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不避諱,我是農民的孩子。農村的人都是挺想去城市的,畢竟城市里有高樓林立,有商鋪琳瑯滿目,有燈紅酒綠、車水馬龍;當然等年齡大了,城市里的人又迫切的想回到農村,想親近大自然,畢竟農村污染少,生活節奏慢,非常舒適,適合養老。就如同錢鐘書《圍城》里講到的:里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進來。
近些年,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到心理問題,生活壓力大是造成一些人開始出現心理問題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因。成年人的崩潰往往就是那么一瞬間。在城市里想要立足,尤其是BJ、上海、廣州、深圳這樣的大城市,根本不是所謂的朝九晚五就能完成的。你中規中矩地去干工作,而且你做的工作是大部分人都能干的工作,那你怎么可能能在大城市立住腳呢?所以,我也看到過,有些年輕人,為了能有更高品質的生活,同時做兩項甚至三項工作,除了一天六個小時左右的睡覺時間,其他時間不是在上班就是在上班的路上。可是有多少人能扛住這樣的工作強度呢?即便扛得住,你又能扛多久呢?用燃燒生命長度的方式來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質,真的值得么?你時常熬夜,生活作息不規律,恐怕是再多的化妝品也無法彌補的,更何況,你的身體,還需要藥物進行改善呢。誠然,年輕人確實需要拼搏,但是再拼,也絕不是以犧牲身體為代價的。
城市的路確實不好走,但也不是不能走。太擁擠,太用力反而容易撞到別人。你也不可能不走,不走后面的人也會毫不意外的撞到你。萬事萬物都是相生相克的,剛則易折。太過于緊繃了,就像彈簧一樣,必須要松下來,如果一直處于壓迫狀態,那最終的結果可能就是失去彈力,變成一段無用的鐵絲;但是你讓它一下子松開,容易傷到他人,也容易傷到自己。所以不要給自己那么大的壓力,人真的不是機器,哪怕是機器,它都需要休息,需要保養,何況是人呢?尼采說:凝視深淵過久,深淵將回以凝視。同樣的道理,你在推墻時,墻也在推你。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關系,大家在物理上自然是學過的。你越是用力,越是會適得其反。
考研英語的唐遲老師說過:慢慢來,會很快,我深以為然。正如最近的跑步一樣,我一開始可以慢慢跑,哪怕六分鐘的配速,后來根本不用提速,慢慢的就自然而然到了五分半配速,甚至主動快一些可以達到五分鐘,沖刺的時候更是輕輕松松四分多的配速。一開始不要太著急,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一口氣也不能吃成個胖子。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古人的俗語,都是智慧的結晶和生活的經驗。
偶爾聽歌時看到了這么一句:遇事不決可問春風(想到了孫策吧應該是,他臨死前對孫權說: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累的時候,有些事情拿不定主意的時候,出門走走,感受感受微風拂面,看看日出,賞賞日落,突然就會感覺,很多事情,其實并沒有什么大不了的。越艱難越困頓的時候,堅持住,過了之后,你會發現,當時的自己是有多么的可笑,多大點兒事兒啊!
張含韻《一百萬個可能》歌詞寫的多好:在一瞬間有一百萬個可能,該向前走或者繼續等;這冬夜里有百萬個不確定,漸入深夜或期盼天明……這一瞬間有一百萬個可能,窩進棉被或面對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