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等等,你說奪少?
- 大明:正經(jīng)人誰給崇禎當(dāng)國師
- 深海魚郵
- 2131字
- 2024-06-13 01:55:09
靳良玉沒等太久,很快一名富態(tài)的中年人便緩緩走來,他身穿華麗的綢緞長袍,臉上帶著一絲傲慢之色,語氣不屑道:“都到齊了?”
下邊的幾個小廝連忙道:“回老爺,人都請來了,錦衣衛(wèi)親軍還想攔著,小的們提老爺您的大名,那些小旗立馬便老實了。”
周奎點頭,一臉得意之色:“這駱養(yǎng)性的手下,還算有幾分眼力見。”
幾名激靈的晉商立馬跪地道:“國丈爺救命。”
周奎揚了揚脖子:“都進屋來吧,算你們運氣好,老夫速來和那保國伯張世杰不對付,他這次要保范,王兩家,老夫偏要保你們六家,到時看誰的門子硬。”
見其他幾人都跟了進去,靳良玉也沒有任何猶豫,進了這屋只怕要大出血了,但錢沒了還能再賺,這命沒了錢可就沒法花了,況且還是一家子的命。
一天后,周奎心滿意足的帶著價值八十萬兩的銀票,地契,房契進了乾清宮。
“陛下,幸不辱命,經(jīng)過臣對那六大晉商的好言相勸,他們愿意拿出八十萬兩跟臣走通關(guān)系,說是走通關(guān)系其實都是陛下的錢,臣一拿到就送進宮了。”
要不是知道真相,就周奎這一臉自得的表情,朱由檢還真被他這老丈人給騙了,他先是冷哼一聲,接著沉聲道:
“國丈,真的只有八十萬兩?你是不是記錯了。”
周奎一見,頓時心中一驚,昨日六大晉商急匆匆的將京城產(chǎn)業(yè)盡數(shù)變賣,又借了不少高利貸才湊了二百三十萬兩,莫非這些人的動作太大,籌集之錢被皇上算出了大概?
想到這里他連忙跪地,心中肉痛,嘴上卻惶恐道:“陛下,自從當(dāng)上這國丈,府中開銷日盛,臣也是家中快揭不開鍋,才稍微貪墨了一些。”
“都揭不開鍋了,你還有銀子買股票,讓皇后找后門幫著弄了十萬股原始股。”
朱由檢瞪了周奎一眼,這個老丈人嘴里沒一句實話,好在剛才自己這么一嚇,沒敢再隱瞞貪墨的事。
“陛下,正是為了湊這十萬兩,幫國朝購買股票,臣才揭不開鍋的。”
周奎狡辯了一句,股票這玩意他原本不看好,可當(dāng)不住傻兒子買了三千股,眼看都要漲到五千兩,他實在控制不住也趕緊下場,三個月賺五成的利,隨時都能賣出變現(xiàn)銀,天下哪有這么暴利的買賣。
朱由檢有點被老丈人繞迷糊了,國師布這么大個局,就是為了讓這些晉商多出點血,可不能被老丈人貪墨了。
“朕不聽那么多,趕緊回去將貪墨的銀子都送進宮來。”
周奎痛快道:“臣這就將剩下的八十萬兩送進宮來。”
朱由檢滿意點頭,緊接著卻是面色一變,連忙將老丈人叫住,不確定道:“等等,你說奪少?”
“八十萬兩啊,六大晉商一共變賣家產(chǎn),又借了高利貸,一共湊了一百六十萬兩,臣本打算貪一半,補貼家用。”
周奎心虛道。
朱由檢氣的直接將桌上的奏折都掀了,大罵道:“貪個屁!八大晉商變賣京城產(chǎn)業(yè),一共湊出一百二十萬兩,借了八十萬兩的高利貸,又有珍珠63串,玉如意八條,珊瑚樹一棵.........共計折合白銀二百四十三萬七千八百兩。”
“不可能,要是這個數(shù)臣還虧了十三萬兩。”
周奎也是急了,他明明沒貪那么多。
“這錢是國師當(dāng)著朕的面推演出來的,你覺得能差一兩。”朱由檢咬牙切齒說道。
幸好有國師這個所謂的精準(zhǔn)抄家,要不就被這嘉定伯周奎坑慘了,要不是親老丈人,又要借用他樂于收禮辦事的名聲,非好好治下他。
聽到這數(shù)字是國師推演出來的,周奎算是信了女婿的話了,如今那本《東大見聞錄》在京中廣為流傳,加上許存山確實神機妙算,聽說在京城坐著就把皇太極坑的死死的,更別說現(xiàn)在市面上流傳出的各種神奇的東大之物了。
錢呢?
周奎琢磨了一番,突然大吼一聲:“周鑒,你個龜兒子連你爹都敢坑。”
“嗚,嗚,嗚,皇上,你可要給臣做主啊,臣府上確實只有二百三十萬兩,剩下那十三萬兩被你小舅子取錢的時候貪了。”
周奎這次是真哭了,子不教父之過,自從兒子在炒股上賺點破錢,平時忤逆他幾次就算了,這次竟敢貪錢!
朱由檢見周奎真的掉了幾滴眼淚,氣也消了不少,畢竟是皇后的親爹,兩個兒子的親姥爺,傳出去也丟臉面。
“抓緊將二百三十萬兩湊齊,給朕送進宮來,那十三萬兩你們父子自己搞清楚,切勿聲張,要是傳出什么風(fēng)聲,看朕不削了你的爵位。”
“陛下放心,臣這就去辦。”
原本哭哭啼啼的周奎,立馬起身小跑出了乾清宮,心里想著總算沒白忙活,至少保住了十三萬七千八百兩,至于這錢在他兒子手里,一點關(guān)系沒有!棍棒底下出孝子!
看著瞬間滿血的老丈人,朱由檢頓時哭笑不得,如此賢惠的皇后,怎么就貪上了這么個爹。
讓周奎出面和另外六大晉商出錢,自然是許存山的主意,嚴(yán)格說起來還真是他救了這六大晉商,否則按照朱由檢的主意,什么抽兩家和建奴勾連最深的,直接八家全抄了就是。
【您推演了朱由檢,他在京城祭祀大典后查抄八大晉商,天下商幫無不膽寒,無人再敢入京城,各地學(xué)生,士紳群起,宣府,大同兩大軍鎮(zhèn)從此離心離德,既不聽宣也不聽調(diào),代王府和晉王府聯(lián)合當(dāng)?shù)厥考澘咕芡趺轿鞲顡?jù)。】
這么一個推演結(jié)果,直接熄了朱由檢的靠抄家發(fā)財?shù)男乃肌?
相比之下,只抄范,王兩家的推演結(jié)果就好多了,只是引起各方勢力不滿,但他們的利益很快又轉(zhuǎn)到了剩下的六大晉商身上,加上提前和代王府,晉王府打了招呼,這事直接完美過渡。
最主要這次抄范,王兩家的是差事,準(zhǔn)備交給刑部,然后督察院,大理寺三司會審,二家又確有私通建奴的鐵證,如此天下反對的聲音才不多,甚至站朝廷的聲音更大。
當(dāng)然剩下的六家晉商這次也是傷筋動骨,有此警例之下,就算有人敢繼續(xù)往建奴倒騰物資,這價格肯定得漲不少。
這一套下來,要說損失最大的就是保國伯和嘉定伯的名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