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動武是歪門邪道!
- 我,大漢使臣,請萬邦赴死
- 漢武帝的大火箭
- 2586字
- 2024-05-16 00:00:00
班長捧著戰報,內心五味雜陳。
周凡的所作所為,幾乎擊穿了他治軍為將的信念。
班長無數次將手放在刀柄上,卻是生生忍住。
可是不能殺啊。
他是軍司馬。
他殺了周凡,他手下三千多軍士,都會被定性為嘩變叛亂。
必然會被大軍清繳。
精神刺激唯有精神刺激可救。
安國少季帶著大夏騎兵立下的戰功,將他從崩潰邊緣拉了一把。
回過神來的班長自然聽到了兩人的對話。
李當戶的話前言不搭后語,但班長卻是捕捉到了不一樣的信息。
這兩人.....是在商量怎么把周凡坑死嗎?
“富博戎?這只是一個不足兩千人的小部落。不對,這個部落倒是不錯,起碼不是百名郡國兵能對付的了的。”
為官多年,班長自然懂得不把話說透的規則,快速介紹了一遍富博戎的情況。
只要能弄死周凡,班長愿意付出任何代價。
“這次出使,我們要調集信得過的人手。我父親派給我的二十名親兵傍晚便到,他們都是我李氏私兵,絕不會背叛。而且被少季從允吾部救出來的三十多漢軍也絕對可靠。”
李當戶就是個賤人,被安國少季按著揍了一頓,反而和安國少季更加親近。
“不用太多人,經歷過兩次令使被殺,加上周凡也知道他徹底得罪透了邊軍,是不會帶上我們的人的,這次出使,我一個人陪他們去。”
安國少季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時候就和李當戶,班長成了可以謀財害命的關系。
“不行,一個人太危險了。”
李當戶立刻反對。
“一個人危險,五十個人也不頂事。你有虎符嗎?能調集更多的軍隊嗎?”
安國少季想要確認一下李當戶的力量。
“這倒沒有。”
李當戶只是一個密探,倒是沒有虎符這玩意。
安國少季聞言松了口氣。
人數過萬的戎人部落,基本都聚集在河湟之地中心。
自己一時間也沒有機會出使這些部落。
河湟之地外的部落,最大也就數千人的規模。這種情況下,想要就義,就只能孤身犯險了。
李當戶就是一個援兵召喚器。
一旦遇險,他的太守老爹就會派兵救援。
自己腦子有病帶上李當戶。
李當戶一時間有些憋屈,卻是無力反駁。
本來還想擔心一下安國少季的安危,卻是想起來,這貨會一手神奇的爬桿。
打不過跑還是跑的掉的。
想了想,開口道:“那萬一周凡真的和戎人達成協議,我們的計劃豈不是落空了?”
“他們談不成的。”安國少季信心十足,“有我在,他們必須和戎人起沖突。”
................
在中軍大帳中敲定了一些細節,安國少季和李當戶便離開了大帳。
大帳外,一片無名樹木掉光了葉子,黢黑的枝干張牙舞爪,很是難看。
史寅面色冷峻的站在樹下,眼底已是一片死灰。
他剛剛收斂了五名部下的首級和尸身。
“郎君,周凡那個畜生,不值得郎君為他冒險,只要郎君為我創造機會,我就能......”
周凡不僅僅斬殺了史寅的五名手下,還下令不得收尸。
要不是周凡急著去府庫調集錢糧,帶走了親兵,史寅連收尸都沒機會。
史寅本想要直接去刺殺周凡,但周凡身旁有一百名名親兵護衛,根本沒有機會。
安國少季一開口說要將大功讓給周凡,再次出使戎人,史寅就知道,郎君這是準備為自己手下報仇了。
“不行。”安國少季拒絕了史寅,“刺殺周凡只是將問題拖延一段時間,并不能真的解決問題。”
安國少季很了解以自己老師夏寬為代表的谷梁派儒生,不面對生死危機,他們是絕對不會將這些軍卒當人看的。
見史寅不解,安國少季解釋道:“夏寬敢拿軍功士卒開刀,根本原因是齊王派了三百郡國兵給我老師作為親軍,有這三百齊國兵在,夏寬不管是人身安全和還是完成招撫任務,都有了基本保障,最多時間長點而已。”
“這些齊國兵都是齊王養的精銳,只聽齊王的命令,也沒參與過戍邊,不會和邊軍有什么共情。所以他們殺起邊軍,執行軍法沒有任何不適應。”
“如果不能干掉夏寬身邊的三百齊兵,讓夏寬和他的弟子執行招撫任務,必須依靠邊軍,今天的事情必然還會發生。”
史寅心思非常活絡,雖然只是統領五十人的隊率,經過安國少季的點撥,卻是立刻明白了其間的道理。
“這些儒生搞這些招撫,到底圖什么。”
李當戶和班長跟著安國少季,出了中軍大帳,來到樹下,聽到了兩人的對話。
從上次潛入招撫隊伍,認識到什么叫招撫后,李當戶就郁悶不已。
搞這些玩意有個勾八用。
不顧地上滿是落葉,安國少季盤坐下來,決定給李當戶幾人開開眼。
搞政治的都是人精中的人精,安國少季穿越九世,從來不覺得自己比歷史上那些頂尖人物聰明,但靠著后世的經驗,安國少季懂得套路卻是要比這些歷史人物多一些。
漢初的政治斗爭套路在安國少季看來還很原始,儒生的打算也是能看出個七七八八。
“陛下今歲登基,喜好儒術,這個你應該知曉。”
李當戶點了點頭,來隴西之前,他就是侍奉天子的中郎,自然知道當今天子喜好儒術,重用儒生。
“雖然如今廟堂之上,黃老之說仍是主流。但目光長遠之士都能看出,儒家已經興起,未來朝堂主流,必然是儒學。”
李當戶再次點頭,他目光不長遠,但因為是天子近臣,也能看出這件事。
“因為秦始皇采納李斯的建議的焚書坑儒,將全國圖書以及學術集中到咸陽城,秦亡后,項羽焚燒咸陽,致使大量先秦典籍消失于歷史舞臺,六經除了《易經》之外,其它幾未能幸免于難。”
講到這,安國少季也不由停頓了一下。
這段歷史項羽和秦始皇打出了絕佳的配合,但是他打零分。
“大漢立國后,高皇帝并不重視這些儒家經典,但從文帝開始,官家展開了大量的獻書和古籍收集工作,部分年長的秦博士和其他儒生,或以口述方式默誦已遭焚毀的經典,或把秦時冒險隱藏的典籍重新拿出,使之傳世。因為文字、傳述和解釋體系的不同,產生了不同的學派。”
“如今天子喜好《春秋》,而鉆研教授春秋的,當世就有兩個學派。一是以當代齊地大儒胡毋子,董仲舒,公孫弘為代表的公羊學派,一是以申培公及其弟子代表的谷梁學派。如今朝堂之上,御使大夫趙綰,郎中令王臧還有我的老師夏寬都是申培公的弟子。”
“御使大夫,亞相也。郎中令,九卿也。如今朝堂之上,谷梁派的儒生們占據了高位,急需功績坐穩他們的位置。”
聽到這,李當戶也明白了大半,本能的疑惑道:“那他們為什么不去打匈奴。漢家素重軍功,只要打贏了,朝堂內外沒人會對他們占據三公九卿之位有異議?”
安國少季無奈的聳了聳肩,道:“谷梁學派精研《谷梁傳》,宣揚的是尊崇仁德,極其輕視武力。”
“《春秋》記載,桓六年,秋八月壬午,大閱。”
“《谷梁傳》對此注解是‘大閱者何?閱兵車也。修教明渝,國道也。平而修戎事,非正也。其日,以為崇武,故謹而日之。’”
“用白話說,就是認為治理國家重在興教化,并非田獵卻閱兵整頓軍隊是崇尚武力,不合正道。”
“懂了嗎?動武是不符合正道的,是歪門邪道!”
李當戶,史寅,和班長聽到這里,頓時憋紅了臉,半晌吐出一個字。
“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