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向陽跟家人和二叔就是這么說的,他的目標是現代企業,而不是家族式的管理。
當然,他話是這么說,在具體的操作上,如果自家人有興趣,愿意去公司工作,他也不會拒之門外。
前提是要跟小伙伴們商量,看看他們有沒有提供出人選來,如果有,大家協商著怎么安排?
只要彼此同意,找出一個最好的方案,其實他不介意自家人去公司工作。
也能安排自家人就業,多拿一份工資,也是家里的首要任務啊。
這年頭,農村人能在本地有一份工作,在不耽誤種莊稼的情況下,還能拿一份工資,可以說沒人不愿意干。
所以,當劉向陽找小伙伴們開會,研究這件事兒的時候,陳淑婷提出他大哥想進稻米加工廠。
張大勇說他老爸也想干,王永華表示他大哥也有這種意愿。
這樣的話就有五個人。
本來兩個人的崗位,現在是五個人,劉向陽做出一個妥善的安排。
五個人輪流換班,兩個人一天,按照順序輪換,這樣雖說他們的工資相對低一些,但不耽誤種莊稼。
可謂真正一舉兩得,所以他的提議得到了小伙伴們的支持。
同時幾家人都很滿意,覺得這樣的安排非常妥當。
得到大家的支持,劉向陽的工作展開起來自然就很順利。
五個人換班,每天兩個人,每次工作五個小時。
早上8點到下午1點。下午1點~6點,這樣算下來,每人每個月會有12次上工的機會,每次五小時,加起來就是60小時。
每小時8毛錢,每個人48塊的工資,相當不低了。
每家人有一個人上班,等于每個月額外掙了48塊錢。
讓幾個小伙伴兒的家庭狀況都有了明顯的改善。
公司也多了一份收入,加上他們四個人釣魚的收入。
資金的積累比之前明顯更快。
不過,單一臺稻米加工機不夠,劉向陽希望有更多的投資。
原本3705塊錢,建廠房花了差不多1000,購買安裝稻米加工機1500,加起來總共花了2500,還剩下1200。
一個月以后,他們四個小伙伴兒,釣魚又積累了1100塊錢。
這樣就有2300,劉向陽經過咨詢,買一臺多用途粉碎機,飼料粉碎,加面粉加工,購買,運輸,安裝剛好2300。
以前建加工房的時候,他就預留了空間。
所以這回就簡單多了,直接購買安裝好就行。
所以經過小伙伴兒們同意,很快就又安裝了一臺飼料粉碎加面粉加工的機器。
這樣,同時就需要兩個人上崗,五個人輪換率更快,工資照樣按每小時八毛錢算。
每人每個月工作多少小時,×0.8等于的工資總數。
現在能換快一半兒,以前48塊,現在每個月能拿96塊。
哇塞,加工廠工人的工資,在生產隊立馬引起了轟
大家都非常羨慕啊,想想每個月96塊是什么概念?
所以說工作辛苦,灰塵也比較重,但是工資不低呀。
當然,這五個人都不是外人,除了隊長,劉向陽二叔,其余他們一家一個。
劉向陽安排兩人,也是說的過去的,因為他的份占比公司41%。
一個人比小伙伴兒們兩個人的股份都多,所以安排兩個人就業,完全在正常范圍內。
小伙伴們也是無話可說。
投資有了效果,每個家庭安排一個人就業,多了一份收入,幾家人的生活都明顯得到了改善。
不到一年的時間,張大勇家準備建瓦房了。
王永華家也一樣,計劃著過完年建三間大瓦房。
陳書婷家原本就是瓦房,現在都準備買磚,建磚房。
劉向陽家巍然不動,他不是不想建房,是覺得現在沒必要。
得把家里的錢拿出來投資,多投資才能多賺錢,等以后有錢,直接建小別墅。
能夠在全村建第一棟小別墅,除了是一種榮耀,也會羨慕死他們。
反正劉向陽就是這樣計劃的。
他不但自己計劃,還對小伙伴們說:“說大勇,哦,老三,還有老四。
我們應該回去勸家里人暫時別建房,幾間泥瓦房有什么建頭啊?
再過兩年,我們應該有實力建磚木機構的房子,就像老二他們家,直接一步到位,多好。”
“老大,你是站著說話不嫌腰疼,誰不想一下子建成專部機構的房子呀?
我家的情況特殊啊,人太多,房子太少,我大哥要結婚,沒房子咋結婚?
還有啊,我們是三兄弟,建磚木結構的房子,需要建三棟,得多少錢呀?怎么可能?”
張大勇否定了劉向陽的想法。
王永華也說:“我非常贊成老大的題,老大高瞻遠矚呀!
可惜我家的情況,跟老三家的情況是一樣一樣的,人多房子少,而且我大哥也是等著建房結婚。
能建泥瓦房就不錯了,拖不起呀。”
“好吧,好吧,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就當我沒說。”
兩人都訴苦,劉向陽輕輕的嘆了口氣。
想想他們家的情況還算比較好的。
畢竟老大已經結婚這么多年,目前來說,雖然一大半是茅草屋,但好歹能住人。
就算想要改善居住環境,也不急于一天兩天。
自己年紀不大,找對象,結婚這樣的事兒你自己還很遠。
小妹就更不用說了,初中還沒畢業,再說她是女孩兒,只能嫁出去,跟家里建房無關。
這么想來,就他家等得起,可以把錢拿出來搞投資。
當然,他們自家的錢,自然是投資自己的項目。
首先他把種菜的地進行改良,而且挖了一條小渠,把水引到地邊。
這樣方便澆水,菜地能更抗旱,還能減少人工,因為有水源保障,菜的品質也會提升,拿到市場上,更有競爭優勢。
第二步,柑橘樹改良之后,隨便提一句,趁著春天的時候,劉陽陽去了一趟農科院。
經過咨詢,選了一款他們的試驗出來的柑橘樹苗,拿回來進行嫁接。
有農科院的專家指導,嫁接成功率也是非常高的。
酒城這地方,氣候濕潤,尤其夏秋季,雨水比較多,溫度也比較高,非常適合農作物和果樹的生長。
到了夏秋季,嫁接存活的果樹已經長出了枝芽,劉問陽家率先在果樹下面養雞,還建了水池養鵝。
按照生產隊社員們的話說,他家算得上是生產隊的科技示范戶,同時也是致富帶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