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清河姚貢
- 寧郎毒計安天下
- 接笏
- 2049字
- 2024-09-17 12:00:00
“我等深受大人恩惠,如今大人要走,我等自然要送。”
“是啊,我本無家可歸,若不是大人贈我田地家舍,還發(fā)糧救濟,此時恐怕早就埋尸荒野了!”
“不錯,當初我無奈從賊被擒,是大人不計前嫌,還予我田地得以生存,大人之恩,沒齒難忘啊!”
百姓們在申滔身后紛紛呼喊,甚至還有不少人淚流滿面的下跪磕起了頭。
而此時的寧澈對于百姓們?nèi)绱说淖鸪鐞鄞鬟€是感到很意外的,畢竟在他眼里,他也只是在按照他自己的想法做事。
雖然寧澈確實發(fā)布了許多惠民的政策,但那也只是他為了促進經(jīng)濟發(fā)展,倒沒怎么去考慮過百姓。
不過寧澈的所做所為在百姓們眼里可就不一樣了,原本青州的官場極其黑暗,百姓們都處于水深火熱之中,民不聊生。
可寧澈不僅救濟貧民,剿滅叛亂,還免費給百姓田地和糧食,甚至輕徭薄賦......
這些對于那些一直處于黑暗之中的百姓們來說,無疑是黎明的曙光。
“多謝諸位相送。”
寧澈恭恭敬敬的向百姓們鞠了一躬,這一刻他對劉備口中的蒼生似乎又多了幾分理解。
“今日天冷,還尚有農(nóng)活,諸位都早些回去吧,莫再相送了。”
“大家都莫要擔心,就算我走了,可只要我兄長劉玄德還在,就沒人能欺負你們!”
言罷,寧澈便轉(zhuǎn)身來到白馬身旁,旋即翻身上馬,大聲道別。
“恭送大人!”
百姓們齊聲喊道,隨后默契的讓開了一條幾人寬的道路。
不多時,等到寧澈來到了城外后,卻發(fā)現(xiàn)百姓們還在冷風中目送。
寧澈轉(zhuǎn)身向他們招了招手,隨后目光堅定的回身上路。
......
中平四年十一月,凜冬已至,寒風呼嘯。
青州齊郡離洛陽其實并不遠,若是乘一葉扁舟順著黃河一路東去,那只需數(shù)日便可抵達。
不過這是建立在理想情況下,實際上現(xiàn)在很少有人會為了趕路而去選擇水路,畢竟天氣確實是個大問題。
因此寧澈自然選擇走陸路,而這一類的選擇可就太多了。
有的路線山多路險,走起來耗時太長,危險程度又高,通常非必要的話,壓根沒人會去走。
故而一條平坦且安全的路線自然便是寧澈的首要選擇,而恰巧有一條路線完美的符合了寧澈的預期,只不過那條路線得經(jīng)過冀州。
對此寧澈自然不會在意,如今的冀州雖然百廢待興,但好歹也算是平定了下來。
一日,冀州清河郡清陽縣。
在漢代,大型的車隊入城都需要提前報備,向當?shù)氐膶俟偻▓竺枺诘玫皆S可后才可以入城。
而在寧澈等人通報名號得到許可入城后,正在宴請幾位名士的姚貢便聽到了身為新任尚書令的寧澈要入住清陽城的消息,連忙出來迎接。
雖然姚貢身為秩比兩千石的郡守比尚書令還大了一千石,但尚書令的權(quán)力比郡守可大得多,背景不夠硬的郡守甚至能被尚書令輕松整死。
不過這也只是次要原因,姚貢之所以對于寧澈如此作態(tài),主要還是看重寧澈的名望。
由于泰山書院與泰山學宮的創(chuàng)辦,再加鄭玄等大儒名士的影響下,有許多青州乃至隔壁的冀、徐、兗三州的學子都擠破了腦袋想入學。
而寧澈的所作所為以及百姓們對他的愛戴,都讓鄭玄對寧澈十分欣賞。
再加上當時寧澈在鄭玄面前吹的那橫渠四句,也導致鄭玄對寧澈的欣賞之意更加濃厚,甚至還將橫渠四句當做了泰山學宮的辦學理念。
總之每一個泰山學宮的學子對于橫渠四句都是耳熟能詳,而學子們每次放假離開學宮回家時,就會將寧澈的名氣帶出去。
這一來二去,寧澈憑借著自己的政績以及名揚天下的橫渠四句,也理所當然的成了名士,在青、冀、徐、兗四州的士林中威望甚高。
至于寧澈與張讓那些宦官的關系都只是在暗地里,從未擺在明面上過。
而閆程那些黨人也不會損壞寧澈的名望,有時甚至還會幫寧澈一把。
總而言之,至少在北方,寧澈的名望還是不小的,無論是官員還是士子,亦或是世家豪強,都知道寧澈的名字。
傍晚小雪,清陽城內(nèi)。
刺骨的冷風吹的路上的行人三三兩兩,此時的寧澈也不免哈了一口熱氣,裹緊了衣裳。
眼下寧澈這一行人的首要目的,便是找到一家客棧落腳歇息。
不過正當此時,寧澈前方卻忽然緩步走來了五六個一身加厚儒服的男子。
其中大的看著四十來歲,小的也差不多三十多歲,為首的則是那個四十來歲官衣印綬的中年男子。
見狀,待到雙方相近時,寧澈便翻身下馬,面色溫和的拱手說道。
“在下寧澈寧子旭,不知諸君?”
聞言,姚貢等人也紛紛連忙拱手回禮道。
“寧尚書客氣了,在下巧聞您路過此地,恰巧在下又在宴請友人,故而特來叨擾,邀您一同入宴。”
聽罷,寧澈點了點頭,沉聲說道。
“幾位既然這般看得起在下,那當然自無不可。”
接著,寧澈又回頭向身后的隨從護衛(wèi)們說道。
“爾等先去尋一家客棧歇息吧,我與徐公公前去應席便可。”
寧澈言罷,一眾隨從與護衛(wèi)便齊聲應是。
而寧澈自然便帶著前來宣旨的宦官徐二,跟著姚貢等人去了郡守府。
......
不多時,清陽城郡守府正廳內(nèi)。
眾多席位上,寧澈正坐在上首第一位,其次才是徐二以及其他人。
按照常理來說,徐二出使宣旨便就是代表了天子,應該坐在第一位。
不過徐二可沒那個膽子在寧澈面前擺譜,百般推辭之下才如愿坐在了次席。
主位上,姚貢正熱切的向?qū)幊航榻B他的好友。
“寧尚書,這便是在下的好友宋明,乃叔武公之孫。”
寧澈看向姚貢說的那人,只見其年約三十,高冠儒服,相貌堂堂,見寧澈投來目光,還恭敬的拱手躬身道。
“宋明宋子玄,見過尚書令。”
聞言,寧澈也禮貌的回了一句,而姚貢又開始一一介紹起了剩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