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的日子里,陳盛規規矩矩,按時上課,按時回家。
也沒和新同窗去聚會吃喝,而是繼續行功練法,積累法力。
直到十月的一天,父親急急匆匆的找了過來。
原來是香火法錢有了眉目。
之前陳盛給父母說過想找一枚香火法錢試試,看能否有助本命法器的成長。
然后父親就說上報家族看看,畢竟一枚香火法錢相當于前世一個小目標了。
陳盛父母都是禮部下屬六品官員,每月都有奉銀,家族每月還有一筆例錢可領。
陳盛家在整個大恒神朝算是中等偏上了,家境也算殷實,可一個億的青銅法錢拿出來,也是要傷筋動骨的。
于是陳父上報了家族,看能不能申請個家族補助。
陳家自幾千年前建族的時候,就規定了,要全力培養天資卓越的家族子弟,以助族運。
“族長說錢可以給,但是人得見見,看一看家族的后起之秀。
陳盛聞言沒有多想,立即起身跟隨父親向家族走去。
再次來到這座古樸雅致的府邸院落,饒是以陳盛前世今生加起來近五十歲的年紀,也不免微微緊張起來。
不僅僅是因為那一個億的青銅法錢,而是與一位四品法相境的大神通者會面,陳盛還是心懷敬畏的。
畢竟四品法相境的大神通者,他們已經具備與眾不同的智慧和修行境界。
他們已經超越了常人的束縛和限制,能夠掌握生命和宇宙的奧秘,通曉天道、地道以及人道規律。
不久后,他倆來到了一處樓閣,外面看起來并不特別,通報了守門童子后,得到召見的陳盛被帶入了進去。
入目間就見一人,身著一襲藍衣,輕如蟬翼,如一位高人隱士,超脫塵世之外,讓人心生敬仰。
藍色的長袍上繡著精美的云水圖案,一派仙風道骨。
他的臉龐剛毅如刀削斧砍,雙眸炯炯有神,閃爍著智勇之光。
鼻梁高聳,唇角微翹,頗具親和力。
手指修長而有力,握著一柄五色玉如意,術法符文的光暈忽明忽暗,顯然是擅長各種法術的。
這位顯然就是陳盛的三祖父,名喚陳列陳玉陽的陳氏當代家主了。
“見過三祖父?!标愂⒌兔柬樠鄣墓Ь葱卸Y道。
“哈哈,起來吧,小家伙?!敝宦犚坏篮炅恋穆曇魪那懊鎮鱽?。
“是,三祖父?!?
“不要緊張,坐下說?!?
陳盛聞言順勢盤坐到旁邊的那個蒲團上。
“你現在修行的什么功法啊?!?
“是我舅舅那一脈的萬木朝宗訣?!?
“你得到養元子的傳承的事,我聽你父親說過了,今后修行要不急不躁,腳踏實地。你天賦足夠,現在也調理好了身體,努力修行,我們這一脈也需要出個一品了。”
“咱們家的青龍偃月經也要多多參悟,和你主修的萬木朝宗訣也是非常契合的,不能只修道,護道手段也是不能少的?!?
“好的,三祖父。”
“你祖父隨著你曾祖父去重華界,追隨你高祖父開疆拓土去了,留下我坐鎮全族?!?
“將來如果有意為官,也可以往這方面發展,畢竟背靠神朝,氣運加持之下,修行速度也能更快?!?
“如果想隱居自修,那就去重華界,找你祖父??偠灾?,順從你自己的心意,在家族需要的時候出手一二即可。”
…
這會兒的陳盛完全一點也沒有感覺到絮叨,只能感受到長輩對晚輩的濃濃的關心與愛護。
幸好黃粱木靈靈智還低,不然這會得哭死。
簡單的交談過后,陳盛接過了三祖父遞過來的一個小袋子。
剛一入手,陳盛就感覺不對。
“不要看了,里面共有一百零八枚香火法錢,這也算是家族對你前十幾年沒有照顧的補償,以及對你今后道途的資助了。”三祖父淡淡的說道。
“咱們陳氏擁有一個小千世界,這點資源還是拿的出來的。”
“雖然修行之道要腳踏實地,但是有什么好想法,對道途有益的嘗試,還是要放心大膽的去做,一切都有家族。”
“謝謝三祖父,謝謝家族?!标愂⒄嫘膶嵰獾母兄x道。
這就好比在前世地星,家里長輩給你一百多個億,讓你自己去作,然后也不要求你還,只是希望你以后好起來了,在家里需要的時候,順手幫幫家里。
簡直沒有比這更好的家長了。
陳盛默默收起了裝有香火法錢的小袋子,心里面對陳氏家族的認可,直線上升。
陳盛和父親從家族府邸出來時,天色已經見晚。
走在路上的時候,陳盛不禁想起三祖父說過的話。
青龍偃月經是家族內流傳的主流功法,陳盛之前在家族藏書館的時候也曾翻閱。
當時,將八大蟲母煉制護法道兵的法門,也借鑒了青龍偃月經里的道兵之法。
但是對于其他法門卻也未曾涉獵,看來今后要參悟一下了。
青龍偃月經是由陳氏家族十幾代族人慢慢開創編纂而成。
最終由陳盛的高祖父陳朔陳重華,于兩百多年前修至二品。
后來去外界征戰,開疆拓土,最終定下根基,現居于重華界的洞陽宮,參悟一品玄機。
這一位也是陳氏的鎮海神鐵。陳盛雖然沒有見過其本人,但是畫像卻見過不止一次了。
他頭戴星冠,足踏朱履,身著一身青霞壽鶴衣,手持玉簡,佩戴七寶劍和白玉環,一派仙風道骨的形象。
青龍是四象之一,又代表了勇武、仁義、忠誠等意義。
而偃月則指的是橫臥型的半弦月,給人一種清冷的感覺。
青龍主生發萬物,管山林,草木,龍蛇,風雷之事。變慘為舒,如世人運炁逢遇,多有福慶,宜弘善以迎。木之氣直行仁和司于有德。
偃月主仁,生甲乙,化草木,宰蠕峭飛動千種化生之蟲,凡十二歲緯—周天。
青龍偃月經共計三百言。
其中百言演道,百言演法,百言演術。參演其三,混而為一,圣賢智愚,各量其分,得而學之矣。
上有神仙抱一之道,中有富國安民之法,下有強兵戰勝之術。
圣人學之得其道,賢人學之得其法,智人學之得其術,小人學之受其殃。識分不同也。皆內出于天機,外合于人事,若巨海之朝百谷,止水之含萬象。
其機張,包宇宙,括九夷,不足以為大;其機彌,隱微塵,納芥子,不足以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