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后,清晨。
周懷瑾閉目盤坐在蒲團之上,結束了清晨的采氣修行。
自從有蒲團和吊墜這兩件法器相助,他每天修煉的速度加快了不少。
蒲團是由清心竹編織煉成,可以凝神靜氣,護持心神。
吊墜則不知是什么材質,但是效果卻是非常直接,可以增強修行者采氣修行的效率。
窗外陽光正好,明媚的陽光透過軒窗映的屋內一片光影斑駁。
周懷瑾從書架上拿取了一本書,端坐在蒲團之上,讀的認真。
這些書都是齊昌福所收藏,倒也不是什么功法秘籍,就是一些修行者記錄的雜聞游記、閑談逸錄,但卻能增進他對于修行界的了解。
他這段時間住在齊府中,每天除了修行,就是在看書,然后會抽時間去一趟靖安司打聽一下揚州的情況。
本來他還擔心趙家的人遷怒于他,不過現在看來是他杞人憂天了。
就這樣,時間一點點流逝,等周懷瑾看完手中的書籍,天色已是將近黃昏。
隨后,他將蒲團收起,在院中舒展了一下筋骨,離開了府中,去往靖安司。
黃昏將至,街道上行人群川流不息,車馬不斷,許多從城外前來討生活的人,需要趕在暮鼓響起,城門關閉之前離開。
周懷瑾穿梭在人群之中,停在了一家酒鋪面前。
酒鋪距離靖安司不遠,鋪面不大,他每次來靖安司前,都會來這里打上兩壺酒再去。
因為陸正豐很喜歡喝這家的酒,他來打聽消息總不好空著手去。
經營這家酒鋪的是一對爺孫,爺爺看著六十多歲,滿頭白發,不過行動還算矯健,孫女則是正值二八之年。
周懷瑾站在酒鋪門口,對著里面喊道:“小花,兩壺清酒。”
小花就是那孫女的名字,可尋常人家給孩子起名字就是這樣,賤名好養活。
酒鋪中應聲出來一個少女,一身粗布蘿裙,袖子挽的老高,露出兩截干凈的小臂,手中拎著兩壺清酒走來。
周懷瑾接過酒壺,拎著兩壺清酒去了靖安司。
他一進大門之后,迎面就碰上了正準備下差的陸正豐,他提起手中的清酒,打著招呼:“陸巡查。”
陸正豐看到周懷瑾后,臉上不由的升起一陣無奈的笑意,然后也不用他問,便回答道:“揚州的水運還沒有放開。”
周懷瑾將手中的清酒遞了過去,心中卻有些疑惑的離開了靖安司。
他配合龍女和文無期查到兇手,已經半個多月了,怎么揚州的水運還沒有放開。
不過他也沒有糾結太長時間,畢竟這也不是他能決定的事情。
回到府中后,他便又參悟起了功法,練習雷法劍訣,修行貴在勤且堅。
這時,他腦海中的浮黎道玉再次積累夠了道韻,閃爍著陣陣華光。
周懷瑾當即盤坐入定,聚集心神落在浮黎道玉之上,一片功法頓時浮現在心中。
而浮黎道玉中這次顯現出的功法,讓他頗為震驚,竟然是——金光咒!
金光咒的大名,他上一世就聽說過,是道門八大神咒之一,他甚至還能背上幾句咒文。
“天地玄宗,萬炁本根。廣修億劫,證吾神通。”
“三界內外,惟道獨尊。體有金光,覆映吾身。”
“視之不見,聽之不聞。包羅天地,養育群生。”
“受持萬遍,身有光明。三界侍衛,五帝司迎。”
“......”
不過浮黎道玉顯現出的金光咒,并不單是一篇咒文,而是一門正宗的神通術法。
修行時需要引動神念誦持咒文,還要運轉元炁掐持印訣,修持成功之后,自有金光顯現,可護持己身,諸邪辟易。
最重要的是,金光的威力是基于性命強度和修持時間決定,而且沒有上限。
待修持精深之后,還可以持咒加持法器,這個加持與法器的基礎和法禁都沒有關系,同樣沒有上限,不過每次使用都會有所消耗。
他不敢想像,自己若是證就元神之后,修持上個幾千上萬年之后,金光咒會有多大的威能。
金光咒的入門沒有七星神藏劍訣那么苛刻,他當即便開始嘗試著修煉。
當誦持咒文配合印訣完成修持后,一點白光自心間浮現,緩慢滋養性命,凈化身心。
隨后他催動咒法,一道薄薄的金光流轉浮現在周身,他伸手摸去什么也沒感覺到,只好一拳砸向地面。
當啷——
一道金石碰撞聲響起,他隨即抬起手觀察起來,發現金光沒有任何損傷,手中也沒有感受到撞擊硬物的感覺。
見簡單的測試并沒有什么效果,他心念一動喚出七星神藏劍,正好兩道功法正好都是出自浮黎道玉。
隨即劍光閃過刺向手心,金光瞬間破碎,看來金光咒雖然入門簡單,但剛剛修持,威力確實很一般,正好與七星神藏劍訣相反。
這時,他也不由得愁起七星神藏劍訣后續修行所需要的靈氣,現在他才剛剛入門,之后還有九式劍訣要練。
不過說來也可笑,金丹境就能將九式劍訣全部煉成,但是修行所需要的靈氣得參天境才能采攝。
但這并不能否定這兩篇功法的強大出色。
......
翌日。
周懷瑾一如往日,采氣修行,臨窗看書。
這時,院外突然傳來了一陣清脆的敲門聲。
齊昌福無兒無女,也沒有道侶,獨自一人住在這里,所以這處院子并不大,府中也沒有什么仆役。
周懷瑾聞聲放下手中的書籍,起身前去開門,見來人是靖安司的巡查陸正豐,有些疑惑的打著招呼。
“陸巡查?”
陸正豐見狀不由沒好氣的說道:“不是你每天去靖安司,找我打聽揚州之地情況的嗎?”
周懷瑾一聽頓時來了精神:“有消息了?”
陸正豐點了點頭說道:“有了,但不過是個壞消息。”
“壞消息?!”
“嗯,揚州水府之主換人了,呃不,是換龍了。但那江淮龍王不知為何,竟然在離開前行了截水斷流,毀絕水脈之法,使得揚州之地,水災不斷,靈機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