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理由
- 綜武:家師張三豐
- 奔雷手周星星
- 2258字
- 2024-06-12 05:02:55
還真有理由!
還是兩個!
“第一,武當此番背了大名聲,我大明朝廷少不得要擔些壓力。”
“金夏兩國雖是外邦,與大明也并無什么糾葛來往,但年前楊氏的播州造反,后又各地生災,外有蒙古虎視,內有宦官黨爭。”
“我朝皇帝雖是天賜之君,然幾十年來疏于政事,大明雖然看上去還不錯,可也只比兩宋好一些罷了。”
李玄一冷笑道:“難不成咱大明還能怕了那兩個番邦不成?”
“怕?自是不怕,這事兒本就兩面,一面是得罪了金夏,另一面,不也是討好了宋帝。”
“南宋龜縮江南已久,上下早就沒有了打回去的心氣,可這話不能與百姓直言,多少漢人家破人亡,南渡茍活至今,圖的是個什么?不就是王師北上,報仇雪恨!”
“大義的旗號是要的,實際的事是不做的,如今有人親手殺了女真貴族,你當整個宋國上下,有多少人松了口氣!百姓純良,只知仇者痛便是親者快;肉食者們也是大喜,喜在這個時候,出現了一個既不得罪金人,又能解決民怨的法子。”
“玄一,你說此番,宋國欠了大明多少?”
這話是當著所有人的面說的,老張壓根兒就不避諱。
事實就是如此,不是他把話說得好聽些事實就會變了,比如‘大家同是漢人,所以宋人就感激至極’這種話,哄哄小孩子或許能行。人與人的交往或許有感情,國與國之間,便只有利益了。
眼下宋國有錢,大明沒錢,交易的邏輯已經是初步形成。
“咱們若是不回武當,大明的問罪書找不到人,自然對金夏兩國也就有了交待;而且……道濟大師還得盯著京兆府的情況,若是再有偏差,你的名聲他還是要繼續用的。”
“不回武當,對大明,對京兆府百姓,對你,都是好事。”
意思是黑鍋還要接著背,李玄一聽得明白。
他已經是被說服了許多,眼下回去,確實是讓大明國和道濟都難做,這罪名已經背到了一半,半途而廢的話,什么《九陽真經》什么利益輸送,怕是好處都沒了。
他嘴唇動了動,到底還是有些不服:
“那第二個理由呢?”
“本來是只有一個的,但今日那劍客現身,所以才有了第二個。”
說著,老道士長袖一揮,這屋子里的眾人只覺得一陣風撲面而來,隨后便是眼皮打架,竟都昏睡了過去。
好家伙,這可比下藥還快。
“師父?”
“這話不方便外傳,你的朋友們沒甚大礙。”
說實在的,第一個理由已經能算得上是秘密,但老張也沒有做到這個地步。
那么這第二個理由……
李玄一都不知道自己是該聽還是不該聽了。
不過由不得他,因為張三豐已經開始說了。
“剛好四十年前,穆宗皇帝第三子,當今陛下即位,正是大明第十三位皇帝。”
“時新帝以十歲之齡登基,畢竟年幼,加上先帝在位不過五年駕崩,所以大明的攤子,基本上都是嘉靖朝留下來的。”
“嘉靖一朝,內有嚴嵩一黨霍亂超綱,北有蒙古寇邊,南有倭寇侵擾,海禁厲行,稅賦大減,本是內憂外患的局面,當今天子登基后,幸得李太后清明,內推首輔張居正改革,外調戚繼光北上,總理北方三鎮練兵,如此,大明方才有了中興之象。”
“君明臣賢,本來該是一段佳話,可惜啊,可惜……”
老頭兒扼腕嘆息,樣子確實是有些難過的。
“可惜當時天子年幼,偏生九五大位是個無法居于人下的,再加上張太岳銳意改革,自上而下得罪了不少的人,若是沒點手段,怕早就被吃干抹凈了,所以在皇帝面前,難免顯得跋扈專橫了些。”
“皇權相權越發不可調和,皇帝二十歲那年,正是一生中最為焦躁的年紀,正好,張居正勞瘁而死,他便在自己登基的第十年,終于迎來了親政的時刻。”
“而他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抹除張太岳在前十年里留下的痕跡。”
“宰相死后第四天,尚未到頭七,皇帝便下令抄家,削盡其官秩,奪其詔書誥命,掘其墳、開其棺、鞭其尸……當中之恨,比國仇更甚。”
“張家有六子,長子留書自縊,次子發配邊疆,三子投井自殺……張家人被關在府中,或被餓死或被流放,加上東西兩廠的宦官,錦衣衛、六扇門,所有與張家有怨或者想要在皇帝面前邀功的人,都想從中分得一杯功德。”
“這功德,便是張太岳一家的性命了。”
“時洛陽城外,崔云峰、綠水湖,神劍山莊少莊主謝曉峰,與張家長子張敬修本是故交好友,好友蒙難,他自是沒有不管之理,于是便身入京城,連敗東西兩廠九十八個好手,終于是從張府中救了一名男丁出來……那便是張家最小的一個兒子了。”
燕十三和謝曉峰的事情李玄一大概曉得些,此時不免發問道:
“那師父您肯定也出手了是吧?否則的話,剛才那人不會與您這般說話;咱們武當的這神門十三劍,也恰好成了與他劍招相對的功夫。”
老道士點了點頭:“他本是個劍癡,聽聞謝曉峰在京城的表現之后,便有心與其一戰,可他尋不到謝曉峰,于是東廠便有人答應他,為他提供線索,代價嘛,則是要他殺了那個張家的小兒。”
“那時候多般勢力皆動,縱使謝曉峰天縱英才,也難以與眾多好手抗衡,你師父我剛剛和百損那婦人打了一架,還沒緩一口氣,謝家家主謝王孫,便來求到了我這里。”
“再后來……那劍客在逼謝曉峰出手的前一刻,被為師給止住了。”
老張說得簡單,但從燕十三對他的態度來看,估計當時他怕是給人家打出了心魔來。
知道他在想什么,老道士笑道:“他那劍招,是從‘死’中得來,是十三個用劍的高手到了‘死’地之時的感悟,本就有迷人心魄的作用,當時我見了,只覺得這劍法用來殺人不免可惜了些,于是就稍微改了一下。”
“劍招不如他那般要害,但和九陰九陽是一個道理,陰極陽生,陽極陰出;死亡是他的歸宿,可死亡也有極,死亡的極便是生。所以神門十三劍或許不算精妙,卻恰好能克制住他。”
“他多年來追尋謝曉峰的下落,今日見了為師,怕是更不會善罷甘休了,所以,這便是不能回武當的第二個理由。”
李玄一不懂這里頭的關節:“這是為何?”
“因為謝曉峰帶來的那個嬰兒,被我帶上了山去,傳他武藝,教他做人,為他改名。”
“他便是你的五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