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2章 巡鹽

朝廷皇考之爭已經持續了很長時間了。

這段時間的朝局終于有了新的變化,就跟劇情中一樣,以韓章為首的一眾官員,已經徹底的倒向了官家,韓章更是利用計策,想要讓太后在皇考的事情上同意。

太后畢竟當了多年的皇后,城府自然也是不淺,她也算是看明白了,韓章這些人,根本就不值得信任。

之前讓她垂簾聽政,無非就是用她來壓制官家,可現在他們已經漸漸地熟悉了官家,也能慢慢的把控住官家,現在她這個垂簾聽政的太后就沒用了,于是就準備舍棄她。

她也很清楚,自己若是沒有了韓章等人的支持,在朝堂上的話語權就會大大降低。

所以她干脆將計就計,以退為進,假意醉酒,然后簽名同意皇考,甚至還同意尊官家的先父母為帝后。

韓章雖然老謀深算,但心神激蕩下也是被太后騙了,以至于在下次大朝會,提出的時候,遭到了諫院的強烈反對,主要是太后利用齊衡這個愣頭青,使這個計劃順利的進行。

于是乎,在諫院的強烈反對之下,把官家氣的半死,可諫院這群人本來就是言官,他就算生氣,也不可能將這些人全部殺了,他重重的懲治了幾人之后,諫院非但沒有偃旗息鼓,反而是越演越烈。

不止是官家,就連韓章等大相公,也都是遭到了諫院的圍攻,本就混亂的朝局,這下子變得更加混亂。

官家氣的接下來一個月都沒有上朝,宋朝正史當中,這個事件叫做濮議之爭,好像持續了一年多,這里的架空世界,估計也差不了多少。

隨著時間的不斷流逝,官家和太后的爭執越來越多,朝堂上也是因為兩宮的爭斗,鬧的是不得安寧,作為首輔的韓章更是幾次三番的勸說講和,可是一點效果都沒有。

局勢對曹太后已經越來越不利,畢竟官家不是年幼稚童,登基一年了,因為表現出來的仁厚,大臣們的心思已經發生了轉變。

其實這也很正常,畢竟不是誰都能成為武則天和呂后的,曹太后的手腕還是差了些,還有一點就是,宋朝的文官勢力著實恐怖了些,已經隱隱能威脅到皇權了。

在文官的眼中,之前讓太后垂簾聽政,只不過是用來穩住局面,保住自己的利益。

可現在一切都平穩后,文官們自然而然的就會偏向官家,已經不需要太后來分散權力了。

顧廷燁現在是五城兵馬司都指揮使,是負責皇城城門防守和城內治安。

他作為一把手,自然不用親力親為,總體來說,每天清閑了許多。

每日準時上衙,也準時下衙,若是有急事發生,自會有人去通知。

-----------------

今日的大朝會氣氛很不對,主要就是官家竟然提出了要查鹽務,其實這并不是壞事,反而是一件好事,因為鹽稅乃是國庫收入的很大一部分,可實際上收繳的鹽稅跟真實的鹽稅相比,差了一半都不止。

查鹽稅,增加國庫收入,這本是好事,可問題就是,官家如今連朝局都沒能完全掌控,就開始妄想著查鹽稅。

要知道被貪污的鹽稅可都是進入了各地官宦豪紳的口袋,牽扯之廣,讓人難以想象,就算是朝中大臣,恐怕也有很多人參與了其中。

若是要查鹽稅,那無疑是要動了很多人的蛋糕,從上到下,都會受到干擾和針對。

劇情中桓王去查鹽稅的時候,就遭到了多次刺殺,若不是運氣好,恐怕早就已經命喪黃泉了。

官家的想法,既然要兵權,也想要掌控朝局,更想增加國庫。

權,錢,糧……,他一個都不想放過。

可這么做,真的是步子邁得太大,一不小心就可能會扯到自己。

電視劇中并沒有詳細說明這次查鹽稅之行的事情,但猜都能猜到,過程并不順利。

官家最正確的選擇就應該是先穩固了自己的權力,然后再慢慢的查鹽稅,查貪污等等。

現在要強查,倒也不是不行,只不過就需要用雷霆手段,到時候人頭滾滾也不在話下。

官家想要讓人去查鹽稅,可喊了半天,愣是沒人站出來,反而是遭到了不少人的反對,氣的官家大發雷霆,咆哮朝堂。

最后官家強行下旨,定下了桓王,沈從興,和盛長柏等人,一起巡查八省鹽務。

南方鹽引基本都握在曹皇后娘家手里,朝廷要查鹽務那就是查曹家,曹家豈能善罷甘休。

沒等桓王等人準備妥當,御史彈劾沈從興的家人放高利貸致人死亡,此案一出沈從興立刻被停職,回家反省。

顧廷燁回家與墨蘭說起,墨蘭很是詫異,鄒大娘子那是溫良賢淑,治家有方,怎么會做這樣的事情。

“二郎,鄒大娘子不可能放印子錢吧?”

“娘子,你誤會了,鄒大嫂嫂怎么可能放印子錢,是她的弟弟,來到汴京后滿眼的富貴,仗著國舅爺的權勢,大嫂嫂只是一時不察。”

“那就好,舅母人這么好,可不能讓她的惡棍弟弟給牽連了。”

墨蘭想起劇本中的描述,這應該是敵人阻止桓王查鹽務使的招數。

“二郎,皇上昨日下旨查鹽務,今天國舅爺就被彈劾,那鹽務豈不是停了?”

顧廷燁說道:“沒有,國舅去不了,皇上讓小段將軍去。”

外邊石頭稟報,國舅、老耿、小段等人上門找顧廷燁到外邊吃酒。

石頭你能不能有點智商,這種事能當著大娘子的面說嗎?太笨了。

顧廷燁假裝為難的看著墨蘭,“娘子,你看?”

看墨蘭沒有第一時間說話,他又趕緊說道:“娘子,我是不想去的,你要是不同意,那就算了,讓石頭回了他們。”

墨蘭知道不能太苛求,這個時代就是這樣,喝花酒屬于風流雅事,待在家里的男人是要讓人瞧不起的。

墨蘭起身,從衣架上拿起外套,給顧廷燁披上,溫柔的說道:“二郎,去吧,不用掛念我。”

說完伸手將衣服褶皺抻平,提醒道:“現在正是巡鹽關鍵時刻,你們出去吃酒,小心被敵人使陰招,最好不要在外留戀,不要夜宿花樓,以防萬一。”

“知道了,娘子”

看著顧廷燁的背影,墨蘭想著也提醒了,就不知道他聽不聽,反正也不是什么大事。

到了晚上,顧廷燁果然惦記家中嬌妻,喝得差不多了就告辭回轉家中,沒了顧廷燁,小段將軍他們也就各自回家了。

-----------------

一轉眼,巡查鹽稅的桓王趙策英等人已經離開了數月,巡查八省的鹽稅,可不是一時半會就能解決的,拖個一年半載都很正常,這是個持久戰。

皇考之爭也是慢慢的落下了帷幕,算是以官家取得了勝利,曹太后也是撤簾還政了。

但太后看著是撤簾還政了,但實際上她只是明面上放棄了,暗地里她又開始了其他的謀劃。

太后跟官家本來就不是母子,更沒有什么親情,既然官家不把她放在眼里,她自然也不會認可官家,所以她已經有了改天換地的想法,只不過她并沒有走到臺前,而是利用另外一個人,就是官家身邊的劉貴妃。

劉貴妃是官家后宮中,除了皇后之外,唯一有兒子的后宮嬪妃。

太后選擇她,一方面就是因為她年幼的兒子,另一方面就是因為這個劉貴妃好掌控。

其實在宋朝做臣子,尤其是做勛貴,在歷朝歷代當中,還是非常輕松的,不管最后是誰勝了,基本上都不會動勛貴的,除非你是提前站了隊,而且還站錯了隊,那結果自然是不言而喻。

而且對宋朝絕大多數文官來說,他們并不太在意誰做皇帝,只要這個皇帝能夠聽他們的,他們都是愿意支持的。

宋朝的這些文臣在對付皇帝這方面,還是非常有手段的。

顧廷燁作為當今皇上潛邸舊臣,純純的心腹,想不站隊都不行。

皇上下旨讓沈從興轉任西郊大營捧日軍指揮使,而英國公張老將軍是西郊大營的主將,英國公現在已經慢慢站到皇上這邊,讓沈從興過去就是要徹底掌握兵權。

顧廷燁調任殿前司副指揮使,護衛皇上的安全,皇城內城由殿前司負責,外城則由禁軍負責,禁軍指揮使是劉貴妃的哥哥。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丰县| 商城县| 宁南县| 诏安县| 增城市| 都匀市| 夹江县| 高州市| 桃江县| 武冈市| 南城县| 贵溪市| 隆安县| 社旗县| 长岛县| 龙海市| 浠水县| 曲靖市| 永福县| 莱西市| 宁波市| 前郭尔| 日照市| 兴安县| 皮山县| 岳阳市| 红河县| 龙海市| 遵义市| 闽侯县| 永德县| 陇西县| 台州市| 博湖县| 三门县| 利辛县| 江城| 陵川县| 佛山市| 淳安县| 朝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