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從一開始就沒打算走正門
- 大明:正經人誰給崇禎當國師
- 深海魚郵
- 2146字
- 2024-06-03 16:19:32
別的不說,皇室日化全國定價十兩銀子一套,現在產能不足早就被炒到天上去了,誰搶到貨不是轉手翻個幾十倍賣去外地。
但人家就是規矩不改,按部就班的繼續賣,什么決定都得股東大會同意,按股監會的規矩來。
光是這一點上,他就判斷這三家商社將來必成大器,這個所謂的股票肯定會漲,這才先買五萬股試試水,若是猜錯了大不了吃三年紅利,能回本六成,總不至于三家商社跌的就剩四成吧。
在田弘玉看來,這就是穩賺不賠的買賣,絕大多數買大額股票的勛貴,其實算的也是這么一筆賬,煤礦,白糖,肥皂,鏡子的技術在那擺著那跑不了。
其實這賬,周奎也會算,但他就是不想掏錢,從小到大他就認一個理,銀子放在自己手里才叫銀子,拿銀子換紙不穩妥,甚至有人送禮的銀票,他第二天就會換成現銀運回自己地窖。
“五萬兩不少,我才買了兩萬兩。”
周奎隨口扯了一句,便叫上兒子準備回家,卻發現這小子正和一名股票經濟交談,火氣蹭的一下就上來了。
“你在作甚?”
“買股票啊。”
周鑒一副理所當然的表情,可緊接著就是大腿一抖,回頭望去,果然他親爹周奎正黑著臉站在他身后。
他心里頓時“咯噔”一下,暗叫不好,剛才見老爹去找田弘玉麻煩,他才趁著空閑買了三千股皇室日化的股票,本想著交錢就行,誰知道手續辦了快一刻鐘,這下被老爹抓個正著。
“誰叫你買的?銀子是大風刮來的?”
周奎滿眼的怒氣,仿佛要噴出火來。
周鑒下意識地縮了縮脖子,臉上露出一絲尷尬又慌亂的神情,他知道,以他爹的脾氣,這下肯定少不了一頓數落甚至責罰。
“你個混賬東西,誰讓你跑來買股票的,哪來的錢,買了多少?”
周鑒張了張嘴,想要辯解幾句,但在周奎的威嚴下,那些話又生生地咽了回去,小聲道:“三千兩,都是我的私房錢。”
周奎已經顧不上私房錢是哪來的了,因為穿著紅馬甲的工作人員已經將股票本遞過來了。
“您好,這是您的股票憑證和賬戶簿。”
“我們不買了,能不能退掉。”
紅馬甲一臉為難地道:“這可不行,好叫二位老爺知道,股票交易一旦完成,就只能等第二天再交易,這都是有規定的,在您購買之前我們都有宣導的。”
“那我明天來退。”
“恐怕不行,您這是原始股,只能等七天后開盤交易。”
周奎氣急敗壞地道:“知道我是誰嗎?國丈。”
紅馬甲深鞠一躬,按照培訓好的話術道歉:“實在抱歉,這真的沒辦法,若您有意見可以去股監會投訴,他們就在二樓辦公,提醒您一句,交易所外駐扎著一隊金吾衛,這邊的護衛和內城相同。”
周奎無奈,眾目睽睽之下他也不好現在就收拾逆子,他只得咬咬牙,強壓下心中的怒火,狠狠瞪了周鑒一眼:“要是股票跌了,這三千兩股票就是你往后十年的例錢。”
周鑒頂嘴道:“全京城的人都傳股票能賺錢。”
“全都賺錢誰賠了?百姓能開的起戶?”
周奎說完,直接拉著兒子走出了交易所,他這輩子就認死理,錢放在自己地窖里才叫錢。
此時大廳內的大人物何止周奎和田弘玉,成國公朱純臣,鎮遠侯,永康.........
大小勛貴數十人,還有京城三品以上大員的公子,八大商幫,本地行商........
有的礙于家中攤牌,買一百兩意思一下,有的則是有小道消息,說這股票最少能漲個幾倍。
總之在這些人的努力下,只開張的第一天,三十多萬股的股票就賣了出去,畢竟是天啟七年,崇禎皇帝的招牌還是很硬的。
許存山拿到統計好的股票數據時已是傍晚,此時他正在股監會長,保國伯張世杰的辦公室吃西瓜。
這西瓜只有成年人的拳頭那么大,圓滾滾的樣子倒是十分可愛,它靜靜地躺在那里,翠綠色的外皮上帶著若隱若現的紋路,仿佛在哭訴--------人家還沒長大。
“這西瓜小得可憐。”
張世杰嘴上不屑,手上的刀卻不慢,手起刀落西瓜瞬間被切成了兩半,露出那瓜瓤紅彤彤,看起來格外誘人。“咦,還挺甜”
“大冬天的能吃到西瓜你就知足吧。”
許存山一邊看著股票數據,一邊不經心說道,這西瓜是溫室大棚種植的,一共扣了兩個玻璃大棚,一個歸朱由檢支配,一個歸許存山支配。
從股監會到股票交易所,上下一百多名工作人員都是許存山帶著張世杰親自培訓的,他自然會給自己留點后門,從一開始他就沒打算走正門。
這么做多少有些不地道,但為了幫大明老爺們把地窖存銀拿出來曬曬太陽,他也只能出此下策,即坐莊也下場,內幕交易,操縱市場,老鼠倉,甚至直接玩場外,偷著增發股票.......
當然,吹泡沫這事目前還太早,大明的股票市場怎么也得平穩運行個一年半載,等老爺們習慣了炒股從上邊賺些小錢,將市場吹個十倍泡沫,再套現離場弄個幾千萬兩,整個詐騙大明的計劃才算完成。
眼下最重要的事,還是18家股份制商社上市的事,準備利用這次崇禎元年的祭祀大典,將東大的招牌打出去,通過賣股份和房地產,先賺個幾百萬兩,足夠未來一年的支出。
眼下上市的三只股票,等到正式開盤交易后,還是要有跌有漲,等到各地的老爺們進京參加大典時,漲個百分之50差不多。
加上欽天監新城,以及最后壓軸的那條消息,恐怕老爺們到時會搶著上車買股份。
其實搞這么多上市公司,壟斷大量新技術和資源,并非是什么好事,限制行業內的競爭,阻礙了創新和進步,消費者面臨更少的選擇和更高的價格,影響市場活力,甚至可能只肥了頭部的一些人。
但兩害相全取其輕,許存山不這么搞?大明亡了還不是要便宜建奴?而且盡量避免了糧食,食鹽,棉花等基礎民生行業,所以對普通百姓的影響并不大。
因為絕大多數百姓能保證一口吃的就不錯了,大明加上隱戶有上億人口,有消費能力的可能也就十之一二,百姓窮的連飯都吃不起了,消費個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