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子龍
- 我劉和,再續(xù)炎漢
- 泡面干吃
- 2339字
- 2024-05-13 13:40:15
瞧著那特殊的裝扮,劉和心中有個人名呼之欲出。
“來將何人?”
不用劉和吩咐,張遼已經橫刀立馬,詢問來者姓名了。
前方的那隊騎兵也注意到了劉和這邊,遠遠見到黃巾軍們都跪地求饒,他們便也放慢了速度,在相距一里地遠的地方停了下來。
“我乃常山趙子龍也,閣下又是何人?”
白袍銀甲,持槍而立,這青年道出自己姓字,常山趙子龍五個字在曠野中響徹天際。
“果然是他!”
聽到那不出意外的名號,劉和喃喃自語,目光一陣失神。
趙云!
相信每個喜歡三國的人,都會喜歡趙云這個人物,即便是不喜歡蜀漢陣營的三國粉,也不會對他產生惡意。
“古來沖陣扶危主,唯有常山趙子龍!”
“子龍一身都是膽也!”
“常山趙子龍”這個名號讓三國粉們一聽便覺得十分的有安全感!
劉和也不例外。
“不要緊張,那不是敵人!”劉和對左右說道。
張遼:“?”
高順:“?”
荀攸:“?”
荀彧:“?”
看這樣子也不像是熟人見面,你是怎么知道對面是不是敵人的?
“子龍!”
不管屬下們臉上的表情,劉和已經興奮的朝著對面喊了一聲,隨后催動馬匹向著對面而去。
“主公!”
張遼、高順大吃一驚,趕緊跟了上去,生怕劉和遭遇危險。
對面雖然報了名號,但他倆都未曾聽聞過,可自己主公僅僅是聽了這個名號便如此高興,那究竟是什么人?
他怎么就篤定對面不是敵人?難道那是主公的故人嗎?
對面的趙云也是一臉懵逼,看著劉和沖到自己面前,便用長槍在面前虛劃一下。
“來者止步!”
劉和勒住韁繩,二人相距不過一丈遠,劉和已經能十分清楚的端詳趙云的長相。
濃眉大眼、闊面重頤,五官十分端正,二十多歲的樣子,一身的白袍銀甲配上胯下白駒,滿足了劉和對趙云這個人物的想象。
“我早就聽說過常山趙子龍,今日終于得見真人,真是叫我喜不自勝啊!”
劉和笑瞇瞇的看著趙云,好一陣才回過神來:“在下劉和,字鶴鳴。子龍,你可是讓我好生惦記啊!”
趙云被他的熱情搞得有些臉紅:“原來是鶴鳴兄,云不過常山一武夫,哪里來的什么名聲,這番抬愛卻是叫云受用不起!”
劉和翻身下馬,走向趙云。
趙云見狀也翻身下馬,劉和走上前雙手握住趙云:“子龍啊,你不知道,我可是你的忠實粉絲??!”
見趙云一臉懵逼的表情,這才改口說:“我早就聽說童淵有個弟子槍法十分了得,喚作常山趙子龍,仰慕已久,只恨未能得見,今日見到真人,果然不凡!”
趙云這才恍然大悟:“兄臺原來是通過家?guī)熤獣缘内w云,想必兄臺與家?guī)燁H有淵源了?”
“槍神童淵名傳天下,我豈能不知!”
張遼急急忙忙來到劉和身邊。
“主公!”
“這些黃巾賊如何處置?”
劉和這才哦了一聲,看向趙云:“子龍,我看你這幾十騎來勢洶洶,想必是為了這些黃巾賊而來了?”
趙云點點頭:“不錯,我受常山國相之托,帶著鄉(xiāng)中義兵,打算北上尋一仁主,路過時得知此處有一伙黃巾流賊,便決定先掃清這伙流賊,還此間百姓一個安寧!”
“不過我等來時恰好遇見這些黃巾賊已經潰敗了,想必是劉兄等人所為了?”
劉和笑著說:“不錯,但我等手下并無兵馬,只是仰仗手下弟兄武藝了得,先斬其首將其擊潰,若是沒有子龍你們到來,也只能任憑他們逃跑了。”
趙云了然:“既然如此,不如乘勢將賊巢一并拔除,免得他們卷土重來!至于剩下這些人,云可分出十騎,嚴加看管,直到剿滅了賊巢再行處置!”
“子龍之言甚合我意!”
說罷趙云分出十名騎士將地上投降的黃巾軍收攏,挑出一個黃巾軍在前面帶路,指揮剩下的騎兵去剿滅黃巾軍的巢穴。
劉和等與趙云同行,一路上不停的與他聊起家常。
荀彧在后面對荀攸道:“公達,我看主公對這位趙子龍甚是喜愛,你可有計策助主公收服趙云?”
荀攸笑著搖搖頭:“文若你還不明白嗎?這趙云也是心懷漢室的忠烈之士,只要主公亮出自己的身份,還怕收服不了趙云嗎?”
盧植回頭道:“普天之下莫非漢土,忠志之士眷戀漢室,況且劉伯安素有名望,鶴鳴又是新任遼東太守,若是征辟趙云,想來他也不會拒絕!”
趙云和劉和一路上說說笑笑,也知道了劉和的身份。
劉和道:“子龍,我也不瞞你了,朝廷剛任命我為遼東太守,如今正要前去赴任,可我麾下缺少兵馬,恐怕難以應付遼東的亂局,我看子龍武藝過人,手下幾十位兄弟也都是忠貞報國的慷慨之士,不若投入我的麾下,助我平定遼東、建功立業(yè)?”
“這……”
趙云有些遲疑,“我等原本是要去投公孫瓚的……”
“公孫瓚如今為右北平太守,而我為遼東太守,職位并不比他低,況且遼東在右北平以東,更要直面烏桓、鮮卑以及東邊的夫余、高句麗人。子龍,我很需要你的幫助!”
面對劉和誠懇的話語,趙云心中的決定有些動搖,公孫瓚在幽州名氣很大,但劉虞的聲望和地位都更高,又是漢室宗親,如今劉虞的公子出任遼東太守,自己是否要追隨于他呢?
正猶豫著,一處山寨出現(xiàn)在眼前。
“劉使君,此事且容趙云再三思量,當務之急先將此寨拔除!”
趙云在馬上欠身拱手。
“好說,文遠且去叫陣,讓敵酋出來說話!”
張遼得了命令隨即跑到寨前大喊:“遼東太守大軍到此,寨中誰為首領?還不快出來答話!”
那寨子早就發(fā)現(xiàn)了劉和一行騎兵的到來,此刻寨中上下都做好了戰(zhàn)斗準備,聽到張遼叫陣,寨子里一陣騷動,而后一名騎士從寨門沖出。
“誰是遼東太守?”
那人乃是一名年輕小將,看年紀還不到二十,手持長矛卻也有了幾分名將的氣度。
劉和策馬向前:“我乃遼東太守劉和,途經此處,聽聞有黃巾軍作亂,特地前來平亂,爾便是這些黃巾軍的首領?”
“我乃荊州廖化,字元儉!此處無有什么黃巾軍,不過都是些流離失所的難民罷了!使君想要平亂,卻是來錯了地方!”
青年廖化朗聲道。
廖化?
這也算是個人物,不過現(xiàn)在年紀尚輕。
劉和心中有數(shù),那些黃巾軍有幾個不是活不下去才起來造反的,不過早期的農民起義缺乏正確的斗爭綱領和路線,雖然讓朝廷傷筋動骨,卻也導致了更多的無辜百姓葬身戰(zhàn)火。
更何況裹挾百姓造成的無序動蕩乃是實打實的社會災難,唯有快速剿滅才能恢復安定!
因此劉和雖然對黃巾軍心生同情,卻仍然主張要以鎮(zhèn)壓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