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皆知遼王,不曉天子!
- 大明遼東王,建文求著讓位
- 聽風落畫
- 2195字
- 2024-05-07 10:00:00
“那岳父認為誰最有可能繼位?”
“皇太孫。”郭英毫不猶豫的回答道。
太子朱標病逝后,朱元璋便開始著手為皇太孫朱允炆鋪路。
這可是眾所周知的事情,老朱一心想讓這位毛頭小子,繼承皇位!
“朱允炆受那些文人腐儒的影響太深,對武將十分忌憚,視我等兄弟幾人更是如癬疥之疾。”
朱植繼續說道:“本王料定,他日朱允炆繼位,第一件事便是千方百計的削藩!”
削藩!
朱允炆登基后,推行削藩政策,以罪名相繼將周王、代王、齊王、岷王貶為庶人,致使湘王自焚而死。
燕王朱棣為求自保,起兵造反,這才有了后世的永樂大帝。
而朱植這位遼王,也是削藩政策的受害者,兵權被奪,做了階下囚。
郭英嘆了口氣道:“這也是在所難免的事。”
他掌管宮廷禁衛,對這位皇太孫還是頗為了解的。
若朱允炆繼位,他們這些武將同樣也落不得好。
可是又能怎么辦呢?
朱允炆是朱元璋欽定的繼承人,何人敢出言反對?
“岳父是否信任于我?”朱植嚴肅道。
郭英面色一正:“王爺何出此言?”
“王爺厚待郭家,即便您讓郭某人上刀山下火海,我也不會說一個不字。”
“好!”
朱植沉聲說道:“那郭將軍可愿助本王,統一遼東!”
郭英神色微變:“這,王爺這是作甚?”
“本王要讓這個遼東,成為遼王府的遼東。”
朱植一臉堅定的說道:“不僅是廣寧,還有沈陽、開原等地,皆知遼王,不曉天子!”
“你,你!”
郭英的內心掀起巨浪,久久無法平復:“你這是要造反?!”
他沒有想到,看似胸無大志的朱植,居然有著如此駭人的野心。
皆知遼王,不曉天子,他這是想要做遼東王?!
遼王與遼東王,兩者只有一字之差,卻相距甚遠。
遼王只是九大塞王之一的邊鎮藩王,而遼東王則是可以掌控大明最為精銳的二十萬遼東猛虎!
“待新帝繼位,自然還是要靠自家藩王戍衛邊境。”
“遼東三王分立,王爺的身份定然會水漲船高,您又為何生出這般想法呢?“郭英苦澀的說道。
三王分立,這就是朱元璋在遼東的謀劃。
在老朱的布局中,新帝繼位,有朱植的遼王府坐鎮遼東,廣寧三衛驍勇善戰,無需擔憂會發生動亂。
并且,在遼東重鎮開原有韓王的安東中護衛,沈陽則有沈王的沈陽中護衛,待韓王朱松、沈王朱模成年就藩,遼東三王并封。
遼東以北可以隨時北上,討伐女真各部,或是對蒙古各部實施軍事打擊。
倘若關內有變,遼東軍也可以隨時增援。
至于南邊的高麗更是不足掛齒。
待遼東人口增長到一定程度后,遼東必然會對東北腹地進一步擴張。
并且,朱元璋早就已經在遼東留下了后手,朱植的兩個弟弟朱松和朱模被封為韓王和沈王,藩地分別在開原和沈陽等軍事重鎮。
待韓王和沈王成年之后就藩,以區區遼東一地的資源供應三位藩王,自然是遠不夠的。
韓王的這個“韓”字,只怕是高麗半島上“馬韓、辰韓、弁韓”三韓的韓。
廣寧城內修修補補的遼王府,就意味著朱植根本不會長久的待在廣寧。
徹底王化整個東北地區,才是朱元璋的最終目的。
從地理位置上來看,朱植的封地在北平的東北方,這無異于在朱棣的頭上懸了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
因為朱棣起兵造反肯定是要往南打,倘若此時朱植發兵攻占北平,再與南軍夾擊燕王軍,朱棣根本沒有任何勝算。
或許是朱元璋想不到,朱允炆竟然這么蠢。
從地緣上來看,朱棣起兵靖難,最大的威脅便是來自于東北方的遼王朱植。
但朱允炆卻因為遼王和燕王的封地相近,擔心他們會形成聯盟,從而將朱植召入京城剝奪了他的兵權。
就這樣將自己天然的盟友給廢了,不得不說朱允炆還真是個人才。
“你,你究竟是要作甚!”郭英突然感覺喉嚨有些發干。
“郭將軍,本王只問你一句話。”
朱植嚴肅的問道:“若皇太孫繼位后,根本就沒打算給我等兄弟留個活路,你是選擇幫我,還是選擇站在朱允炆那邊?”
郭英頓時就呆住了。
這個問題,足以令他郭家和朱植滿門抄斬。
若換作以前,郭英會毫不猶豫的答應下來,然后將談話內容抄下送到朱元璋的手上。
他郭英雖然傾向遼王府,可效忠的還是朱元璋。
但現在不一樣了,救命之恩如同再生父母,朱植救了他郭英的命,那他便是遼王府的絕對擁躉者。
再者,他的閨女是遼王妃,兒子也一直在為遼王府效命。
這位聲名顯赫的武定侯,在人生中第一次遇到了令他難以抉擇的問題。
其中一方,是他郭英窮盡一生效忠的朱元璋。
另一方,則是對他有救命之恩,郭家今后的靠山朱植。
“好吧,我會向圣上請辭,辭去在皇城的所有職務,并手書一封,向圣上稟明余生將留在遼東。”
最終,郭英還是選擇了朱植。
若是讓他選擇朱元璋或是朱植,郭英可能還是會選擇朱元璋。
但選擇的對象是朱允炆和朱植。
郭英毫無猶豫的選擇了朱植,不為其他,朱允炆遠不及遼王半分。
··········
應天府,乾清宮。
那位推翻北元暴政,縱橫南北的洪武大帝,已然步入遲暮之年,垂垂老矣。
這位白發老人,正坐在象征著無上至尊的皇位上小憩,或許下一次閉眼就再也醒不過來了。
但他身上的霸道之意卻絲毫不減,如同一頭沉睡的巨龍,一舉一動都會牽扯到大明的風云變幻。
他是洪武大帝朱元璋,建立大明偉業的千古帝王。
“陛下,遼東那邊來信了。”
身著黑色輕甲,以鐵面覆臉的影侍手捧文書,恭順的站在朱元璋的面前。
朱元璋的身邊并沒有貼身太監,洪武年間,太監可以算是歷史上地位最為卑微的時代。
而老朱的身邊除了親人外,便只有一種人--影侍。
這是永遠不會出現在歷史上的人,他們如同是朱元璋的影子一般,如影隨形,無孔不入。
朝中文武百官皆對錦衣衛談虎色變,卻鮮少有人知道,錦衣衛指揮使對影侍望而生畏。
“哦....是郭四還是植兒的來信?”
朱元璋悄然睜開虎目,可以看到他的眸子雖然因為年邁而變得有些渾濁,但目光卻更加鋒芒畢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