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傭不會遷怒其他人,這樣的事情歷朝歷代都有。
他也不是宮門不出的那些昏君,深知歷史上的弊端。
大清糧倉,天下糧道,甚至還有現代倉鼠,太多類似的事情了。
“官家,我......”
陳皮說不出來了,他也不敢保證,萬一安平倉更嚴重,那就麻煩了。
“沒事,我明白,如果我沒有猜錯,安平倉目前最多剩下一成。”
這一下,身邊的幾個人全都驚呆了,不可能吧,一成?
“至于其他的糧倉,我估計已經空了。”
江淮水災這么大,要是沒有猜錯的話,京城周邊的大倉,應該都沒糧了。
這中間,戶部應該調走了大半,剩下的則被賣給了商戶。
估計,戶部都沒有想到,大倉會有這么大的膽子,敢把最后的保底賣掉。
趙傭走著走著,心里突然一動,停下了腳步。
蔡京真的不知道嗎?
歷史上,蔡京就是走的童貫的路子,才被趙佶調回了京城。
按照趨勢,不管怎么說,蔡京一點會再次走童貫的關系。
京城三大倉雖然跟蔡京沒有直接的隸屬關系,但是跟戶部的關聯度卻是最大的。
按說,三大倉幾乎空了這樣的大事,蔡京不可能不知。
即便是趙傭,這個時候,也只能承認,屁股決定腦袋,坐在這個位子上,不多疑都不行。
要是沒有穿越這些預知,趙傭相信,自己會被這些古人玩死。
回宮的路上,趙傭腦子里一直亂糟糟的,臉色嚴肅。
邊上的幾個人都不敢說話,只能蔫蔫的跟在后面。
到了朱雀大街邊上,連續幾輛馬車,差點堵路。
趙傭才注意到,竟然又到了蘇府。
“你們先回去,周侗留下。”
不需要太多人,有點煩躁,去蘇府湊湊熱鬧去。
說起來,還沒有出正月,串串門正好。
趙傭穿的還行,看著就像一個富家公子,門房聽說是老爺的學生,也就放行了。
本來家丁要引路,被謝絕了,兩人一直走到了后院。
院子里,幾個人盤膝圍坐在一起,正在熱火朝天的討論,非常激烈。
從趙傭的角度,一個蘇軾,一個程頤,一個范祖禹,還有兩個看不太清。
邊上還有三四個年輕人,應該是晚輩,只是靜靜聽著。
蘇轍不在,有點奇怪,看來是有事出去了。
“我還是認為,你把科舉時那些文章拿出來點評,不對?”
“怎么不對,我們教學生的時候,不都是這樣做的?”
“那怎么一樣,你現在教的是學生投機取巧的方法,長此下去,所有的學生都會變成一個樣,還怎么選人?”
“按照你這說法,知道規則的能上,不知道規則的就不能上,那你選的人才就有真才實學?”
應該是在討論報紙和近期要開始的鄉試,看來爭議不小。
“學生有沒有真才實學,我們看的是學問,不是怎么才能博取考官的好感。”
“好,那我問你,為什么我認為一篇文章好,你為什么認為不好?”
“這中間誰來做評判?”
趙傭想笑,好像后世,為了應對考試,到處都是培訓班。
結果,搞著搞著,發現不對了,只能取締培訓班。
但是,很多學生、家長不愿意,偷偷摸摸上培訓班。
這就是個死循環,不管什么時候,都不能杜絕。
“好了,你們別爭了,報紙上寫,那是學術,你們又偏離了主題。”
“我們今天商討的是,報紙接下來怎么做,少游說的事情,我們以后再討論。”
“今天范使司也在,官家上次朝會已經提了要求,我們報紙內容單一了,要加強。”
“子瞻在朝堂上,這個什么報紙,哎,還是不習慣。”
新上任的皇城司使范祖禹有點尷尬,今天不得不來。
蘇軾做了皇城司副使,報紙還放在了皇城司,正是他管的差事。
“既然官家委托給了子瞻,我全力支持就是了。”
“使司,報紙現在的版面你也看到了,要是沒有東西,可就不好了。”
“你不知道,皇城司現在非常混亂,能做事的人不多。”
“要不是諜司的人幫忙,第五期都出不來。”
“目前,新政相關條款已經寫完了,不能都是詩詞文章。”
“官家的意思,報紙還要起到監督的作用,可是怎么監督呢?”
這幾人說起來,都是有名的才子,詩詞歌賦肯定沒問題,但是說到辦報紙,就有點不足了。
趙傭還想再聽一會,邊上伺候的小廝招呼了一聲。
范祖禹轉臉,正好看到了趙傭,慌忙起身,連鞋子都沒有穿,急匆匆跑了過來。
“官家,你,你怎么在這里?”
蘇軾這時也看到了,他倒是沒有范祖禹那么慌,先是穿好鞋,然后再走到了趙傭跟前施禮。
“免了,免了,不用多禮,我就是出來走走。”
趙傭笑著擺擺手,怕兩人不好意思,率先走了兩步,也是盤膝坐下。
“都坐吧,不用拘禮。”
“你們是商談公務,不用如此小心,朕沒有那么可怕。”
趙傭看到了另外兩人,一直到報名字,才知道,原來是秦觀、陸佃二人。
都是正宗的元祐黨人,這幾個甚至都算是領頭人了。
生怕他們誤會了自己的意思,趙傭趕緊給了一個定心丸。
陸佃,陸游的祖父,老爺子也不容易,剛從外地回來。
“你們幾個年輕人,也坐下,我還都不認識呢。”
“回官家,這是小兒范溫、蘇學士的弟子李廌、張耒。”
“好,都坐下,我們好好聽聽,這都是國之重器。”
趙傭這句話一說,在場的所有人又馬上站立起來,再次施禮。
“不敢當官家如此夸贊。”
“好了,沒有這么多虛禮,我這人,病好了以后,感悟很多。”
“人呢,還是踏踏實實做點事最好。”
“當然,也不是說你們寫詩不好,詩要寫,學問也要做,不然我們怎么跟百姓宣傳,怎么教化子民。”
趙傭招呼他們坐下,明白即使自己說得再好,他們也不會太放開了。
但是沒關系,有些事只要點到了就好。
關鍵是報紙,新聞一定要有,再有就是不能偏了,一定要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