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班長的效忠
- 我,大漢使臣,請萬邦赴死
- 漢武帝的大火箭
- 2376字
- 2024-05-17 00:01:00
盡管出了許多波瀾,安國少季依然想要快速就義。背上新鄉亭和史寅這些軍士的恩義是情勢所迫,而一但接受班長的效忠,自己就義之路又要增添變數。
萬一班長腦子一熱,違反軍令,濫用職權去救自己怎么辦。
思慮片刻,安國少季心中便有了計較。
躬身將班長扶起。
班長沒得到安國少季的答復,本來不想起來,奈何安國少季的力氣太大。
見班長又要下拜,安國少季連忙開口道:“你的忠義,我接受了。不過,我想效仿高皇帝事,與班長司馬約法三章。”
“對班長而言,公子的話就是軍令,班長自當奉從。有什么囑托,公子盡管吩咐。”
先秦之時,只有諸侯之子可稱公子,大漢以來,公卿之子亦可被尊稱公子。
安國少季是平國君之子,稱為公子倒也合適。
“日后,若是我遇到生命危險,班長救是不救?”
“公子之命甚貴甚重,豈能不救?”
“若我已事先有命,不得相救呢?”
“公子為何會發如此命令?”
“那如果我是以身為餌,自有謀劃,不能被他人所知,否則露出破綻,便前功盡棄,甚至真的有危險呢?”
這一連串的假設讓班長陷入了沉思。
安國少季立刻趁熱打鐵:“班長的才學,智慧,謀劃和我相比如何?”
班長是個聰明人,安國少季一點撥便恍然大悟。
“班長明白了,以后公子哪怕下一刻就要死在我面前,沒有公子的命令我也絕對不動。”
上過戰場的班長很明白這個道理,戰場上,一靜不如一動。擅自行動反而會亂了大局。
既然自己的腦子不如公子好用,那干脆不用就是。
“一言為定。”
借你吉言。
安國少季聽到班長的保證,很是開心。
你效忠我無所謂,只要能坐視我升天就行。
班長,班長。
安國少季心中一動。
“班長你的父親可是叫班孺。”
“正是家父。”
安國少季微微點頭。
難怪班長做了軍司馬,還一身游俠之氣。
班孺是邊地有名的游俠,俠義之名讓邊郡之人作歌贊頌。
最關鍵是,寫下漢書的班固,是班長的五世孫。
此時李當戶和史寅作為觀禮者,卻是一副深受感動的模樣。
這種以性命相托的忠義,自春秋戰國以來,便是流傳在這片土地上崇高追求。
尤其是李當戶。
父親李廣十八從軍,第一次進攻匈奴,便斬獲頗豐,以勇力收服了自己的第一批家臣。
作為世家子弟,他已經二十一歲了,直到數日前,在允吾部義斬令使,才獲得了幸存漢軍的認可,這一路上陸續向他效忠。
安國少季剛剛十六,卻是折服了一名統帥三千部眾的軍司馬。
這讓李當戶震驚之余也滿是羨慕。
史寅就很淡定了。
世人多虛偽,公卿多假意。只有安國郎君,是真的用命去拼。。
史寅永遠都忘不了,安國少季自愿背負殺害同門的罪名,也要護下他們這些賤民和軍卒。
這種氣節,怎能不讓人以死相報。
.................
周凡在點調糧食和軍備,最早三日后才能出發。
眼下卻還是有一件更為重要的事情要做。
萬剛,聞韜,黃張,田闖,齊為五人被斬了腦袋,除非逆轉時空,否則安國少季沒有任何辦法救回來。
但想要逆轉時空,就得就義......
人死不能復生,史寅麾下,其他挨了軍棍的軍卒卻是要趕緊施救的。
班長一早就安排其他軍士將這些受了軍棍的傷兵送到了城中醫館。
不是軍隊里沒有軍醫,而是該死的周凡下了軍令,不允許軍醫為這些士卒醫治。
大夏縣內有數座醫館,但最大也是最有名氣的一座坐落在城池西北角。
醫館門面不大,卻也掛著“仁心堂”的匾額。醫館內陳設簡樸,地榻上放著幾張診桌,一張由紅木雕刻而成的藥柜,上面擺放著各種藥材,青草、桔梗、黃芩等。墻壁上掛著木頭雕刻的藥方和醫理,供客人參閱。
受刑的漢軍足有五十人,醫館大廳內放置不下,直接拆掉了醫館和后院間作為隔斷的帷幕,將眾人放置在了后院之中。
幾名年輕的大夫不斷為手上的漢軍驗傷診脈,而醫館的主人則居中指揮。
安國少季幾人走進院子時,受刑的軍卒們也不裝了,都開始哀嚎起來。
“郎君不用擔心,這間醫館主人是緹縈夫人。緹縈夫人是名家子弟,隴西郡數一數二的名醫,醫術高絕。受了三十軍棍雖然足以致死,但有緹縈夫人在,兄弟們折損可以控制在五成以下。”
班長的一席話,讓安國少季有些摸不著頭腦。
他娘的,只能救回一半人命,也能叫名醫?
漢朝的軍棍是打背部,用的是竹子做的木槌。
好在軍中執行軍法的木槌不多,跟來的齊國兵大多隨意砍了半截竹子當做行刑工具。
安國少季檢查了幾人的傷勢,松了一口氣。
還好,執行軍法的齊國兵基本都是第一次打人,只會使蠻力,哪怕挨了三十軍棍,安國少季自己應該能救得過來。
真遇到高手,十棍子就足夠要人命了。
“郎君莫要亂動,這些軍卒受了三十軍棍,傷勢極重,你胡亂按壓,內臟出血控制不住,就神仙難救了。”
一道清潤細膩的聲音,帶著些許嚴厲,在安國少季耳邊響起。
隨后一只溫暖柔軟的手便撥開安國少季在受刑軍士身上摸骨驗傷的手。
安國少季抬眼看去,一個絕美的女子正沒好氣的瞪著他,精致圓潤的鵝蛋臉上似乎蒙著一層紅霞,睜圓的杏眼中帶著些許嗔怒。
翠云垂發,玉顏溫婉,身著錦繡長裙,腰間寬大的素帶彰顯著她的身份——一位醫者。
安國少季還未說話,班長趕緊擋在了安國少季身前作揖道歉。“緹縈夫人勿怪,我家公子也是心系這些士卒的傷情,關心則亂,并不是故意搗亂。”
班長作為軍司馬,在大夏城中很有威望,替安國少季道歉后,緹縈夫人怒氣頓時消了下去,隨后好奇的打量了安國少季,“妾身眼拙,卻不想是個貴公子。”
能讓軍司馬稱呼公子,奉為主君的,想來是朝堂中的權貴。
“夫人莫怪,其實我也學過幾天醫術。”
安國少季這話沒瞎說,每一世輪回走到較高的地位時,他都有意識的和當世名醫學習醫術。
孫思邈,李時珍等都曾經教導過安國少季醫術。
上一世作為高貴鄉公,他跟著張仲景學了多年醫術,還修習了華佗遺留的《青囊書》。
畢竟在古代社會,不會一兩手醫術太容易噶了。而且混個神醫的稱號,更容易取得權勢,完成天命任務。
可惜,到了這一世,自己這一身醫術和絕頂武藝一樣,全特么成了負資產。
然而,緹縈夫人聽到了這話,臉色瞬間沉了下來,眼神中的充滿了鄙夷,仿佛自己鐘愛的事業收到了侮辱。
“公子看相貌,年不過十八,醫學一途,不是看過幾天醫書,就能治病救人的。生死攸關的大事,公子不懂萬萬不可胡亂插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