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鸞司,大牢。
薛蟠面容憔悴,頭發亂得不成樣子,嘴里叼著一根稻草,顯然精神出了點問題。
大牢的牢門被從外面敞開,聞聽鎖鏈落地之聲,薛蟠急忙躲到角落。
上次一群莫名其妙的黑衣人來劫儀鸞司的大牢,薛蟠差點被人一劍攮死。
大牢里死了不少人,連雞都沒殺過的薛蟠,在牢里愣是和一群死人待了一夜。
第二天午時,才有差役過來清理尸體。
自那之后,牢里又處決一批犯人,每天都有人被拉出去斬首。
不斷地刺激下,薛蟠已經成了驚弓之鳥,一點風吹草動都會以為有人來拉自己出去砍頭。
“少爺,少爺。”
薛姨媽派來的老管家站在牢房外,左手食盒右手包袱。
薛蟠像條蟲一般,扭動脖子偷瞄一眼,眼見是老管家,立即撲了上來:“咱家的人終于來了,太太和我妹怎么沒來?今天是不是來接我出去的?”
聽薛蟠這般說,老管家覺得薛蟠不如多在里面關幾天。
薛姨媽和薛寶釵來看你,胡扯嘛不是!
監牢這種藏污納垢之所,普通人家的婦人都不輕易涉足,更何況是薛家的夫人小姐。
“少爺,太太已經打好招呼。不過您還要在里面住上幾天,這里再怎么說也是錦衣衛的大牢。”
大牢的牢頭開了牢門,老管家放下食盒與包袱,囑咐道:“這些天太太流了不少眼淚,昨天求到榮府老太太那里,才有了探望少爺你的機會。”
薛蟠大覺失望,沒趣的哼哼道:“有什么難說的,無非是多花些銀子。我看前兒和我打架的那人已經出去,賣我丫鬟的拐子也出去了,單我還在這里,無非是太太和妹妹沒有找到使銀子的門路。”
管家連連搖頭道:“少爺有所不知,和你打架的那人已經押到他處,您的這個案子還沒完。賣你丫鬟的拐子被人拿了去剝皮充草。”
“不能吧!”
薛蟠聞言,手上的筷子掉在桌上:“怎么會這樣?”
管家撿起筷子,搖頭道:“少爺不用擔心。您的事太太和小姐已經打點好了。放心睡幾天,這些日子我常過來看您,有什么想吃的和說便是。”
一牢役喝住兩人:“到時間,快出來。”
“是是是。”
老管家沒多說兩句,已經由牢役催著出了大牢。
老管家手在懷里摸索一下,遞上幾封銀子交給牢頭,面帶諂媚:“這位爺,我家的少爺還請您多多照顧,這是我家的一點心意。”
牢頭伸出手,自老管家手里接過幾封比銀子,掂了掂,約莫有幾百兩。
管家覺得牢頭嫌少,又補充道:“這位爺,小人來的倉促,家里原是備了不少,下次來時我一并帶著。”
“不用了,”
牢頭將銀子扔回管家的手里,出言婉拒:“在下沈煉,指揮使大人不喜我等收受他人銀兩。如果有事可來此處尋我,指揮使大人今早吩咐,薛家來人探監后由在下領著去找他。”
管家收回銀子,連連拱手道:“沈大人高義,以后能用得上得地方盡管吩咐。”
沈煉簡單回了兩句,便悶聲不言。
半月前賊寇劫持錦衣衛大牢,沈煉手上功夫深厚,力壓一眾千戶百戶,立了大功,由李辰親手提拔試百戶。
雖然分了牢衙這個冷門之處,可卻實打實的升了官。
沈煉躬身一拜:“大人,人已經領過來了。”
堂上翻閱西廠卷宗的李辰應了聲:“行,張讓和錢遼回來沒?”
“張大人已經回了府衙,錢大人前日來信已經到了京城百里之外,今日或許能到。”
“行,你去叫張讓過來。”
“卑職領命。”
沈煉退出門,李辰伸伸腰轉頭問薛府的老管家:“榮府里來信,說薛家來人務必見見。怎么個事?”
管家托著長音:“大人,我家少爺的事多要感謝您。太太想著今日做東,好好感謝感謝,可因為從未見過又怕生分,失了禮。所以今日小姐和榮府里的幾位在三思居設了個小宴,請您過去。”
“好,我午時過去。”
建元帝許了李辰三天假,李辰當然不愿浪費。
薛家的老管家話帶到,錦衣衛衙門滿是煞氣的地方也不想多留,拔腿出了儀鸞司的大門。
“指揮使,張大人到了。”
李辰還未抬頭,儒生氣質的張讓到了堂前:“大人,剛回京城便聽見觀花臺的事情。現在調查怎么樣了?”
張讓與錢遼官居指揮同知,錦衣衛里除了李辰,便是這兩人最大。
張讓科舉出身不是正經武人,率試不中投身行伍,習得一身大開大合的戰陣功夫。
又熟知律文,錦衣衛的刑律文書由其掌管,性格上較李辰與錢遼更好說話,也是錦衣衛唯一名聲良好的人,被人戲稱文面諦聽。
“這事西廠已經接手了,我們只負責調查幾家商坊,降低影響。”
李辰講完建元帝安排,張讓也是連連搖頭表示不好辦。
“只是先和你說一聲,揚州鹽商案你們被派到他處牽引鹽黨的注意。既然回來了,那就先休整一番,等錢遼回來再作計議。”
“屬下領命。”
“我午時出去,衙門你幫我看著。”
張讓看著自家指揮使出了衙門,坐在堂上,翻查起卷宗公文。
........
長坊街,三思居。
黛玉和元春坐在桌前說笑,薛寶釵卻萬分緊張,想著自己要和錦衣衛指揮使一道吃飯,已經亂了分寸。
賈寶玉本應也想來此,哪料賈母和王夫人非要帶著他去寺廟還愿,胳膊拗不過大腿,只能被帶著出了城。
而探春也讓黛玉和元春拐帶出來,正手撐著身子自顧自的飲酒,看樣子和薛寶釵差不多。
不知道是不是想起酒壯慫人膽,索性客人沒來已經把自己灌的臉頰發紅。
“爺,您慢些。幾位小姐正在上邊。”
三思坊的管事引著李辰到了門口,四位姑娘像是等著見花魁的才子,皆望向門前。
黛玉和元春還算平靜,薛寶釵和探春已經手心捏出了汗,心道:
戲曲評書里傳的人物,究竟是不是真的長相兇狠,和地府的厲鬼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