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吃席
- 頂流:從荒野求生開始
- 窮鬼的逆襲
- 2082字
- 2024-06-21 17:59:33
在得知李天回來之后,第二天基本上全組的人員都來到了他家。
沒辦法,李家灣組,甚至他們村,他們鎮上都沒出現過啥名人,突然出現一個大明星,大家都瞧著稀奇。
二來他們也知道,李爸爸捐錢修橋修路修學校都是這個明星兒子給的錢,不然他一個搬磚干苦力的老漢,口袋里面能有幾個子。
所以來他家中,也是表示感謝。
這么多人上門,不得表示一下。
所以李天決定請全組人員吃頓飯,當做一次年前的聚餐了。
至于菜的話,這大過年的,每家每戶都買了不少,李天花了點錢讓他們拿過來就行。
其實大家都愿意免費貢獻出來,但李天說這是自己請客,哪里能讓他們出東西,這不是打自己臉嗎?
組里的人收了錢也不小氣,家里喂的雞鴨,菜地里的菜都弄了一些過來,說什么也不能再要錢。
畢竟李天給的錢已經足夠多了,就算他們送雞送鴨還有得賺,誰讓李天大方得很。
而李爸也決定貢獻一頭自己喂養的豬來。
他家養的豬很肥,看上去得有三百斤,養了差不多一年。
不同于吃豬食料喂養的,像很多農村自己過年吃的豬,都是吃豬草、菜葉子、糟糠、還有白米飯這些喂養的,長得并不塊,而且養出來肥肉也很多。
不過這樣的豬肉味道也好。
而且農村殺豬跟屠宰場也不一樣,他們使用直接電死,然后用機械分解。
而農村都是白刀子進紅刀子出,再加上一手庖丁解牛式的分解。
李天沒事,也樂呵著跟著進入豬圈抓豬。
兩個人抓耳朵,一個人提尾巴,基本上三個人就搞定。
將豬拖到外面的平地上,上面擺了一張矮桌子。
幾人合力將豬放倒在桌子上,豬好像也知道了他的下場,撕心裂肺的叫了起來。
殺豬的也是一個老師傅,經驗豐富,專門在農村這一塊做酒席的,經常殺豬。
他的手法干凈利落,一刀就送進了豬的咽喉。
而在桌子下面則擺著一個大腳噴,豬血快速的流進了腳盆中。
沒過多久,豬已經放棄李掙扎,漸漸的沒有了氣息。
豬殺完之后,就是刮毛了,用燒開的開水那么一燙,輕輕用手拔一下,能將毛拔起來即可。
然后用鐵制的專門刮豬毛的刨子用力開刨,豬毛一片一片的就開始掉落。
刮完毛就準備開膛破肚。
一個鐵鉤子掛在豬脖子上,另一端掛在一架木樓梯上,合力將豬立起來。
然后師傅便開始熟練的處理起來。
豬大腸、豬小腸、豬肺、豬血這些都是能吃的。
很多人都認為豬大腸吃起來會很臭,很多飯店做出來,也都帶點臭味。
但在農村,豬大腸其實清理得非常干凈,吃起來壓根就一點都不臭。
包括很多城里人都認為,農村吃席是非常不衛生的。
其實真正意義上而言,農村吃席比城里那些飯店要干凈多了。
首先從菜品上來講,很多菜都是自家種的,雞鴨豬魚這些,也都是現殺的,非常新鮮,而且綠色無任何化肥農藥。
就沖這些菜,恐怕跑遍所有城市的飯店都找不到,比較飯店買最好的菜,從運輸到飯店,還需要時間呢!
而幫廚的呢,摘菜的可能是你嬸,切菜的是本家叔叔,燒火的是你家大爺,做菜了也或多或少是熟人,或者有親戚關系。
就這些人,他們會坑你嗎,而且他們自己,家人都是要吃的。
另外做菜的地方,就擺在餐桌旁邊,大家路過就能看得到,干不干凈,衛不衛生,大家心里都有數。
所以在農村吃酒席,基本上聽不到有人會吃壞肚子這些的。
大家可以說農村的酒席廉價,上不了檔次,但你不能說他不衛生。
更重要的是,農村的酒席不一定會比在飯店吃的差。
很多飯店的菜里面配料有多少,一碗小炒肉里面有多少肉,農村可不一樣了。
同樣的價錢,在飯店里吃一桌菜,恐怕在農村能做幾桌出來。
他們用這個錢去買材料,吃得比飯店可巴適多了。
當然,這都是題外話了。
殺完豬之后,李天又將目光看像了爺爺喂的魚塘。
有肉怎么能少得了魚。
還好爺爺大氣,沒跟他計較,這霍霍了老爸的豬,又來霍霍爺爺的魚,真是一點都不心疼。
冬天魚塘里的水并不算太深,也不用再放水了。
他們找來一副大漁網,從池塘的一側開始拉。
這種拉網式的抓魚,其實也是講究技巧的。
首先下網收網的地方也是有講究的。
淺水處下網,深水處起網;有風時在下風處的池塘一端下網,迎風拖網。
同時拉網的時候,網一定要拉開,特別是網的底下,一定要有一個人去慢慢踩實,這樣魚才不會從底下溜走。
包括上面的浮漂也是一樣的,不能纏繞起來。
網魚最怕的是翻網,搞不好魚就全跑了。
這次拉網李天到是沒下水,幾個叔叔伯伯下去就搞定了。
一網過去也就半個小時的樣子,速度還是很快了。
整個過程也非常順利。
自己爺爺這些年魚喂得還是挺不錯的,李天能看到,魚在網里跳騰。
魚網網過來后,并不能直接去抓魚,而是得先將魚網網低完全收上來,這樣魚才沒有任何逃脫的機會。
等一切準備就緒之后,李天也下去抓魚過了一把癮。
魚塘里面的魚還是畢竟雜的,從草魚、青魚、鰱鳙、鯉魚這些全都有。
大的一條有二十幾斤,已經非常不錯了。
像那些動不動就大幾十斤上百斤的,哪里有那么多,有的話基本上也是那些比較大的魚塘,甚至是一些水庫。
“爺爺,你這個魚喂得可以啊!”
上來之后,李天也是夸贊了幾句。
他爺爺現在已經快八十了,身體還能非常硬朗,每次出去割草都是一個人挑著兩個大簍子。
一擔下去也有幾十上百斤,同時李天以前還看到過,他爺爺為了超近道,走那種只有一腳寬,以前用來走誰灌溉的水渠邊上。
而且有的地方水渠還是直接架空在空中的,很多人徒手都不敢在那上面走。
當時他還勸過好幾次,不過沒用,好在這些年來都沒出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