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什么是基本盤?
書名: 能殺人,會種地,這個崇禎很給力作者名: 飛天小趴菜本章字數: 2045字更新時間: 2024-06-14 23:09:22
見三人已經開始順著自己的思路走,崇禎心里暗喜但面上絲毫不顯。
“如果第一個階段的目標能夠實現,實力一直無法壯大的建奴一定會為了轉移內部矛盾開始進行軍事冒險。
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根據情況適當的主動出擊。
但仍然要堅持以不丟城池,不使建奴有機會入寇關內為最重要的作戰目標。
朕把這個階段稱為戰略相持。
只要我們能與建奴相持五年左右,實力一直得不到壯大的建奴,內部矛盾一定會徹底暴發。
這個時候,就可以進入第三個階段,戰略進攻。
只要到了這個階段,朕預計最多兩年,就可以解決建奴之患。”
完整聽完了崇禎的三步走方案之后,三人互相都從對方的眼中看到了濃濃的震驚。
袁崇煥當年提出五年平遼之策的時候,所有人都看出來他動心了。
可是沒過多久,他自己便等不及了。
這才過去多久?
就自己搞出來了一個十年方案。
這真是他們曾經認識的那個皇帝?
三人并不完全認可這個三步走方案,他們并不覺得一個小小建奴值得朝廷花十年的心思在他們身上。
但皇帝開始變得不急不躁了,這對他們來說,是一個極大的利好。
只不過消化了這個利好之后,一個新的疑惑便涌上了心頭。
“陛下,為什么不同樣用這三步走的方案來對付流賊呢?”
溫體仁問完了之后,崇禎并未回答,而是反問道:
“愛卿以為流賊最大的危害是什么?”
“流賊挑釁了陛下和朝廷的威嚴!”
溫體仁說完之后,崇禎看向吳宗達和候恂。
“兩位愛卿也這么認為嗎?”
看到兩人點頭,崇禎搖了搖頭。
“不!
流賊造反確實挑釁了朝廷和朕的威嚴,但這不是他們最核心的危害。
他們最核心的危害,乃是因為他們動搖的是朝廷的基本盤!”
“基本盤?
這是什么?”
知道他們聽不懂基本盤這個來自于后世的詞匯,崇禎直接看向候恂。
“候卿,我大明財政的核心來源是什么?”
雖然不明白為什么突然點了自己,但他還是老實回答道:
“陛下,我大明財政的來源當然是賦稅。”
“那賦稅的核心來源是什么?”
“當然是........”
田稅兩個字還沒出口,候恂便恍然大悟。
“臣明白了,陛下您的意思是流賊最大的危害,是因為他們四處流竄裹挾百姓,會導致種地的百姓越來越少。
種地的百姓少了,朝廷的稅賦自然也會跟著減少。
所以朝廷必然要剿賊。
但剿賊就要增加開支。
收入減少、開支增加的情況下,財政就會越來越困難。
財政一旦出現了問題,國家就會無法運轉。
這是不是就是陛下說的基本盤?”
見候恂準確的把自己的意思講了出來,崇禎上前兩步欣慰的拍了拍他的肩膀。
“愛卿說的不錯。
流賊最大的危害其實不在于他們殺了多少人,破了多少城。
而是他們像蝗蟲一樣,走到哪里,哪里的農業生產就會被破壞殆盡。
農業被破壞的后果,就是稅賦會減少,財政會虧空。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朕才一定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將流賊徹底消滅。
為了這個目標,朕必須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
而有錢有糧的藩王,就是朕第一個要團結的力量。
現在你們懂了嗎?”
雖然已經懂了,但他們仍然不贊成。
因為,后患太大了!
“陛下,您的苦心臣等已經完全懂了。
但臣等還是以為,實封藩王無異于飲鴆止渴,還請陛下三思啊。”
“朕剛才說的話你們忘了嗎?”
“啊?
什么?”
“朕剛才確實說過,以福王為例,他的財力可以輕松拉起二十萬大軍。
但二十萬大軍拉起來容易,想要形成戰力卻至少需要兩到三年之功。
兩三年后如果對流賊作戰順利的話,我們與建奴正好開始進入戰略相持階段。
到時候朕如果派他前出遼東御敵,他能拒絕嗎?”
聽到崇禎的問題,溫體仁認真在心里思量了一番之后,才回答道:
“為國御敵本就是太祖高皇帝大封藩王的原意,除非他直接造反,否則就只能聽令。”
“那不就是了?
以遼東戰場的戰事激烈程度,他的錢財必然會被大量消耗。
等他的積蓄消耗的差不多之后,以他封地的稅賦,頂多能支撐三萬的兵力左右。
那剩下的軍隊怎么辦呢?”
聽到這里,候恂眼睛一亮。
“由朝廷來供應糧草?”
“對!
無論是誰拉起來的隊伍,如果他們的糧草是由朝廷供應的話,你覺得他們會聽誰的?”
“不對!”
崇禎剛一說完,溫體仁就直接站起來反對。
“陛下,您說的不對!
您說的情況我們能想到,福王不可能想不到。
如果他在積蓄即將消耗殆盡之前,直接反了呢?
我們又該拿什么來應對?”
“你忘了其他的藩王了嗎?
到時候朕只要下一道圣旨,哪個藩王能助朕平亂,之后福王的封地朕就賜給誰。
你覺得其他藩王會不會跟他拼命?”
“這倒也不失為一個辦法。
可這樣一來,豈不是養出了一個更大的藩王?”
“那朕就再下一道圣旨唄?
在所有的藩王拼剩一個之前,朕不認為哪個藩王能受得住這樣的誘惑!”
“那要是.......”
溫體仁還要追問,崇禎卻是直接打斷了他。
“溫卿,朕就算所有的藩王都是狼子野心,等他們拼剩一個至少也需要十到十五年的時間吧?
如果這么長的時間里朕還不能穩定局勢的話,朕干脆直接退位讓賢算了。”
崇禎把話說到這里,算是徹底把天給聊死了。
而且他們認真思索之后,發現這辦法雖然冒險,但其實并非沒有可行性。
這就是個驅虎吞狼的陽謀,他們就算看出來,也有很大的可能會中計。
畢竟,大明的藩王是個什么德行,他們可是都清楚的很。
三人一番嘀咕,又給加了幾圈緊箍咒之后,相應的圣旨在第三天就發了出去。
而幾乎同時收到圣旨的福王和周王,卻是一家歡喜,一家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