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寧王朱耷 老僧心澄
- 西游:成道從越女劍開始
- 太微居士
- 2331字
- 2024-06-10 23:55:02
“前輩,這里是少林派在英吉利的一方駐點,可能你看它的名稱有些怪異,但這就是如今這個時代的特征~”
一旁的袁承志見袁通望著門口兩邊的黑底豎匾發愣,驀地醒悟過來。
這位前輩可是千年前的人物,自然不太適應如今這個時代的一些特征。
他略一沉吟,組織語言,便打算為這位前輩好好解釋一番。
卻不想袁通擺了擺手,在隨身攜帶空白的書冊上執筆回道:
『不用解釋那么多,朝代更迭,世事都在進步罷了,我理解。』
時代在變化,社會在進步嘛!
此界大明都特么進入蒸汽時代了,有點工業時代的特征再正常不過了。
雖說和武俠搭在一起確實怪怪的。
況且有穿越者影響了這個世界一百多年,名詞稱謂什么的,有些莫名的即視感,也是順理成章的事~
當然,最關鍵的是,
這個世界抽象與否跟他關系又不大,他只是來這個世界找尋機緣的。
之前也只是一時詫異罷了。
“那前輩咱們就進去吧,莫要讓寧王殿下和那位心澄大師久等了?!?
袁承志示意隊伍中四個屬下出列,將袁通繼續圍在中間,然后笑著道。
袁通一臉無語,這是間諜頭子當久了嗎?真就見誰都覺得想要害我嗎?
『用不著吧?我是去拜訪人家的,搞這么嚴陣以待真說不過去~』
袁通望著身邊這四個將手放在腰間火銃處,仿佛一言不合就要拔出射擊的錦衣衛,在空白紙書上無奈寫道。
“前輩,莫要為難我們好吧?”
袁承志心道,你當我想見誰都跟防賊一樣啊!還不是前輩你的問題~
他都不敢想,
要是這位隋唐之人的轉世身在自己保護下遇難了,自己會怎么樣。
怕是九族都要跟著共赴黃泉~
整個師門估計都要被那位泰皇上帝給直接揚了!哪怕華山派與那位泰皇上帝有著很深的淵源也沒用。
袁通見袁承志這般,嘆了口氣,也是,自己杜撰出來的身份在他們這些人眼中,與長生之機也沒什么區別了。
于是便不再多說什么,
示意袁承志先行,在四個身攜火銃的錦衣衛簇擁下,抬腳邁入了寺廟中。
……
走進廟門,穿過一門樓,豁然開朗。
寬敞的院子正中央便端坐著一尊鎏金佛像,滿頭肉髻,大耳垂肩,日月在身,背后法輪交橫,金光閃閃。
即使是泥胎塑像,站在跟前,都有一種法相莊嚴的感覺,撲人眉宇。
佛像前更是香火鼎盛,一看就知道這位佛陀少不了信徒供奉,很是有錢。
“貴客來臨,有失遠迎了!”
袁通正打量著眼前佛像時,一道溫潤如水的聲音,由遠及近而來。
他轉頭看向一側的方向,但見一頭戴毗盧帽,身披五彩織金袈裟的年輕和尚,不快不慢地朝著他們而來。
“見過幾位居士~”
哪怕見到袁通這么只類人的猿猴,這和尚面上也沒有絲毫驚慌,來到他們幾人跟前,姿態如常地行了個佛禮。
平平和和,從從容容。
隨意自在,真實智慧。
袁通轉身相對,打量跟前這和尚,眉清目秀,又寶相莊嚴,真是一表人才。
再搭配上他那一身晃眼的織金袈裟,一眼看過去,給人一種感覺,好像他渾身上下都在冒著佛光一樣~
“微臣拜見寧王殿下!”
一旁的袁承志緊忙朝著這和尚行禮,接著他又為袁通介紹道:
“前輩,這位便是那位十六歲就遁入空門的寧王殿下,這兩年他一直在這倫敦城向心澄大師學習佛法?!?
袁通點點頭,看向這俊俏的年輕和尚,眸中古怪之色一閃而逝。
寧王朱統鐢,
別看這個名字籍籍無名,但如果說出他在前世歷史上另外的幾個名字,估計就有不少人恍然大悟,原來是他了。
這位不是旁人,正是在前世有著不小名氣的書畫家——“八大山人”。
前世歷史上,
大明滅亡以后,這位就改名朱耷,后直接出家為僧了,再后來,則是以“八大山人”的名號成為了一名書畫大家。
不過在前世,他可不是什么寧王。
只是弋陽王的七世孫罷了,早就淪為了普通宗室。因為寧王藩早在正德年間,就因那位寧獻王造反,被撤藩了。
也不知這個世界是怎么一回事,寧王藩居然還能好好地存在著。
可能這就是不同世界的差異性吧!當然,也可能是那位嘉靖皇帝的手筆。
不過有一點倒是很有趣。
明明換了一個世界,他居然照樣如原軌跡那般,年紀輕輕就投入了佛祖的懷抱,甚至相比原軌跡還要更早。
這是與佛有緣嗎?
朱統鐢自是不知袁通心底的吐槽調侃,只是笑著引他們幾人往寺廟深處走去,一邊走一邊笑呵呵地說道:
“世事真是玄奇,這世上居然真有前輩這樣的存在,我雖然修行佛法,卻也是一向不信轉世輪回的存在的?!?
“前輩的出現,震怖之余,真是讓我感觸良多,佛法都精進了不少?!?
“還有師傅也是,自從前輩送來拜帖,知曉前輩的存在后,這兩日他可是激動莫名,一直對前輩你翹首以盼呢!”
一路絮絮叨叨,倒是破壞了他一開始那份法相莊嚴,佛光罩頂般的形象。
袁通則一邊附和,一邊打量著寺中的景象,這座寺廟除了門口名字古怪以外,別的地方還真是佛法濃郁~
三五步,便有著菩提樹栽種,上飄彩帶,八九丈,便有金發碧眼的小沙彌,手持香爐,誦讀著漢字寫就的經文。
整個場中,雖有一絲怪異,但一路下來居然并沒有太過違和,真是難得!
……
在寧王朱統鐢的引路下,
袁通一行人穿廊過徑,來到了寺廟最深處的庭院,在一株挨著丈許蓮池的菩提樹下,見到了那位心澄和尚。
這老和尚須眉發皆白,軀殼也枯瘦如柴,只有眼睛熠熠有光,渾不似老年人的渾濁,有一種內外皆智慧的感覺。
明明身上不見任何武道修為,
可眼前這老和尚落在袁通眼中,就是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覺,甚至比之前那個陳老太監給他的感覺還要深。
這個心澄和尚不簡單。
怕不是這個世界的先天武者罷!
『心澄大師,』
袁通與這心澄和尚相對而坐,提起面前對方對方早就備好的筆,在宣紙上揮毫潑墨,彬彬有禮道:
『在下冒昧前來,還請恕罪?!?
明明有求于人,身邊卻滿是腰攜火銃的錦衣衛簇擁,實在有些冒昧。
“前輩能蒞臨此地,何談冒昧?”
這心澄和尚見到袁通真的提筆寫字,用詞一如人類,不由眼睛一亮,開口笑了起來,擺手表示無礙。
雖說對這位的存在早就提前知曉了,但畢竟“耳聽為虛眼見為實”。
而如今親眼見到這位的神異,確定了他的確有著人一樣的智慧,那他乃是隋唐之人轉世的說法,就很可信了。
前古之人當面,
他又哪里在意什么冒昧不冒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