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屯田
- 我劉和,再續炎漢
- 泡面干吃
- 2435字
- 2024-05-22 18:00:00
“我與涓奴部共有六萬子民,太守大人如果能寬恕拔奇的罪過,這六萬子民便是太守大人的子民,我大高句麗的男兒愿意聽候太守大人調遣,為太守大人出生入死!”
拔奇的話讓劉和怦然心動。
足足六萬人口,且高句麗人是漁獵民族,也會耕種,遷移到遼東能夠大量補充人口缺失。
最直接的體現就是種地的人多了,糧食產量也就多了,收上來的稅也更多了,還有就是打仗時征召高句麗人作戰,能夠減少漢人的消耗。
不過高句麗自從建國以來,就與漢朝沖突不斷,漢朝有一位遼東太守便是在抵抗高句麗人入侵時戰死。
兩族之間仇怨頗深,如何能讓高句麗人安心歸附以及將兩族人民的沖突降到最小,是一件非常需要技巧的事情。
“爾高句麗國襲擾我大漢多年,兩國百姓結怨已深,你如何能勸說你的子民安心歸附我大漢?”劉和問道。
“太守大人!我乃是新大王的長子,我的子民皆聽命于我,只要大人您愿意饒恕我的罪過,我會讓我的子民都安心地侍奉您,成為您的子民!”拔奇匍匐在地上說道。
“況且大人有所不知,我與男武已經決裂,之前本想歸附公孫度,但公孫度已經為太守大人您斬殺,于是我便與柳毅商定,我出兵幫他反對您,他答應把玄菟郡西部交給我!”
玄菟郡在遼東北方,原治所在高句麗城,北扶余人占據了高句麗城,便在此建立了高句麗國。
常年受高句麗侵占,如今的玄菟郡只剩下了西部一小部分,人口約有四萬左右。
“如果你真的能讓你的人歸附于我大漢,本太守放過你也無不可!”思慮再三,劉和決定接受拔奇的歸附。
“多謝太守大恩,拔奇一定率我部子民誠心歸附!”拔奇大喜,當即口頭謝恩。
“行了,起來吧!”
劉和淡淡說道,拿起一塊毛巾擦了擦手:“我讓你回去,你帶著你的六萬子民遷徙到遼東郡,我會給你們劃出一塊土地,從此之后你們便是我大漢子民!”
拔奇身上的繩索被解開,他右手放在胸前:“拔奇愿效忠太守,死生不渝!”
劉和釋放了拔奇,拔奇從被俘的高句麗人中挑了幾名俘虜,騎著馬出了城,一路往北而去。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主公為何要放拔奇離去?”荀彧有些不解。
“拔奇敗于我手,已然喪膽,他已經不敢再和我為敵了!”劉和說道。
“可若是真如拔奇所說,他麾下仍有六萬高句麗人,其勢力不容小覷!”
“這六萬人又不全是青壯,就算他全部男人都當兵了,我已傳令擴軍至五千人,高句麗人全都殺來我也不懼!”
劉和把玩著手里的寶劍說道。
他的確有這個底氣,高句麗人的戰力比起漢軍實在不值一提,但從裝備上來說,高句麗人的披甲率都不足百分之二十,且武器還有許多是石器。
劉和的遼東軍作為漢朝正規軍,披甲率已經超過了百分之五十,其中還有五百身穿鐵甲的陷陣營猛士,足以橫掃高句麗!
對于劉和的自信,荀彧持保留意見,接著他又問道:“若是拔奇真的帶著六萬高句麗人歸附,我們又該將他們安置在何處?”
“我遼東地廣人稀,這些高句麗人正好可以讓他們去開荒屯田!”
劉和收劍入鞘:“說到屯田,文若,我本就有意在遼東推行屯田,高句麗若是依附我遼東,則可以高句麗人屯田,一來可獲得糧草,二來可使高句麗人在遼東定居,不至于因糧食與漢人發生沖突,不知你意下如何?”
“屯田?”
荀彧問道:“不知主公是要實行民屯還是軍屯?”
屯田源于西漢文帝時期,由武帝開始推廣主要以戍邊士卒或刑徒為主,稱為軍屯,而民屯則是國家將土地交由農民耕種。
“我意以軍屯為主,但高句麗人若歸附于我,則以從高句麗人中則青壯編入軍中實行軍屯,其民眾則論以民屯!”
劉和說著走到地圖前,手指在遼東半島位置上劃了一圈:“此處三面環海,若是用高句麗人在此開荒,又在其周邊實行軍屯,既能起到開荒屯田之效,亦可監視高句麗人,防止其叛亂!”
荀彧點點頭:“若是如此,當可一試!”
……
拔奇這一走便是一月有余。
這一個月里,劉和命令各縣重新丈量了土地,由于公孫度的倒臺,一些支持公孫度的世家大族遭到了劉和的清洗。
劉和從這些世家手里搜刮出了不少的土地與錢糧,將土地分給遼東百姓后,劉和又張榜鼓勵民間開荒。
政令一出,頓時吸引了其他州郡的民眾到遼東定居。
自光和七年黃巾起義,中原各州郡飽受戰亂之苦,生民流離失所者不知凡幾。
此時劉和執掌遼東郡,先后斬殺公孫度、柳毅等人,又擊破了來犯的高句麗,又分發土地與民生息,中原各州縣的流民紛紛往遼東而來。
尤其是海對面的青州,流民紛紛自登萊渡海來到遼東。
一個多月的時間,遼東人口從八萬暴漲到了十三萬,使得遼東郡各縣忙得不可開交。
而在這期間,劉和接到了洛陽來的消息。
董卓廢黜少帝劉辯為弘農王,改立陳留王劉協為帝!
一時間群情激奮,天下諸侯紛紛對其口誅筆伐。
遠在幽州薊縣的劉虞聞言破口大罵,恨不得馬上就派兵南下,最終被手下閻柔以及盧植等人勸阻。
“君侯坐鎮幽州不可輕離,一旦幽州有失,君侯將有何面目去見先帝?”
劉虞郁郁而止,這一氣之下竟然病倒了。
劉虞病倒的消息傳到遼東的時候,劉和正在接見拔奇。
“拔奇拜見主公!”
襄平城外,拔奇對著劉和下拜,身后站著一個袒露著左臂的漢子,見到拔奇下拜,當即跟著下拜。
“涓奴加拜見主公!”
這涓奴加便是高句麗人中涓奴部的首領,乃是拔奇的忠實支持者。
拔奇回去后,果然履行了自己的諾言,與涓奴加將麾下六萬高句麗百姓全都帶到了遼東郡,歸附在劉和麾下。
“請起!”劉和做了個虛扶的動作,拔奇和涓奴加站起身來。
“主公,拔奇部與涓奴部六萬余眾已全部至此!”
“好!我有意將你們的族人安置到文縣、平廓縣與沓氐縣,爾等本為高句麗人,今歸附我大漢,我遼東太守府授命爾等在文、平廓、沓氐等地開荒,由我太守府提供一應農具、糧種,凡所產出皆五五分成!”
劉和將自己對高句麗人的安置告訴了拔奇與涓奴加。
兩人聞言都有些激動,他們本就是從高句麗出走的部落,原來與公孫度關系好才想著投奔他,哪知道公孫度被人宰了。
后來就退而求其次選擇與柳毅合作,只希望柳毅能夠把玄菟郡西部那片土地劃給他們定居。
后來劉和夜襲打碎了拔奇圖謀漢朝土地的想法,折損了一萬戰士的他幾乎沒有實力再去爭奪領土,所以才選擇屈膝求饒,甚至不惜把自己的子民交給劉和。
但是他選擇對了,劉和不僅接納了他們,還劃給他們土地讓他們耕種,這怎么能不讓他感到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