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不做不休
- 寧郎毒計安天下
- 接笏
- 2029字
- 2024-09-30 09:00:00
在數萬人的注視下,漢靈帝興高采烈的騎馬繞著場地跑了幾圈。
只是還沒跑完十圈,漢靈帝便忽然又嫌累了起來。
而此時的士卒們仍舊在高呼萬歲,待漢靈帝回到高臺后,場面才安靜了下來。
“眾將士英勇不負強漢之威,朕心甚慰。”
“故每人皆有重賞!”
漢靈帝此言一出,原本才安靜下來的氣氛又頓時達到了高潮。
將士們的歡呼聲鋪天蓋地,既喊的漢靈帝得意洋洋,又喊的漢靈帝一旁的內庫官員面色愁苦。
畢竟漢靈帝這一嗓子下去,便又是重創了一下內庫。
本來組建南軍就是已經對內庫的財政造成了很大的壓力,而現在漢靈帝又要重賞數萬將士,這對于內庫來說,無疑又是雪上加霜,火上澆油。
雖然漢靈帝收稅收了不少錢,但架不住外面還有一只更大的吞金獸,而且漢靈帝自己就揮霍無度,收上來的錢十之三四都被他自己給霍霍了。
于是次日一早,一群內庫官員便連忙跑到漢靈帝面前哭窮。
“陛下,這次真沒錢了!”
“是啊陛下,征戰蠻夷,組建南軍便已經耗空了國力,如今內庫哪還有余錢吶!”
“還望陛下收回成命!”
“......”
聽著眾人的訴苦,漢靈帝也不免感到有些頭疼,很不耐煩的說道。
“行了行了,內庫還能堅持多久?”
聞言,眾人面面相覷,片刻后便給出了回答。
“回陛下,最多還可撐三月有余。”
漢靈帝與一旁的蹇碩和張讓等人對視了一眼后,良久才沉聲說道。
“朕知道了,此事朕會想辦法的,你們先下去吧。”
眾人雖然還想再說些什么,但看到張讓等人那略帶警告意味的眼神后,便只得悻悻告退。
待一眾內庫官員離開后,漢靈帝才頗為懊悔的自語道。
“這段時間的開銷有那么大嗎?”
“去年收的稅怎么一下子就花沒了?”
聽著漢靈帝的自言自語,一旁的張讓等人都暗自腹議,畢竟漢靈帝著實會讓人感到有些無語。
不過作為宦官,張讓等人自然不會去打漢靈帝的臉。
“陛下富有四海,可國土也囊括寰宇,這收的錢多,花的自然也就多。”
“不錯,如今內庫的空虛正好就證明了陛下您對百姓的關愛啊!”
“......”
張讓等人你一言我一句的給漢靈帝找起了借口,而漢靈帝還很是贊同的點了點頭。
“說得是,朕可沒有揮霍,那些全都是國家的正常用度。”
雖然讓漢靈帝安心的借口現在找到了,但沒錢這個問題卻依舊沒有解決。
漢靈帝頷首沉思了一會兒后,便忽然抬頭看向張讓等人。
“馬上就到年末了,今年的稅要怎么收才好?”
聞言,張讓等人面面相覷,片刻后。
“陛下,子旭先前不是說今年的稅要少收嗎?”
張讓拱手躬身,可漢靈帝卻毫不猶豫的搖了搖頭。
“不行,今年四處打仗,又組建新軍,少收的話必然只是杯水車薪。”
“還是跟往年一樣,每畝收百錢。”
聽罷,張讓面色猶豫。
“陛下,要不要先去問問子旭?”
漢靈帝滿不在乎的擺了擺手,隨后徐徐起身。
“不用了,反正這是最后一次收稅。”
“既然要收,那自然就要收一次大的!”
張讓硬著頭皮沒再多言,只是這個黑鍋估計還是得讓他們去背。
......
數日后,當然漢靈帝將自己的決定通知下去后,朝野上下頓時便引起了一場軒然大波。
如今漢靈帝已經收了三年的加強版田稅,第一年是收的益、荊、揚三州,可由于另外八州不用交稅,大部分人都是擁護這個政策。
形勢比人強,在諸多壓力下,益、荊、揚三州的世家官僚也只能忍痛服從。
等到第二年的時候,漢靈帝便開始對冀、豫、徐三州下手。
而這一次益、荊、揚三州的世家官僚作為得益者,又作為去年的受害者,那蹦跶的比誰都要高。
風水亂流轉,去年他們反對的聲音有多大,那今年支持的聲音就有多大。
而到了第三年的時候,漢靈帝又開始對涼、幽、并等州下手。
這時候哪怕是傻子也能看出他們著了漢靈帝的道,于是各州的世家官僚便都開始聯合起來反抗漢靈帝。
廢除新策,恢復舊制的聲音也因此連綿不絕,每天都有一大批相關的奏折送到尚書臺。
寧澈對于漢靈帝的建議雖然是少收,但就算是那樣,收上來的稅也肯定比以前收的要多的多。
可漢靈帝食髓知味,完全上了癮,壓根不聽寧澈的建議。
在又一次發現內庫沒錢之后,漢靈帝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決定來一把大的。
直接將全天下的田稅提高到上百錢一畝,顯然漢靈帝還不知道那些豪強地主能翻出什么風浪。
故而即便是滿朝文武無不反對,漢靈帝也是一意孤行,執意要收。
等到十月秋收的日子時,漢靈帝便開始了這最后一次的大收稅。
而為了確保稅能盡快真實的收上來,漢靈帝還派出了大量宦官與兵馬到各地都監視。
總之漢靈帝便是用盡手段去逼迫各地的郡守與刺史去地方收稅,并且嚴查地方豪強世家有沒有隱田瞞地。
像是一個普通的豪強地主都大概會有上萬畝地,數百個奴仆。
在漢靈帝的政策下,如果這個豪強地主沒有其他收入的話,那收的稅幾乎便會高達他身家的十之一二。
此等重稅,任誰都不可能置之不理。
畢竟豪強地主的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很多豪強地主手里的流動資金壓根沒有那么多。
很多情況下,不少豪強地主為了交上漢靈帝要的稅,迫于無奈只能出售手里的田產來彌補虧空。
可要賣的人很多,收購者壓根不愁沒地買,因此田產在市面上的價格便一降再降,許多人甚至都是虧本去賣。
如此一來,豪強地主們的虧損只會越來越多。
為此滿朝上下的世家官員們都已經快要瘋癲,每日都寫了成山的奏折往皇宮里跑,可漢靈帝對此卻全然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