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龍鯀洪局,最早起源于上古時期舜和鯀(禹的父親)爭奪皇位。舜讓堯流放鯀,登上帝位。后來,禹為父報仇,如法炮制。帝秘20年,堯帝召舜入朝為官,還把兩個女兒嫁給舜,并任命舜為百官之長,讓他代替天子去巡視天下。第二年,鯀治水初見成效,正想派人往帝都報喜,忽然聽到信使傳來消息,說天子已經選定舜為帝位繼承人,位列三公之首。鯀大怒,對信使說:“得天之道者為帝,得地之道者為三公。今我得地之道,而不以我為三公,此帝之不公也。”鯀入朝質問,以示抗議。堯帝問計于舜,舜說:“如今天下有四兇為害,鯀就是其中之一,要想天下寧靜,必須要除掉四兇,以安民心。”
堯帝覺得舜說的對,便授權給他設計逮捕四兇族的大酋長,然后迫使其族人遠遷邊緣蠻荒之地。于是,舜接連設計,先后逮捕共工市、鸛兜氏、三苗氏、有崇氏的大酋長,將共工氏族流放到幽州,將鸛兜氏族流放到崇山,將三苗氏族流放到三危,將有崇氏族流放到羽山。舜以鯀盜用帝之息壤的罪名,將他逮捕治罪,并強行以武力迫使其族人遷往羽山。這時,鯀的兒子禹挺身而出,指責虞舜說:“如今洪水肆虐萬民受害,治水排險刻不容緩,怎么能因為家父有罪就停止治水呢?希望天子能允許家父戴罪立功,善始善終完成治水大業。”舜沉吟良久說:“你父治水無功,而且犯有重罪,天子不可能再用他領導治水。我看你身強體壯、精明強干,不如讓我來奏明天子,保舉你來領導治水。”
就這樣,舜把禹帶回帝都,向堯帝推薦他代父治水。堯帝任命禹為司空,代替鯀引導治水。禹認真研究鯀的治水經驗,覺得父親開挖河道疏通百川,引諸水歸海的治水經驗是可行的,并沒有什么不對。可見堯帝和舜對父親的治罪,并非是因為治水。鯀被流放到羽山后,對帝和舜憤恨不已。自己全身心都在治水大業上,辛苦操勞將近十年,非但沒有得到嘉獎和封賞,反而落得個流放他鄉的下場。可是鯀勢單力薄,根本無法與之抗衡。不久鯀便惱恨成疾,病逝家中,終年62歲,遺體葬在羽山。
禹因為忙于治水,無暇看望父親,也沒能參加父親的葬禮。父親死后,他才得到消息,只好望空拜祭放聲大哭。禹化悲痛為力量,決心完成父親遺留的治水重任。以此取信天下,贏得民心。他認為父親是堯和舜迫害致死,這個仇將來必須要報。禹治水仍然采用鯀的治水方法,筑壩挖溝清理河道。禹筑壩使用息壤以鎮河妖,天子并沒有因此對他治罪。可見天子治鯀之罪,并非盜用息壤,而是因為鯀和舜爭權。禹在治水工程中,建立起一支維護治水的武裝部隊,對阻撓治水的部族進行打擊和征伐,先后征服曹、魏、屈驁、有扈等諸侯。不但使治水工程順利進行,還逐步擴大了自己的政治勢力和軍事力量。
帝密34年,堯帝率大臣出游,住宿在承陽宮。這一年禹治水基本成功,工程進入收尾階段。有一只神龜出于落水,背上覆著一塊青石,青石刻有遠古符號文字。禹尋訪知名學者辨認,得知這是圣祖燧人氏所創的洛書,距今已有五千余年。當時傳說得洛書者得天下,從此禹便有了奪取天下的野心。
帝密35年,禹歷時13年,終于完成治水大業。堯帝為表彰禹的功勛,將禹封在高密,并賜給玉。禹凱旋歸來,百姓歡聲雷動、夾道歡迎。禹入朝拜見堯帝和舜,獻上親手繪制的九州圖。舜認為劃定九州不合適,改成十二州。禹劃定的九州是荊州、涼州、雍州、豫州、徐州、揚州、青州、兗州、冀州。舜認為冀州和青州過大,從冀州中分出幽州和并州,從青州中分出瀛州,合為十二州。
帝密37年秋,堯帝病死原陽宮中,終年81歲,遺體葬在原陽谷林,帝號密,尊號唐堯。堯帝死后,舜即位稱帝,把帝都遷到蒲坂,改國號為虞。舜執政后,把國家治理的井井有條。由于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虞舜開始追求個人愛好,尤其是音樂和歌舞。朝中部分大臣對此不滿,認為玩物喪志對國家不利。這些反對派的核心人物,就是治水的英雄禹。舜帝醉心歌舞,疏于朝政。禹借機廣交朋黨,招納英雄豪杰,在國內形成強大的勢力。某天,舜帝帶領大臣在宮中欣賞歌舞和音樂。禹突然率軍隊包圍宮殿沖入宮中,列舉舜帝數條罪狀進行批評,指責他貪欲誤政,沒有資格再當天子,讓他把神權交給別人。舜帝雖然不服,但根本沒有能力抗爭,搖頭嘆息說:“是呀,天下非我一人之天下也。”于是舜帝傳旨昭告天下,有禹代替他行使神權,舜帝只負責管理朝廷的普通政務。
虞舜15年,禹代首次在太室山主持祭祀。舜的長子不滿禹的專權,暗中發展勢力,企圖把禹趕下臺。這件事被禹知道,他暗中收集舜長子的罪證。虞舜29年,禹給舜的長子羅織數條罪狀,請求舜帝對他治罪。舜帝知道兒子是冤枉的,在禹的逼迫下,把兒子封在商邑,不準私回帝都。虞舜33年,禹全面控制朝政,完全把舜帝架空。他首先對國家的行政區域進行改革,廢除舜的十二州,將全國重新劃分為九州。向各州牧攤派賦稅,建立中國歷史上最早的稅收制度。虞舜39年,舜帝84歲,身體仍很健康。禹念念不忘堯帝和舜的迫害,導致全族流亡于羽山,使得父親悲憤而死。因此,他在朝廷宣布,為體察民情,舜帝將前往江南巡狩。
這實際上是一種變相的流放,4000年以前的巡游極為辛苦。舜帝沒有選擇的余地,因為禹已經向全國發布舜帝南巡的公告,他只能帶著愛妃女英被迫上路。禹帶領文武大臣,為舜帝南巡舉行歡送儀式。渡過長江以后,由于舟車勞頓,舜帝就病倒了。行至蒼梧之野,舜帝便含恨去世,遺體葬在九嶷山的零陵。
晚清年間國庫歸公,民間災害不斷,當時大米價格居高不下。胡雪巖在一次求掛時,得知潛龍鯀洪的典故,深知此局只要學會,便可成為巨富。于是,胡雪巖連同數人散播將要發洪水的消息。糧店商人得知此消息,很快就將大米低價出售。胡雪巖利用此消息,砸空大米的價格,大肆收購囤積,直到糧食緊缺。來年大旱,糧食減產,他的糧食翻了數倍。胡雪巖憑借此局,實現財富積累,結識左宗棠,并且借巨款給朝廷。鼎盛時期,他擁有數千萬兩白銀,抵得上晚清一半的財富。可惜后來胡雪巖犯了大忌,官商勾結,最終破產。
潛龍鯀洪局的核心就是制造輿論,誣陷別人,利用媒體和謠言的力量,來達到目的。這里的借,可借萬物。潛龍鯀洪局的本質就是借助各種手段,借助各種事物,為達目的誓不罷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