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先試試再說
- 鄉村里走出來的工業巨頭
- 千年靜守
- 2040字
- 2024-06-17 19:28:00
聽林建國的想法以及他關于未來的設想,楊增家的心里亂糟糟的,一方面覺得幾百塊錢買臺拖拉機簡直顛覆了自己的認知,可另一方面又覺得林建國盤算的很有道理,這個東西好像確實是大有前景,值得試一試,可謹慎的本能又讓他擔心:“你說的倒也沒錯,可事情萬一不像你想的這么順利呢?”
林建國笑瞇瞇的道:“所以咱們先試試嘛,首先咱們試試這個拖拉機的性能到底怎么樣,到底能不能拉這么多東西,如果性能確實是達到了我的設計目標,那咱們就先小批量的生產幾臺、看看反應,如果確實受歡迎,那咱們就想辦法擴大生產,如果大家不歡迎……那就成本價處理掉唄,我就不信400塊錢一臺的拖拉機還沒有人要?
實在不行,大不了再虧點本,300塊錢一臺,這點錢我還虧的起。”
也對!
楊增家頓時覺得林建國說的在理。點頭道:“那就先試試……這樣,如果賣不掉,那給我留一臺。”
反正自己家里也得種地,如果當真賣不出去,自己買一臺,就當是家里買了一臺不用吃草的牛車。
楊增家的本意是自己給林建國兜個底,也讓林建國少損失一點錢。
只是聽林建國說如果最后賣不掉,三四百塊錢成本價處理,其他村干部頓時也心動起來:三四百塊錢的拖拉機?那自己也必須留一臺啊,反正過年的時候分了不少分紅。
村干部也是農民,家里也有地要種,有這么一個拖拉機不比養一頭牛強的多?
關鍵是這玩意兒省心啊,牛得天天喂,累了還不樂意干活,拖拉機可不會,只要加油加水就行。
村長嚴東嶺首先說道:“那也算我一個,建國,如果最后實在是賣不掉,我也要一臺。”
村民兵連連長兼治保主任崔永強也緊隨其后:“說起來建國還是我手下的兵,我肯定要支持他的工作,也算我一個,給我留一臺。”
會計有點急了:“我也要一臺……”
甚至連車棚廠的學徒工們都心動了:如果這個拖拉機真的賣三四百塊錢一臺進行處理,那自己家也完全可以買一臺啊,這玩意兒不比牛車強的多?
田亮首先猶猶豫豫的開了口:“那個……經理,如果還有的剩,我也想要一臺……”
你們這是干啥?
看著眾人的反應,林建國在哭笑不得之余,轉頭看向楊增家,一臉的無奈:“叔,您看大家這反應,你還覺得這玩意兒不好賣嗎?”
也是啊……
只是看到眾人的反應,楊增家的信心忽然增加了好多。
……………………
一個下午的測試下來,不但是楊增家,所有人對這款單輪手扶拖拉機的信心都更足了:
空載和輕載的情況下,這個小玩意兒竟然可以跑到20公里的時速;
平地可以裝2000斤,即便是裝著2000斤爬大坡,使用重載爬坡的那個大皮帶輪,依然可以用和人步行略慢的速度慢慢的爬上去;如果只裝1500斤,車子明顯就輕松了許多。
這個測試的結果,讓楊增家喜不自勝:“好!好!這確實是個好東西,可是比牛強太多了!誰家牛能拉2000斤的車?可惜啊,就是不能耕地。”
“能耕地啊,誰說不能耕地?”
“這個拖拉機也能耕地?”楊增家一愣:“它就一個輪子,怎么耕地?它不穩當啊。”
其他人也是跟著點頭,在大家的概念里,能耕地的拖拉機至少也要兩個輪子才行。
“簡單啊,既然一個輪子不穩當,那就在拖拉機兩邊裝兩個能夠支撐車身的輔助輪、確保車身不會倒下就行了,”說到這,林建國指著固定發動機的底座對楊增家說道:“您看,輔助輪的固定位置我都設計好了,回頭找人用木頭削兩個輪子,再找一截鋼筋弄一個支架,支撐車身用的輔助輪就做好了。
只要把輔助輪固定好,拖拉機就怎么都不會倒,耕地的時候后面掛上犁頭,人只要像手扶拖拉機那樣負責把控好方向就行了。”
聽了林建國的描述,跟著一起出來湊熱鬧的趙師傅也有點稀奇。
之前林建國給自己的那個圖紙上,確實是讓自己在這個位置開了孔,當時覺得這倆孔有點多余,現在才知道竟然是用來安裝輔助輪的……東家的腦子怎么就這么聰明呢?
楊增家看了看發動機底座上預留好的位置,又遐想了一下拖拉機的兩邊一邊安裝一個用木頭做的輔助輪的樣子,當即確定林建國是真的就已經想過了用這個小拖拉機耕地的問題,忍不住一巴掌拍在腦門上,興奮的道:“還真是!你們年輕人的腦子好使!”
說完,他又猛然想到一件事,激動的道:“東嶺,你說咱是不是應該趕緊把這個好消息跟公社陳書記匯報一下?”
楊增家覺得自己村做出了這么大的成績,必須得去公社跟書記跟主任報個喜,讓書記和主任也跟著高興高興,順便也向領導們展示一下自己。
嚴東嶺也激動起來,趕忙點頭:“我覺得……”
嚴東嶺剛剛開了個口就被林建國個打斷了:“增加叔,要不還是再等等?”
頓了頓,林建國解釋道:“我的意思是咱們先小批量的生產一批,看看老百姓們對咱們這種拖拉機的接受程度,如果好賣,您再跟陳書記匯報……如果項目最終沒成,豈不是讓領導們白高興一場么?”
也對!
剛剛還還不得趕緊去公社跟書記、主任報喜的楊增家等一眾村干部們,頓時也覺得林建國這話說的在理:這個事情確實不能著急,萬一不好賣,書記和主任不是白高興了一場么?建國說的對,還是先小批量的生產一點,看看大家伙兒的反應再說。
……………………
回到村部的時候,已經是下午四點多,遠遠的就看到村部大門口站了好多人。
看著這么多村民都聚在了村部門口,楊增家等一眾村干部們頓時有些緊張:這些人都在這里干嘛?莫非是出什么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