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世界這么大,我想去看看!
- 一人之下:從重建太平道開始
- 幾杯老酒
- 2036字
- 2024-05-03 15:31:18
徐三就是明白這個道理才會主動將張寶梁帶回公司。
這樣一個不穩定的存在若是放在外面,他怕異人界出現第二個全性。
不管張寶梁到底是不是太平道的,或者說他身上還有什么秘密。
只要留在公司一切都在可操控范圍之內。
徐三看了一眼手里的檔案
姓名:張寶梁
性別:男
出生日期:1991年3月5日
看到這里,徐三突然問道:
“寶寶,一直有個問題我沒有問你,今天你為什么管張寶梁叫大叔。”
“嗯~他的炁很老,比狗娃子的老,比我的老,比我見過的任何人都老。徐四說的嘛,歲數大的男的就喊大叔,歲數大的女的就喊姐姐。像這樣做啥子事情都要方便些”
“?????”
聽到這話此時徐三拿著張寶梁檔案的手突然顫了一下。
而徐四則是一臉笑意的說道:“有意思,寶寶想不想要個徒弟。”
“可以調教的那種嗎?”
“哈哈,對對對,就是可以調教的那種!”
“徐四,我跟你說了多少遍了,少教寶寶你那些污穢的東西!張寶梁我會親自負責的。”
“徐三,你那點小心思,我還看不出來嘛,是不是張寶梁這樣一個小白臉放到寶寶身邊,你吃醋了啊.....”
“你....!”
隨后徐四正經道:“這人你帶著不合適,寶寶可比你聰明的多。”
........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一年時光,忽焉已至。
這一年的時間張寶梁從未離開過津門,就連外出的任務公司也很少安排他去做。
剛開始他只以為自己是個新人,所以才會這么安排。
漸漸他發現并非如此,徐三和徐四很明顯是不想讓他在外拋頭露面。
還派了馮寶寶給他當搭檔。
就算是偶爾給二人的任務也是在津門本地,處理一些小混混而已。
以至于在異人界幾乎沒有人認識張寶梁,但是在津門本地下九流中,張寶梁可是神一樣的存在。
在津門本地那些小混混中卻流傳出這樣一句話。
“社會我寶姐人狠話不多,津門我寶哥言多道亦博。”
每次二人出任務,動手的都是馮寶寶,而張寶梁總會在這些人被馮寶寶打服了之后。
跟他們講述太平道義,一次兩次還好,時間長了他們寧愿多挨馮寶寶兩棒子。
也不愿意聽張寶梁在他們耳朵邊墨跡。
————
對于這樣的安排,張寶梁并沒有什么反感,反而正合他意。
反正就是公司安排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
除了熟悉公司的各類事務以及異人界的情況外,其余的時間都悉數投入到了修煉之中。
公司可以說是對異人界信息掌握得最為全面的組織。
一年的時間,張寶梁早已將異人界的大小事宜悉數諳熟于心。
在一年之前,張寶梁這幅身軀還是一個從未踏上修道之路的普通人,過著平淡無奇的生活,被瑣事和紛擾所困擾。
由于自幼的生存環境,他的身體狀況比常人更為虛弱。
然而,經過這一年的修行,奇妙的變化悄然發生。
外在的改變顯而易見,身姿愈發挺拔,仿佛蘊含著一種內在的力量。
眼神變得堅定而深邃,最顯著的是,他長高了也變壯了。
身體的肌肉輪廓也愈發明顯。
如今的張寶梁,若脫去上衣站在街上,必定能吸引眾多小迷妹的目光。
這樣的變化就足以證明張寶梁的先天之炁,照比一年前大了很多。
修道之人,修行時間越長,炁就會越來越大,身體的狀況才會有顯著的變化。
這也是為什么修道之人一定要練出先天之炁的原因。
也是“人能守一,一亦守人”的意思。
說句最實在的就是現在的張寶梁若是再施展雷符,對抗柳屏的那兩具異尸。
他想要幾分熟,就能做到幾分熟。
........
而修行對于修道者來說除了肉眼可見的變化之外。
便是心性上的改變。
“守一明法,在天地之間,六合之內,能窮通達虛無,出入無間。”
修道之前,可能被物質的欲望所牽引,追逐著外在的虛榮與繁華。
而進入修行之人,曾經的焦慮與煩躁會漸漸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內心的沉穩與安寧。
這是多數修道之人修行的目的。
也是修道者所謂的性命雙修。
性就是指的心性,命則指的生命。
對于張寶梁而言,這一年來,他心性上的變化微乎其微。
畢竟,這具身體里的靈魂是來自千年之前的老神棍。
從這一點來說,他在修行方面確實走了捷徑。
若只比拼心性,就算是龍虎山的天通道人張之維,也可能略遜一籌。
當然僅僅比的是心性而已,真讓現在的張寶梁去找張之維比劃一下。
估計也就是一嘴巴子的事情。
然而,張寶梁也清楚,這條捷徑并非坦途。
心性上的豁達并非一蹴而就,沒有瓶頸并不代表可以一味修命。
若只專注于修命,而忽視了心性的提升,可能會導致失去自我、心魔滋生。
一旦心性偏了,就算把這命修到極致,也難以體會到中和之境。
這是修道之人必經之路。
修行三年,口出狂言,
再學三年,不敢妄言,
又學三年,沉默寡言,
再過三年,無需多言,
又過三年,靜默無言,
再過三年,無言即言,
大道至簡,大悟無言。
自古以來,那些渴望羽化飛升的人,無不是天資卓越、才華橫溢之輩。
年輕之時誰都狂過,狂可以,自傲也可以,但若是狂到最后而不自知,那就.......
所以這捷徑走的是福是禍還很難說。
修行,修的其實就是這顆心,用一顆道心,穿梭在瞬息萬變的人世間。
就是出世而不離世,入塵而不染塵。
明世俗而不世俗,處江湖而遠江湖。
享受人生而不沉湎,看透人生而不消極,深諳世故卻不世故,
所以在張寶梁發現這一潛在威脅之時他決定
用出世之心,行入世之法。
以無為之心,做有為之事。
“徐三,我要辭職!”
“寶梁,這干的好好的,為什么要辭職啊!你要走也要說個理由啊!”
“世界這么大,我想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