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歷史長河的深層結構
如果說歷史是一條長河,那么,歷史中的疑案就像是河面的水紋,隨風即起,層層擴散。很多人喜歡讀歷史疑案,對于懸而未決、沒有定論或者蹊蹺離奇的事物充滿興趣,這實際上是人的好奇本能驅使我們更愿意去看河面變幻的水紋。
但好奇心僅僅是進入一段歷史的門檻。
這本書集中關注歷史疑案,但我們更想關注好奇心之外的問題:一個關乎歷史真實,另一個關乎歷史意義。
從事歷史通俗寫作六年來,我們在不同的場合被無數次問到歷史真實的問題。很多人抱有一種執念,認為歷史上的某一種記載就等同于歷史真實,從而排斥任何關于歷史真實與可能性的解讀。殊不知任何歷史記載都是選擇性書寫的結果,無法跟歷史真實畫上等號,而這中間便有了懷疑、探討、推理、辨析的空間與樂趣。
而且,對于一個歷史寫作者而言,歷史事件的真實性往往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歷史事件為什么會以這樣一種“真實面貌”流傳下來。背后涉及寫史者的觀念問題,也涉及寫史者的處境、目的以及時代需求。如果說歷史事件是河面的水紋,那么,對于了解歷史長河的真實結構來說,更重要的是看見它底部的生態,包括魚群、水草、淤泥乃至微生物。至此,我們才能說對這條河,對這段歷史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
至于歷史意義,歷史對于今人的價值,或許不在于過程,不在于結果,而在于經驗教訓。所以這本書表面是在寫歷史疑案,但更關切每一個疑案背后的普遍性意義。正如我在2021年出版的本書的姊妹篇中,借用明朝奪門之變的講述,表達了這樣的觀點:“整個事件中,無數的人物來來往往,但經過歷史的淘洗,唯有于謙的遭遇和精神超越了時代。那個擁有權力而最終棄用權力的悲情英雄,或許是唯一有靈魂的人。是他,讓這段歷史值得被反復追憶,被永久銘記?!?/p>
本書是《疑案里的中國史》(遼寧人民出版社,2021)的姊妹篇,同樣精選40個獨立的歷史疑案,以新聞特稿式的寫法,條分縷析,抽絲剝繭,不斷聚焦歷史真實,深挖歷史意義?!兑砂咐锏闹袊贰纷猿霭嬉詠?,深受廣大讀者喜愛,目前已多次加印。為了保持出版的連貫性,本書遂沿用該書名。
本書的作者艾公子,系文史原創品牌“最愛歷史”創作團隊的集體筆名,執筆者分別為梁悅琛、陳恩發、吳潤凱、李立廷、阮健怡和鄭煥堅。全書由吳潤凱統籌。
現在,就請跟著我們的筆觸,一起去看看歷史長河的水紋,以及水紋之下的暗流涌動。
吳潤凱
2022年9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