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計劃出門
- 年代:從照顧知青嫂嫂開始
- 古月今年
- 2046字
- 2024-06-13 23:46:44
就這么說著,不知不覺,拖拉機已經(jīng)在地里跑了好幾個來回。
這效率屬實是沒得說,至少在這些一輩子沒見過機耕就知道用牛的人看來屬于是顛覆了。
陸言卻是沒久留,扭頭便回到廠里。
“真的成了?”
顯然也聽說了,徐婧便有些好奇,廠里那些個老木匠小木匠也跟著問。
說白了,誰都不想吃苦,誰都不愿意大熱的天還頂著太陽在地里曬。
相比之下,這廠里的活就舒服太多了,不但更輕松,還能賺到更多的錢。
陸言拿著竹杯,杯中是桑葉泡了放涼的茶,笑道:“成了,不出意外,接下來應(yīng)該能買到兩到三臺拖拉機。
另外,除了旱田,將來水田應(yīng)該也可以下,地里的灌溉,排澇,都能利用拖拉機來完成。”
“那人怎么辦?”
“是啊陸廠,要是都上拖拉機了,人豈不是就沒活干了?”
“拖拉機好是好,可要是都用拖拉機了,咱們怕是就賺不到工分了。”
“……”
眾人反應(yīng)很直接。
得知大隊還要買兩到三臺拖拉機,然后拖拉機還能進一步改造利用,用到水田,用到灌溉,用到排澇,第一反應(yīng)并不是高興,而是擔(dān)憂。
徐婧便笑道:“大家想多了,即便地里用上了拖拉機,也不會沒活干的,只不過那些重體力長耗時人力無法很好勝任的工作被部分取代了。
再說了,大隊也未必沒有別的安排。”
“徐知青說的對。”陸言喝了口水,點頭:“機械取代人力,這是時代的進步,是生產(chǎn)力的進步。
趁著這個機會,我宣布一個好消息,大隊的家具廠很快就要成立了,大家不用擔(dān)心牙刷做完就解散,因為往后,咱們會繼續(xù)做家具賣。”
“真的嗎?”
“陸廠,徐知青,咱們真的不用回家,可以繼續(xù)在廠里工作?”
“……”
頓時人群又興奮起來,說到底,做木工還是比種田輕松多了,哪怕只有工分,沒有其它,大家也是愿意留下繼續(xù)做的。
緊跟著又有一股擔(dān)憂,那就是到底做什么,做出來的能不能賣出去,畢竟這種事大家都是第一次,盡管這些年沒少給人打家具。
陸言就笑:“沒事,手活沒問題就行,其它的,咱們可以出去看,出去學(xué)嘛!”
頓了頓,又道:“原本還擔(dān)心這事可能影響糧食生產(chǎn),現(xiàn)在看來倒是不用擔(dān)心了,有了拖拉機,正好。
只是這樣一來到時候可能就沒這么多錢了,畢竟家具是一門長久生意,要是還一天兩塊,難免會讓人有意見,影響團結(jié)。”
“那也可以啊!”
“就是,別說一天兩塊,就是一天一塊也很好了,只要能長久的干下去。”
“沒錯,錢都是小事,穩(wěn)穩(wěn)當(dāng)當(dāng)干下去比什么都強。”
“……”
眾人情緒高漲。
誠然,起初是有人不以為然,畢竟陸言太年輕了,十六七歲的年紀,嘴巴還沒毛。
可時至今日,這些人早已折服,畢竟這年頭論資排輩還真沒那么嚴重,只要有足夠的本事,年齡并不是什么大問題。
陸言點點頭:“既然如此,那就各自去忙吧,其它大隊來的師傅們記得回去之后提前跟大隊報備,具體能不能來,過來之后報酬怎么結(jié)算,還是要以大隊的意見為準。”
當(dāng)時為了趕工期,所以梁國華出面,從其它大隊協(xié)調(diào)借了一批人。
這些人的數(shù)量跟石橋大隊相當(dāng),在供銷社第一批訂單完成之后并未退回去,依舊在廠里工作。
對于這些人來說,這無疑也是一個好消息,雖然他們所在的大隊可能沒法上拖拉機,可他們過來上班,掙錢啊!
對于各自大隊來講,這其實是好事,因為他們掙的錢,多多少少是要有大隊一份的,而即便一部分要給大隊,卻也絕對比窩在家里種地強。
至于地里的活,其實沒必要擔(dān)心,公家的不少他們幾個,自家的起早貪黑利用上班之外的時間,多少能顧著點。
見眾人沒意見,興高采烈各自回到崗位,陸言也沒再說,扭頭便開始計劃出去考察之事。
這事分三部分,一為家具,二為日化,三為肥料。
這三部分有一些是重合的,他打算先去縣里一趟,必要的時候,再去一趟市里。
否則怕是要抓瞎,畢竟他對外面不了解,別說市外了,就是到了縣里他都不知道往哪走。
此外,一個小小的大隊也沒那么大臉,開了介紹性人家就接待。
便問徐婧:“方便一起出差嗎?”
“出差?”徐婧有些意外:“應(yīng)該用不著吧,木工上的事我也不懂。”
“不止是木工。”
“除了木工,還有肥皂,牙膏,洗發(fā)水,等等。”
“肥料也是一方面,我打算把骨粉做成真正好用的肥料。”
“……”
陸言大致把接下來要做的事情說了一遍,之所以打算讓徐婧跟著,主要還是需要讓她了解一下,否則真就什么都靠他,全都壓他身上了。
徐婧也不傻,聞言并未糾結(jié)于接下來要做的事情,沉思片刻,道:“所以這一趟可能要出遠門?”
“嗯。”
“這一趟出去,至少要拿到縣里的介紹信,然后要問清楚相關(guān)產(chǎn)業(yè)的主管單位。”
“運氣好的話,可能去一趟省里相關(guān)部門把想了解的都了解清楚就行了,運氣不好,就要進一步深入,去具體的生產(chǎn)單位考察。”
“那樣就需要走很遠,直接跑到黃浦江看夜景也不是沒有可能。”
陸言說了說這一趟可能發(fā)生的情況,最好的結(jié)果,直接在類似省工業(yè)廳這樣的單位得到答案,不然就只能往具體的生產(chǎn)單位去了。
那不是他想要的,這年頭,物資緊缺,出行條件差,如果可以,他也不想老在外面折騰。
但沒辦法,如果真到那一步,也只能出去浪。
徐婧便道:“幾個人,就咱倆?”
“想啥呢?”陸言白了一眼:“怎么也不可能就咱倆啊,肯定還有其他人的,放心,不會孤男寡女。”
“那沒問題了,什么時候走,你說一聲。”
“嗯,應(yīng)該快了,出發(fā)前通知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