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皮島毛文龍
- 大明:正經人誰給崇禎當國師
- 深海魚郵
- 2105字
- 2024-06-05 20:28:42
建奴不死,就算他拿回科爾沁又如何,能打過建奴?
建奴這次要是傷筋動骨,科爾沁諸部就是囊中之物。
按照計劃,他甚至不需要和建奴決戰,只要帶著四萬蒙古騎兵和五萬大明邊軍配合,在草原和長城一線步步為營,拖住皇太極的主力就行,十萬人馬皇太極一口根本吃不下。
等到對方后院著火,著急撤兵之時再咬上去啃掉一塊肉就是。
“陛下,眼下還是要抓緊通知袁崇煥,臣估計林丹汗會趁著皇太極回軍之際,前去收服科爾沁,內喀爾喀諸部,楊肇基率領的五萬薊鎮諸軍需沿長城進軍,與錦州諸軍護衛犄角,隨時準備接應袁崇煥,不可深入草原。”
說話的是兵部尚書喻安性,他在天啟六年因平定水西土司安邦彥叛亂有功,被提升為兵部尚書,實際負責兵部的具體事務,袁崇煥的兵部尚書則是掛職,主要負責薊,遼,兩鎮和天津周邊軍務。
帝國勢微,挑戰權威的割據勢力何止東北的建奴,西南的奢安之亂還未徹底平定,東南的海寇,紅毛夷,西北的準格爾,各地蠢蠢欲動的其他勢力如隱藏在暗處的毒蛇,隨時可能竄出給予這搖搖欲墜的王朝致命一擊。
喻安性此前一直如透明人一般站在錢龍錫的身后,此時卻到了展示專業的時候,他在西南平亂數年,并非紙上談兵的普通文臣。
至于朱純臣等三個勛貴都督,雖然掌著京營卻缺乏實戰經驗,況且五軍都督府早就被兵部架空,他們更多是給皇上客串軍事幕僚,以有限的軍事經驗防止皇上被文官集團給坑了。
“楊肇基和毛文龍部尚可,關鍵是袁崇煥怎么辦?”
朱由檢皺著眉頭,若是袁崇煥若被建奴包了餃子,以后遼東戰場可就被動了,以皇太極的速度只怕八百里加急都來不及。
喻安性琢磨了一番說道:“只能靠袁都師自己了,西,北都是死路,東邊的救兵太遠,我若是他舍棄一迎輜重,突襲蓋州衛后一路向南,朝廷可派登萊水師和天津的衛所兵馬接應。”
“這個時節,遼南諸衛的海邊恐已結冰,海船很難靠岸,人員物資最多只能送到旅順島,這一路下來困難重重。”
張之極還未承襲英國公的爵位,現在的武將勛爵都是以朱純臣為首,在他看來,蓋州四衛雖經過數次遷民,但建奴在幾個洲城仍留有不少軍戶,若是沒有追兵,袁崇煥的一萬鐵騎自可隨意破之,可后邊還有追兵........
知兵的幾位文臣和武將,你一言我一語。
“是啊,這追兵若是緊咬不放,此計怕是難以實施。”一位武將憂心忡忡地說道。
“但若是坐以待斃,也絕無生路可言,倒不如拼死一搏。”另一位文臣反駁道。
“可這一路向南,途中變數太多,稍有不慎便會滿盤皆輸。”有人提出質疑。
眾人爭論不休,誰也無法拿出一個絕對完美的方案,可惜就算討論出方案也無法送到袁崇煥手中。
見朱由檢往向自己,許存山低聲道:“這幾日我會盡量推演袁崇煥的行動,咱們通過飛鴿傳書和錦州,皮島的八百里加急盡量接應他,知至于林丹汗,就讓他自己去面對科爾沁諸部吧。”
畢竟是個通信不發達的年代,許存山空有一身每日推演的本事,卻無法實時指揮前線部署,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他算是切身體會到了。
調整薊陣兵馬的進軍路線,調配登萊水師,天津的衛所兵馬,敦促錦州的兵馬過大凌河,還有重新調配后勤物資,今夜的乾清宮有的忙了。
許存山則是連夜去了軍情統計局,那里養著幾百只飛鴿,都是從各地站點運來的,其中就包括皮島。
皮島,又稱椵島、平島、稷島,位于鴨綠江口的西朝鮮灣中,面積19.2平方公里,形狀極不規則,有很多小港灣。
它與遼東半島、朝鮮半島、膠東半島之間形成三足鼎立之勢,自天啟二年毛文龍在此建東江鎮,已有五年有余。
東江鎮有兵馬實額26400余人,另有遼民二十余萬,一大半都擠在皮島和其周邊。
此時的皮島,軍旗獵獵作響,在風中舞動,士兵們來回穿梭,有的在磨礪兵器,有的在整理鎧甲,刀刃在石頭上發出令人心悸的摩擦聲。
軍需官們則忙碌地盤點著糧草物資,確保大軍的供給充足,火頭軍們則是加緊準備著食物,大鍋里煮著熱氣騰騰的飯菜,甚至還冒著油星,就為出征的將士們能飽餐一頓。
在毛字大旗的主帥營帳中,氣氛凝重而緊張,數盞牛油燈散發著昏黃的光,將眾人的身影投射在營帳壁上。
毛文龍端坐在虎皮帥椅上,面色嚴峻,雙目炯炯有神地盯著面前攤開的地圖,他的身側,幾位得力的手下將領圍攏過來,個個表情嚴肅。
一名將領手指著地圖上的一處,聲音低沉地說道:“將軍,據鎮江堡內的線報,城內只有一千韃子和三千漢軍,咱們可以直接攻城..........”
另一位將領則皺著眉頭,分析道:“若我們從此處進攻,北上和西進都可,就怕沈陽的韃子會去救援。”
“毛帥不是說了嘛,韃子主力去了漠南,剩下的兵馬能夠防守沈陽,撫順幾個大城就不錯了。”
眾人紛紛點頭,開始低聲議論起來,各種觀點層出碰撞。
毛文龍雙目微凝,看向鎮江堡后百里的寬甸堡,只要拿下此地便能直插赫圖阿拉,讓國師看看毛家的誠意。
半月前弟弟毛云龍自京中返回,他們二人商談數日,最終還是決定賭一把投靠國師許存山,經營皮島數載,他實在舍不得這份基業。
眼下京中只有國師無懼東林黨,而且世鎮琉球這個誘惑實在太大了,陛下當著他弟弟親口所言,還能有假?
當然,除此之外他還有三條路可選,一是強占朝鮮北四道裂土封王,二是在遼東搶塊地,三是投降建奴。
無論哪條路,都是自絕于大明,他只敢深埋在心底,等待時局發展。
但現在不同了,世鎮琉球是個更好地選擇,如那沐家在云南一般做太上皇。
當然這事得在平遼之后,可若遼東平不了呢?三條退路還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