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衛國知道,揭開身世之謎的時刻來到。等了80年的謎底或許就在這張信箋上。他戴上老花鏡一個字一個字地看下去。
鐵柏寒之后人臺鑒:我受義母榮雪菲之委托,保存這份資料達50年之久,然,吾身染沉珂,恐時日無多。為不辜負母親他年之重托,特修書一封,寄海峽對岸之故鄉。望鐵家后人能看到這封書信,也了卻姐姐畢生之心愿。
順頌 金安!
榮亞嬛手書于中華民國89年清明,高雄家中
鐵衛國陷入沉思中,榮雪菲是誰,榮亞嬛何許人也?他們和父母是什么關系?一連串的問號將他帶入迷茫中。片刻后收回思緒,目光落在榮亞嬛書信下面一沓發黃的信紙上。他希望能從這封來自于海峽對岸的信札中尋到滿意的答案。
(信內文)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春天一個早上,從大運河南岸鐵家莊通往京城的大道上,一個不滿二十歲的年輕人迎著朝霞向前走著,面色凝重,眼睛里放射出冷颼颼目光,將往來行人收入眼底。肩上斜背包袱,右手提一柄單刀,走向滄州府方向。年輕人叫鐵柏寒,鐵家莊老拳師鐵忠良的小兒子。武林中鐵門一派在江湖中不顯山露水,但鐵門武林絕技無影刀卻令人聞之膽寒。因鐵門師徒少在江湖上行走,所以知道的不多,見過的更少。
鐵柏寒懷揣父親的親筆手書,進京投奔在光緒皇帝身邊當差的師叔。后來鐵柏寒被光緒欽點為御前侍衛。之所以能被皇上欽點為帶刀侍衛,鐵門的無影刀讓皇上刮目相看,鐵柏寒年齡雖不過二十,但已得到父親真傳。但后來所發生的一系列事件卻令人費解。鐵柏寒走后第二年秋天,師叔即被朝廷下了大牢,不久便死于牢中。在一個隆冬寒夜,月黑風高,幾個黑衣人闖進鐵家莊,將身懷絕技的武林名宿鐵忠良殺害,大兒子走鏢太原,在半路上被截殺。老夫人在家娘未歸雖躲過一劫,但不久便失蹤了。鐵家莊鐵門一派封門閉戶從此荒涼。當鐵柏寒得知此事后,臥床半月,從此開朗豪爽的他,變得沉默寡言。
紫禁城是一個讓他既愛又恨的去處。瀛臺更是一個令他終生難忘的地方。瀛臺,在半個世紀前充滿神秘色彩。即使是現在,除了生活在京城的人大多知道有這么個地方,外地人仍然蒙上一層神秘面紗。瀛臺是中南海里的一個孤島。中南海,人們可能不會陌生。
光緒二十八年(1898年8月)的瀛臺,注定是一個難忘的瀛臺,不平凡的瀛臺。戊戌變法失敗第二天晚上,瀛臺涵元殿內,光緒皇帝(載湉)面色晦暗,情緒低落,在房間里踱步。一會兒來到房門前推開房門,一陣清風撲面而來,光緒打了一個寒戰。驚動當值太監和侍衛,幾個人出現在門前左右。光緒扭頭走回內里,房門被太監慢慢合上,彎腰低頭退下去。御前侍衛鐵柏寒手扶刀柄,往前走了兩步,二等侍衛鄭巖風擋在面前,黑暗中兩人目光犀利在較勁,片刻之后兩人抱拳相互施禮。鐵柏寒向水邊走去。鄭巖風望著對方背影冷笑。
瀛臺位于中南海南海中,是中南海制高點,四面環水,以亭臺樓閣相伴。北邊有一石橋與岸上相連。建于明朝,清順治、康熙年間又兩次修建,是皇帝、后妃避暑的居住地。
鐵柏寒不回頭也知道,瀛臺島上的一干眾人均是老太后心腹李蓮英安排的親信屬下。光緒皇帝一舉一動隨時都掌控在大內總管的視線內。當然也包括自己。至于自己能在皇帝身邊待多久,只有老天爺清楚。
鄭巖風目送鐵柏寒身影到水邊,一股殺氣夾雜著憤懣從那雙充滿猩紅血絲的眸子里蹦出。兩人都是御前侍衛,年齡相仿,武功在伯仲之間,但背靠兩個主子,負有不同使命。稍有不慎掉腦袋就像吐口唾沫一般簡單輕松。故此兩人均不敢懈怠。
突然一個黑影撲向涵元殿,鐵柏寒縱身而起撲過去,兩人打斗在一起,過招后勢均力敵,此人身法輕盈,拳法刁鉆,讓武功精湛的鐵柏寒佩服三分。一時間竟看不出此人功夫出自何門何派。對方黑衣黑巾蒙面,既然是沖涵元殿而來,只有兩種可能,刺殺和營救光緒皇上。這也是讓鐵柏寒難以下殺手的原因。
突然一陣急促腳步聲由遠而近。幾位穿黃馬褂、腰佩長刀的御前侍衛趕過來,此刻蒙面人已被鐵柏寒逼至水邊。“鷹犬!”突然從對方口中吐出兩字,鐵柏寒一怔,對方飛身落入水中,一陣浪花濺起,蹤影皆無。鄭巖風提刀飛身而至,望著水面上掀起的陣陣漣漪,轉而把目光投向鐵柏寒。幾個侍衛趕到,太監們挑著燈籠隨后來到水邊。
鐵柏寒冷哼一聲,轉身向東走去。鄭巖風從不懷疑自己鷹眼一般的視力,分明是兩人在打斗,轉眼間只剩一人,而且鐵柏寒始終沒拔刀,豈不令人懷疑?他何嘗不知京城內高手如云,但大內侍衛們也是武功高超的虎狼之輩。尤其是這鐵柏寒更非一般人可比。怎會輕易讓一個不明身份之人逃脫。但,懷疑歸懷疑,卻也不敢輕易向總管大人稟報自己的想法,在這皇宮里,一句話可以斷送別人的性命,同時也可丟掉自己小命。伴君如伴虎,需要明白尋求相對平衡的生存法則。
三天后的夜晚。光緒帝坐在龍床上看書,但目光游離于書外。他惦記的是幾位心腹之人的命運如何。這些人都是自己挑選的精明強干之輩,尤其康、梁、譚等人。至深夜,光緒和衣躺下,突然傳來輕輕聲音。光緒起身觀看,心腹侍衛鐵柏寒跪在下面。光緒坐起來問:康、梁等人安否?
鐵柏寒不敢抬頭:奴才稟報皇上,康大人(有為)梁大人(啟超)已出走,譚嗣同、康廣仁、林旭、楊深秀、楊銳、劉光第被捕入刑部大牢。
光緒皇帝憤然揮手:即刻營救。
這四個字是圣旨,無人敢不尊,無人敢不從。若在往日,皇帝想放過幾個人只需一句話的事兒,想讓誰死更簡單。但今日卻不同,營救兩字應該是使用在特定地點和特定時間下,而絕非出自皇帝之口。可見此刻一國之君的內心充滿怎樣的無奈和尷尬。
鐵柏寒一咬牙:奴才遵旨。他知道這是一個無法完成的任務。但圣命不可違。幾十年后想起此事,他也不認為自己做錯了什么,絕不是單純什么愚昧和盡忠,而是沖譚翤同、楊銳等人的慷慨大義,搭上性命也在所不惜。
光緒皇帝精心策劃的維新變法剛過百日,便被袁世凱等人破壞流產。光緒帝仰天長嘆,大清江山毀在這等人手里,令朕痛心不安。病入膏肓之體,即便懸壺濟世的華佗再世,恐也難有回天之術,悲呼!
鐵柏寒眼角偷偷掃視光緒皇帝,面容憔悴,愁眉不開。他回想起幾天前在拐角處遇到太醫劉的情景。在宮內一般情況下沒人敢探尋皇上的龍體安否,即便是朝廷重臣也諱莫如深。但太醫劉對鐵柏寒不敢小覷,自信得罪不起。
鐵柏寒手扶刀柄問:敢問劉太醫,皇上龍體安否?
太醫劉心想作為一個御前侍衛也只有你敢如此大膽:龍體欠安。
鐵柏寒又道:可否說來聽聽?
太醫劉緊皺眉頭,說來可以,但你聽得明白嗎:這個、這個秋之將至,陰陽失平,干渴少痰,動則出汗,行則氣喘,乃肺之頑疾耳。
鐵柏寒聽得認真,卻一句也沒聽懂:如何醫治?
太醫劉本以為用幾句行話糊弄幾下子算了,沒想到對方竟打破砂鍋問到底:這個、這個通則不痛、痛則不通,講究的是陰陽之平衡,限其實、補其虛,實虛乃辯證也。
鐵柏寒繼續追問:可否說明白些?
太醫劉不耐煩了:郁之悶也,瘀之堵耳。
太醫劉一頓啰嗦把鐵柏寒帶入云霧山中去了。他欲轉身盡快離去,頗感耳朵難受。但太醫劉卻來了興致,給對方開起藥方子:健脾潤肺之用百合、枇芭葉、大棗、陳皮——
鐵柏寒忙捂著耳朵逃去。心想,我的媽呀,這糟老頭子哪里是給皇上瞧病,簡直是折磨在下。
棺香美人
我出生的時候,江水上漲,沖了一口棺材進了我家。十五年后,棺材打開,里面有個她……風水,命理……寫不盡的民間傳說,訴不完的光怪陸離。
明朝那些事兒(全集)
《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并加入了小說的筆法,語言幽默風趣。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著墨最多,并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它以一種網絡語言向讀者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歷史故事、人物。其中原本在歷史中陌生、模糊的歷史人物在書中一個個變得鮮活起來。《明朝那些事兒》為我們解讀歷史中的另一面,讓歷史變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
龍族Ⅰ:火之晨曦(修訂版)
《龍族第2季》7月18日起每周五10點,騰訊視頻熱播中!人類歷史中,總是隱藏著驚人的秘密。在多數人所不知道的地方,人類與龍族的戰爭已經進行了幾千年。路明非的十八歲,在他最衰的那一刻,一扇通往未知國度的門轟然洞開。直升機如巨鳥般掠過南方小城的天空,在少年路明非的頭頂懸停。隱藏在歷史中的那場戰爭,就要重開大幕。歡迎來到……龍的國度!
天之下
昆侖紀元,分治天下的九大門派為新一屆盟主之位明爭暗斗,關外,薩教蠻族卷土重來……亂世中,蕓蕓眾生百態沉浮,九大家英杰輩出,最終匯成一首大江湖時代的磅礴史詩,并推動天下大勢由分治走向大一統。
三體全集(全三冊)
【榮獲世界科幻大獎“雨果獎”長篇小說獎,約翰·坎貝爾紀念獎,銀河獎特別獎】套裝共三冊,包含:《三體I》《三體II:黑暗森林》《三體III:死神永生》對科幻愛好者而言,“三體”系列是繞不開的經典之作。這三部曲的閱讀體驗和文字背后的深刻思想配得上它所受的任何贊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