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提拔李桐客
- 打不過李世民也要被噴啊
- 放卷卷紙
- 2419字
- 2024-05-02 23:05:42
楚縣城內是有田地的,足以供給一城人的生活。
但李難為何會說要圍困楚縣,斷他們的糧草呢?
這就要從李子通說起了,李子通為了擴大自己的軍隊,施行仁義政策,廣納災民,只要是受難者來到楚縣,通通有一口飯吃。
這就導致足夠楚縣人吃的糧草逐漸縮水,原本能吃到豐收,現在只能夠一個半月了。
原本靠著城外的新草喂馬,城內百姓節衣縮食,再加上進口熬一熬也就過去了,誰成想發生這檔子事。
馬吃不了草,將士們備戰又不能不讓吃飽。
再加上城內災民大多還沒加入楚縣的運轉,是個極大的負擔,難啊,難啊!
被困了十天,邵明武已經被不下十人提醒城中糧草不足的信號,再這樣下去,他們就只有死路一條了。
“依我之見,現在唯有兩條路可選,開門迎戰或者投降。”
會堂上,在場的一名謀士搖著蒲扇:“萬不能再拖下去,時日一長,我方糧草消耗一空,戰斗力下降,對方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奪下楚縣。”
他的話獲得了在場多數將士的贊同,他們也看出了如今形勢,唯有二路可走。
“投降是萬萬不能的。”稍微年輕點的將士說道:“楊廣兇名在座各位都深有體會,我們造反不就是受不了楊廣的統治嗎?現在還要回去算怎么個事?”
“打!”
邵明武拍板:“今晚丑時,我們夜襲隋軍!”
“是!”
......
李難松了松脖子,面前的案板上大多是官員呈上來的奏折,說的最多的就是江都的糧食不夠了,問接下來要怎么辦。
尤其是以虞世基為首的江南勛貴集團以及錄事李桐客問的最頻繁。
江南集團李難倒是不在意,這些人就是蛀蟲,吃錢不辦事,早晚要被剔除。
但這李桐客這人讓李難不能無視,他在隋朝滅亡后顛沛流離數年,后偶然得李世民看重,出任巴州刺史,足以見得此人才華斐然。
他在李難帳下僅在宇文士及之后。
“宣李桐客進來。”
李難說完,一旁侍候的太監立馬去做,不多時,李桐客便趕到了宮殿中。
“臣李桐客參見陛下。”
“免禮,愛卿啊,臣這次召你前來,是想問問你對于接下來江都發展的看法。”
問我看法?李桐客心中疑惑,他自從上次在朝堂就隋帝要定都丹陽一事上奏反駁后就被排擠在政治中心外,險些有性命之災。
盡管疑惑,但李桐客還是直言不諱:“陛下,自從我們來到江都,為了供養三軍搜刮了不少民脂民膏,原本富庶的江都現在民生凋敝,依我之見,應當減輕賦稅,修生養息。”
李桐客說的正是他想做的,然而他想聽的還遠不止這些:“還有呢?”
“督辦兵勇,加緊操練軍隊。”
“哦?”李難來了興趣:“驍果軍戰力天下聞名,何須操練?”
“驍果軍前身確實無可挑剔,但現在的驍果軍大多為重金招來的關中散軍,雖然戰力卓然,但缺乏足夠的紀律性,忠誠度也并不高。”
李桐客說道:“打一打李子通之流尚可,但若遇到真正的強軍難免相形見絀......”
“報——!”
披甲士兵三步作兩步沖上殿內,身上還帶著未干的血跡:“啟稟陛下,昨夜楚軍趁夜偷襲我軍......”
“輸了?”李難疑惑:“即便夜襲也不至于輸吧,你們可去了兩萬人,沒有守夜的人嗎?”
士兵搖了搖頭:“夜襲自然不能擊潰我軍,只是那城中難民手拿著鋤頭耙子出來和我軍拼命,人數實在太多,我們......敗了!”
李難恍然大悟,又是名聲導致。
城中難民因為隋煬帝流離失所,被楚縣接濟好不容易能安穩下來,又得知隋軍壓境,有此行動也不奇怪。
真是應了那句話,民心所向才能無往不利啊。
楚縣是塊難啃的硬骨頭,沒有必要再繼續浪費時間了。
“知道了,你回去告訴獨孤盛,讓他撤軍吧。”
“是!”
士兵走后,李難看向下方的李桐客:“愛卿,倒是真應了你的話,朕的驍果軍打不了硬仗啊。”
李桐客汗顏,這個時候他反而為驍果軍辯解起來了:“李子通手下的將領多發于楚縣本地,凝聚力非其他可比擬,再加上......”
“行了。”李難大手一揮打斷了李桐客,說道:“你方才說修生養息,可有良策?”
李桐客又獻上幾計,但李難都不甚滿意,只說“太慢”“不妥”之類的話搪塞,最后見李桐客不太開竅,又點了一句:“激進點沒關系,朕要立刻能解決國庫空虛的問題。”
李桐客面色有些猶豫,最后一咬牙:“臣還有一計!”
說著,他的目光游離,在殿中其余幾人身上掃過,李難心領神會,屏退了幾人:“說吧,剩下的都是自己人。”
“依臣之見,想要快速給如今的江都回上一口氣,唯有將扎在地底的爛根拔除!”
李桐客目光堅定:“朝中大臣在江都斂財許久,搞得百姓苦不堪言,他們的財富加起來比之國庫只多不少,尤其是江南勛貴集團,他們在江都發家,最為富裕。”
李難搖搖頭:“江南集團在江都勢力盤根錯節,想要動他們可不是簡單的事。”
“臣有信心!三年,不,一年!”
“你先下去吧。”
“陛下!”
李桐客還想爭取一下,王東洋攔在他面前:“陛下要休息了,李錄事請回吧。”
李桐客嘆了口氣,陛下明顯就是想要對江南集團動手,為什么不讓他試試呢?
第二天上朝時,李桐客就明白為什么了。
“錄事李桐客,早年教導楊杲,多次進諫,一片忠心日月可鑒,特此升尚書省總尚書令,太子太師,陛下身體抱恙,近段時日朝政由李桐客輔佐趙王楊杲代為處理,欽此!”
王東洋念完,滿朝文武皆是難以置信。
不是,李桐客勾八誰啊?
他怎么突然就成總尚書令了?
尚書令左墨虞世基臉都綠了,啥也沒干,頭上掉下來個頂頭上司,這叫什么事兒啊!
“我要見陛下,不說這李桐客,趙王楊杲不過十一歲,怎能處理朝政?”虞世基質問道。
“陛下身體抱恙,不能見客。”王東洋眼神冰冷:“虞尚書,古往今來稚子登基的事還少嗎?怎么趙王就不能代陛下處理朝政了?你是看不起趙王么?”
虞世基冷哼一聲:“我是怕趙王年幼,中了奸人蠱惑,讓這朝堂成了某人的一言堂,齊王楊暕不是在江都嗎?何不讓他來代陛下執掌朝政?”
“陛下的決策豈是做臣子的能妄加揣摩的?虞尚書,你只需要照做即可。”
話說到這個份上,任你說出花來也是徒勞了,虞世基臉色鐵青,瞪了李桐客一眼,轉身離開了。
他一走,一半人也跟著走了,他們大多都是江南勛貴集團和其黨羽。
剩下一半則是過來恭喜李桐客,李桐客方才從喜悅中緩過來,他整理儀容,一一回敬,毫無架子的態度讓眾人對這位新上任的總尚書令多了些好感。
等到送走眾人,王東洋才過來:“李尚書,你可不要辜負陛下對你的期望啊。”
李桐客點點頭:“一定,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