你們直播間就是這樣的對吧,老子走了,再也不來了。”
張金誠有種吐血的感覺。
要說他寫的詩也不差。
首句,從下到上仰望黃鶴樓,通過聯想把樓勢比作展翅欲飛的鶴,化靜為動地寫出了黃鶴樓的氣勢。
第二句中的“共依依”,又將樓與旁邊的“孤云”、“野水”巧妙地聯結起來,極具畫面感。
第三句由空間轉向時間,將黃鶴樓與青山聯系起來,用山川的萬古長青來稱贊黃鶴樓歷史悠久。
接著便十分自然地讓人想起仙人駕鶴西去的傳說,此句立意與崔詩“黃鶴一去不復返”相似。
可是,怎么就得不到眾人的認可呢?
為什么大家都覺得李陽寫出的詩,就是比他更好?
為什么?
張金誠此刻有些抓狂了。
他不想輸。
也不太能接受自己的失敗。
為了挽回劣勢,他決定祭出第五,六句。
“岸映西洲城半出,煙生南浦樹將微。”
這兩句寫到眼前的景物:位于長江西岸的漢陽城樓只露出一半,南江濱的晚煙冉冉升起,兩邊的樹木都漸漸消失在暮色中。
“哎!我也不知道為什么,不是純粹的黑啊,可就是沒感覺啊。”
“聽李陽吟詩,我沒來由的就能代入進去,可聽這個主播吟詩,我卻代入不進去。”
“不知道為什么,我也是這樣,本來以為是一個特例,沒想到大家都這樣啊。”
“也許這就是水平之高低吧,有些詩人能夠帶動大家共鳴,有些人就不行。”
說實話,張金成已經很努力了。
可是帶動不了大家的情緒,就是帶動不了。
在觀眾粉絲們的心中,他就是不如李陽。
因為李陽的詩,直抒人的心頭,能夠帶動人的思想之情。
能夠傳達愁著一種情緒。
能夠調動所有人的思愁。
而這一點,是張金誠所無法具備的。
此時,太陽已經斜斜的要落到地平線,而江面上已經隱隱泛起了一層朦朧霧氣。
夜晚就要降臨,連太陽都往家趕。
這時李陽的語調突然變得高亢,但又不只有高亢,在高亢中那濃濃的愁思似乎透過空氣傳上高空,不知要去往何處。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這是直抒胸臆的描寫!
這是把這一首詩推向神壇的一句!
張金誠聽聞此舉,悍然后退幾步。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使人愁?哈哈哈!!!使人愁,使人愁啊!”
張金誠也被李陽此舉的情緒所渲染。
連他自己都不知道,究竟有多久未曾回家,看一看自己的父母雙親。
為了出人頭地!
為了功名利祿!
終歸...未能在父母身前盡孝。
這一刻,張金誠徹底明白了他與李陽的差距。
輸得心服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