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兵民三十萬,聞曹望風逃
- 十萬大學生,愿助丞相北伐!
- 梁昊一鳴
- 2005字
- 2024-05-10 22:44:25
看到張飛這一臉雀躍的神情。
諸葛亮試探性的問道。
“哦,三將軍,既然知道什么了?”
“我知道軍師是怎么想的了!”
聽張飛這么一說,劉備和關羽的目光便都轉移到了張飛的身上。
“三弟平日雖然看上去莽撞,但竟也能猜到軍師心中所想,這倒也是實在難得,那你說說看,軍師是如何想的?!”
“好的,大哥!”
張飛此時一臉得意。
他看著諸葛亮說道。
“軍師,此地不遠便是博望坡,你先前料定曹兵來犯,必經博望坡。我想,你的安排,便是讓我和二哥各領五萬兵馬,囤積在博望坡兩側對吧?!”
“到時候只要曹兵一道,我們居高臨下,一鼓作氣。到時候斬將擒敵,不過翻手之間的事情嗎?軍師,你看我說的對不對啊!”
聽完,張飛的話后,諸葛亮一臉的無語。
自己本來就沒有指望他能有什么高見。
而他現在所說的話,也確實沒有讓自己失望。
“三將軍,你可認真看清了眼前這十萬人?”
張飛一愣。
“軍師,你這是何意?”
“三將軍,我想你要是看清了眼前這十萬人,那多半是不會有剛才那般想法了。你難道不曾瞧見這十萬人中,男女各半嗎?怎么,你指望那些女子,同你一起上陣殺敵嗎?”
諸葛亮這一句話說的張飛啞口無言。
因為道理確實是這么個道理。
自己總不能指望那近半數的女子一起上戰場吧。
所以略加思索后,他便再度小聲嘟囔著。
“軍師,說的是,那我和二哥各領兩萬五千人?要是這樣,那也夠了!”
諸葛亮聽到張飛這些不合邏輯的話后,心情難免有些不悅。
“三將軍,自古有言,一將功成萬骨枯。我等行軍打仗,所要講求的便是以最小的犧牲來換取最大的利益,難不成這些士卒的命就不是命了嗎?!”
“軍師,就算我所猜的和你想的不一樣,但不試試,怎么知道不成呢?”
“我知道三將軍悍勇,但有些時候,還是需要多動動腦子才是。”
看到張飛那副死樣子,諸葛亮也滿是無奈。
指望這些大學生上戰場殺人,在現階段,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若是硬要送他們上戰場,那也只能是白白送死!
可是張飛卻不明白這個道理,他可能以為人人都和他一樣,悍不畏死。
所以他還想再說些什么,可不還不等他開口,便直接被劉備給呵止了。
“好了,三弟,不可胡言!”
劉備的話,張飛還是聽的,他此時雖然滿不情愿,但也只能是老老實實的閉嘴站到了一邊。
其實,劉備對現如今的局勢,也極為焦慮。
眼看曹兵將至,如果不能想到妥善應對的辦法,那么哪怕手底下有十萬人,那也是絲毫都不頂用。
曹操的虎豹騎,幾個穿插,就完全能夠將這些人當做牲口一般屠戮。
所以猶豫片刻,他還是看著諸葛亮將自己心中所想說出了口。
“軍師!我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主公有什么話,但說無妨!”
“軍師,我等素來知道軍師神機妙算,運籌帷幄,但此時曹兵將至,軍師若有良策,也應提前安排才是,若是戰機延誤,這該如何是好啊!”
其實說實話,在看到這十萬人后,諸葛亮心中早就有了想法。
這十萬人的出現,毫無疑問是讓之前的局勢,發生了極大的改變。
最起碼在現階段而言,這十萬人還無法成為有用的戰力。他們硬要算起來,也只能算是個累贅而已。
曹操素來視劉備為心腹大患,此時兩軍對峙博望坡。
為了消滅劉備,曹操派夏侯惇、李典、于禁等一眾精銳,舉兵來襲。
而且這些也只是先遣部隊,若是在博望坡上,將此一眾人馬擊退,曹操會親率五十萬大軍來襲。
所以此時一旦交手,劉備也許能夠小勝,但是這十萬大學生,卻是無論如何也擋不住曹操那五十萬大軍的。
在考慮到這些后,最好的辦法,就是跑路。
不去和曹操正面抗衡。
而只要自己一旦站穩腳跟,然后慢慢這十萬名大學生所學的本領全部發揮出來。
到時候別說是一個曹操,就算是來了十個,也一樣能將其擊敗。
所以歸根結底,諸葛亮此時最需要的也只是個時間罷了。
博望坡一戰,若是勝了曹軍,諸葛亮在軍中的威望自然會水漲船高。
但現如今有了這十萬人馬做倚仗,諸葛亮已經不需要通過戰場上小勝來證明自己了。
其實說起來,博望坡上的勝負早此時已經是一件無關緊要的事情了。
因為就算贏了,自己這邊也根本得不到什么切實的利益,到時候面對曹兵五十萬人馬,不一樣還是要抱頭鼠竄嗎?
而以劉備的性格而言,屆時離開新野時,他又如何會棄中百姓而不顧呢?
城中百姓二十萬,在加上這十萬大學生。
共計三十萬人,這三十萬人中,大半都是老幼婦孺。
自己這文臣武將,倉皇逃竄的時候,還可以騎馬,而他們呢?
卻只能步行,漫說他們不會騎馬,就算是會,也沒有多余的馬匹能供給到他們。
正是因為如此,所以他們一旦面臨追趕,這些人和待宰的羔羊是不會有什么區別的。
所以諸葛亮很清楚,也很理智。
想要保住城中百姓,想要保住劉備,想要保住這十萬大學生,那便只有一條路可以走,那就是棄城逃跑。
不等曹兵至,就先行帶著所有人逃離新野這座城池。
諸葛亮想的明白,啟城而逃這種事情雖然說出去不光彩,卻是能夠最為有效的保存自身實力。
可是劉關張三人又沒有上帝視角,所以自己又該如何和他們解釋,在擁兵十萬的情況下,自己需要他們帶領士卒百姓望風而逃這一實際問題呢?
一想到這里,諸葛亮就滿是頭疼,于是面對劉備的詢問,他卻也久久給不出一個能夠令他們滿意的答復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