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思民用冰冷河水洗了把臉,河邊流水嘩嘩,遠處天空夜色深沉,正是天明之前最黑暗的時段,他只覺整個人身心俱疲。
當知道后方糧道被斷,而官軍又開始固守河口,沒有進攻跡象時他就知道大事不妙。
對方的主帥是個知兵之人,如果他們著急進攻,反而有突襲的機會,而今他們被困河谷,前有合樂關,左右是崇山峻嶺和大河,糧道被斷,只有突破橋頭大軍才有生機。
官軍卻并不進攻,反而就地堅守,當得知消息時他便如墜冰窟。
他們的后方在茫布部,行軍進攻合樂關,每人只帶四五天的干糧,一旦糧食無以為繼,大軍不戰自潰,所以他當時便找人求見阿構,說明厲害,讓他無論如何要攻下官家陣地。
不過自第一天進攻之后他便知道機會不大,官家借地利設置諸多路障,層層阻擊,還有南北支援,互為犄角,這是捉住他們沒有像樣騎兵的弱點。
對方主帥眼光獨到很有見解,占據地利以逸待勞,逼迫他們處于不利的進攻方。
這是堂堂正正的陽謀,沒任何破解之法,明知是計,可想活命只能硬著頭皮強攻。
接下來幾天阿構也發了狠,讓他指揮列陣安排進攻,進攻兩天后,督戰隊的人手增加了四五倍,才能勉強讓士兵們繼續進攻。
而到第三天,連督戰也不抵用,只能用不多的騎兵自后面驅趕士兵去進攻。
結果依舊沒有取勝.......
當天黑前最后一次進攻敗下陣來來,官家騎兵一路追殺到中軍陣前時,三軍大駭,阿構面無血色,連他自己也明白,此戰只怕兇多吉少。
所攜的行軍糧食只夠再撐一二天,接連三天幾十次大小進攻,損兵折將四五千,加上受傷的,每天逃走的,已接近萬人不能再戰。
若非阿構殘暴駭人,還令騎兵驅趕作戰,只怕軍隊早就崩潰了。
......
破曉之時,晨光越過群山陰影,緩緩撥開天邊的黑暗,東面的崇山峻嶺層層疊疊,一重重漆黑陰影如山岳般壓在河邊所有人頭上。
趙思民看著東方的曙光,心中恍惚,待回神時,他才反應過來自己居然在叛軍營中.......他忍不住想自己到底是如何走到這步的,心中不由一陣悲戚,萬念俱灰。
河邊不遠處幾個部族首領正圍著火堆煮茶,談論著昨晚又有數百名士兵逃走,逃入大山。
士兵寧愿去面對山中猛獸九死一生,也不愿再和官家作戰,幾個部族首領言辭閃爍,說著一些他聽不懂的方言。
趙思民正想離開河邊時,一陣號角聲打破清晨的寂靜,此時太陽已越過東面群山,驅散河邊的薄霧,一隊隊人馬陸續在河下游岸邊露頭,披著晨光閃閃發亮,如破曉黎明般劃開樹林出現。
河邊眾人紛紛起身探頭去看。
很快他看清了對面的旗幟,頓時瞳孔緊縮,那是官兵的援軍!
他在諸多番旗,名旗,四方旗中一眼看到了有“狄”字的名旗,一時五味陳雜。
到這一步,他明白他們這些人全完了.......先前的官家他們尚且難以攻破,如今官家援軍到達,再無希望......
對面的狄字名旗讓他五味陳雜,因為他知道那是誰,是西南官家的總統帥狄至,他曾經的袍澤同僚,先帝時他在章公手下,自己在劉公手下,一起與夏國作戰。
如今幾年過去,物是人非,他們居然變成刀兵相向的敵人。昔日好友已統帥大軍建功立業,自己卻身陷囹圄,前路渺茫。
河邊許多人也反應過來,神情驚恐的向中軍跑去。
很快,北軍援軍到達的消息便傳遍營地,對于本就低沉的士氣又是一次沉重打擊,中午時許多士兵甚至一片片垂頭散氣坐臥營中空地,毫無斗志。
阿構暴怒,接連殺了十幾人,十多顆血淋淋人頭落地,卻絲毫沒有嚇到任何人,甚至有許多不懷好意的目光都匯聚在他身上。
阿構只得退回到自己大帳中,命令他的親兵不停巡邏。
一整天他們都沒有組織起任何有效進攻,而對面的官家則源源不斷過河補充到陣地之中。
士兵和部落首領們只能站在營高處遠遠看著,目光中都是麻木和恐懼,營地里沉默得可怕。
下午,士兵們嚼著所剩無幾的干糧,聞著遠處官家那邊飄來的肉香,聽著他們的歡呼和歡聲笑語,斗志越發消沉。
官家的補給很充足,他們占據橋梁,還攻下他們存放糧草輜重的茫布部。
趙思民在營地中巡視時,發現幾個部族首領聚在大營角落一顆老樹下低聲談論著什么,見他來頓時噤聲,眼神閃爍神情不對。
他立即警覺起來,裝作沒看到的樣子走過,隨即眉頭緊鎖,很快有了一些猜測。
他猶豫躊躇許久,要不要提醒阿構提防有變,最終他還是掉頭沒去見阿構。
.......
當天夜里,趙思民被一陣陣嘈雜吵鬧聲驚醒,他立即手握寶劍走出帳篷,發現遠處大營中心燈火通明,火光沖天,喊殺聲震天。
他心中立即猜到發生什么,局勢發展到如今地步,出現這樣局面并不奇怪。
這也是所有人,特別是那些部落首領想要保命的的唯一機會.......
想到這,他不理會同樣驚慌的士兵及軍官,以及來詢問他發生什么事,怎么辦的將領,只是告誡他們不要過去,裝作什么事也沒發生,便轉身回去繼續休息。
到后半夜,外面的吵鬧逐漸平息,只有夜風依舊嗚咽呼嘯。
天蒙蒙亮時,帳外傳來嘈雜腳步聲,眾多人影將他的帳篷團團圍住火光閃動,趙思民起身坐好,這時三個人小心進來叫他的名字。
趙思民點起燈火,帳篷光線昏暗,他卻看清來人,他們中兩個是部族首領,靠近大理國的烏撒部以及阿頭部首領,以及阿頭部首領的兒子。
他們用一種忐忑和試探的目光看向他們,隨后阿頭部首領兒子將手中的東西放到他面前。
那東西令趙思民心頭一震,卻又在意料之中。
是瞪大眼睛的烏蒙王阿構的頭顱。
阿頭部的老首領開口,用有些生硬的漢語官話道:“趙先生,去投降。”
趙思民點頭:“我明白了,天亮我帶你們去。”
眾人松了口氣,連連點頭,趙思民嘆口氣,突然覺得全身一松,結束了,一切都塵埃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