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禍起蕭墻

跳梁小丑

中常侍張防倚仗自己的身份濫用權勢,收受賄賂,司隸校尉虞詡收集證據幾次彈劾,可奏疏總是石沉大海。憤怒的虞詡索性把自己綁了起來去見廷尉,同時上奏皇帝:

“當初孝安皇帝任用太監樊豐,擾亂正統,差點亡國。如今張防又弄權勢,國家禍亂又要來臨,我不能與張防這樣的敗類同朝為官,我主動到廷尉報到,就算死在獄里,我也不愿走楊震的老路!”

這一次,奏書總算遞到了劉保面前,張防頓時慌了,倒打一耙,在劉保面前痛哭流涕,講自己怎么怎么冤枉。結果虞詡被指控誣告之罪,被罰去做苦役。

張防仍不解恨,想直接干掉虞詡,讓人在兩天之內傳訊虞詡四次,到最后,虞詡已經是體無完膚,奄奄一息。

一旁行刑的獄吏看不過去了,勸虞詡自殺,還可以少受點皮肉之苦。

虞詡艱難地抬起頭,答道:“我寧愿被拉上刑場處決,讓大家都知道我的處境,也絕不自殺,遂了他們的心愿!”

虞詡命在旦夕,孫程、張賢等人知道虞詡因公獲罪,紛紛為他求情。孫程對劉保說:

“陛下最初與我們相處時,最痛恨奸臣,知道奸臣禍國殃民。但如今您做了皇帝,卻又親近奸臣,那與先帝有什么區別呢?司隸校尉虞詡一片忠心,卻被投入大獄,中常侍張防犯罪證據確鑿,卻顛倒黑白陷害忠良。如今客星守羽林,占卜說宮中有奸臣,您應該立即逮捕張防,以防天變,同時下詔釋放虞詡,讓他官復原職。”

孫程說這番話時,張防就站在劉保身后。孫程怒斥張防道:“奸臣張防,還不滾出大殿!”

張防嚇壞了,一溜煙跑到了東廂。孫程說:“陛下趕快把張防抓起來,不要讓他向阿母(奶媽宋娥)求情!”

劉保猶豫不決,問尚書們的意見。尚書賈朗和張防是哥們兒,當即表示虞詡有罪。劉保還是下不了決心,說還要考慮考慮,讓孫程先回去。

與此同時,虞詡的兒子虞(yǐ)在外面搞了一次小規模學潮,組織了一百來個太學生,舉著旗子,攔住中常侍高梵的車子,呼啦啦跪倒一片,磕頭磕得頭破血流。

高梵問清緣由,決定為虞詡仗義執言。高梵一出面求情,事情就好辦了,劉保只得將張防流放邊疆,其黨羽或處死或罷黜,虞詡當天也被釋放。之后在孫程的幫助下,虞詡先是被拜為議郎,數日后升為尚書仆射。

虞詡雖然安全脫險,但孫程等人懷揣著奏章,公然跑到大殿上為虞詡申訴,讓皇帝劉保很是不爽,后來下詔罷免了他們的一切官職,將他們的封地改到偏遠地區,并讓洛陽令監督他們限期上路。

很顯然,皇帝這是在張防一事上吃了癟,想要找回場子。

皇帝這么搞,不少朝臣看不下去了,在他們看來,孫程等人畢竟是扶立皇帝的功臣,而且本性不壞。不僅如此,孫程還幫助司隸校尉虞詡成功彈劾了中常侍張防,如今孫程落難,于公于私,自己都應該站出來說句話。

司徒朱倀的下屬周舉就勸說朱倀出面為孫程說情:“陛下當年被貶為濟陰王,如果不是孫程等人幫忙,他能登上帝位嗎?即使是韓信、彭越、吳漢、賈復的功勞也比不上他們。如今陛下忘了孫程等人的大德,卻揪住小過不放,如果他們死在路上,陛下就會蒙受誅殺功臣之譏議。依我看,您趕緊趁他們還沒離開,勸勸陛下,務必讓他收回成命。”

朱倀皺著眉頭道:“如今陛下怒氣未消,已經有兩個尚書上奏了,如果我再為罪臣出頭,肯定會被罵個狗血淋頭。”

周舉笑道:“明公您都年過八十了,如今位列三公,怎么能只顧自己的身家性命,貪圖獲得的寵信呢?如果您不勸諫,您的位子就算保住了,也會被認為是諂媚奸邪之輩;如果您因此獲罪,還能在后世得個忠貞的名聲。如何取舍,就看明公您自己了。”

朱倀被周舉說服,上表勸諫,最終孫程等十九人全部被召回洛陽。

再說虞詡當了尚書仆射,雖然官職降了,但耿直的性子一點沒變,遇見不平之事總愛打抱不平。當時各郡國發明了一種開源方式,他們鼓勵犯了罪的百姓花錢免刑,明碼標價,還取了個好名字,叫作“義錢”。名義上是為貧苦百姓儲蓄,其實就是太守、縣令們的私人小金庫。

虞詡得知此事,上疏道:“自元年(公元126年)以來,窮苦百姓公開揭發收受賄賂的官員多了去了,被處理的官吏有的貪污達數千萬,而三公、刺史很少舉奏。永平(明帝年號)、章和(章帝年號)年間,州郡用走卒錢貸給貧民,司空查劾處理,牽連到的州、郡縣官吏都被罷黜。現在應該遵照當時的處理辦法,廢除這種撈錢的勾當。”

劉保批準了虞詡的奏書,嚴厲批評了各地州郡,從此花錢免刑的情況被嚴厲禁止。

當時還發生了一件事,寧陽縣的主簿到洛陽上訪,舉報寧陽縣令貪贓枉法,手頭的案件積壓六七年不處理。主簿積攢了一肚子怨氣,在舉報信中毫不客氣地寫道:“臣是陛下的兒子,陛下是臣的父親。臣之前多次遞交奏章,卻屢屢得不到回應,難道非要逼我到匈奴單于那里討一個公道嗎?”

劉保感覺面子上有點掛不住,大怒,將奏章交給尚書傳閱,尚書判主簿為大逆不道。虞詡站出來為其辯駁:“主簿所告發的也是君父怨恨的。人家幾次上奏,結果都沒上達天聽,這是有司的錯誤,與他何干?”

劉保這才消了氣,將主簿打了一頓板子了事。

虞詡回去后對著尚書們開噴:“小民有怨,不遠千里,斷發刻肌,下定決心到朝廷告狀,你們處處阻攔,對得起這份工作嗎?”

尚書們一個個無地自容。

虞詡接著給皇帝提了個建議:“尚書郎是要職,做官的階梯,現在有的一郡就有七八人,有的一州都沒有人,應該讓人員平均一些,以滿足工作需要。”

虞詡向皇帝提了不少奏議,不少意見都被采納。虞詡舉奏無所回避,多次得罪權貴,曾遭九次斥責、三次法辦,但是他不改剛正之性,終老不屈。

臨終前,虞詡對兒子虞恭說:“我為朝廷辦事,公正無私,但求無愧于心。唯一后悔的事,就是做朝歌縣長時殺賊數百人,里面哪能沒有冤枉的?從那時到現在二十余年,家里沒有增加一口人,這是獲罪于天的緣故啊!”

在擔任尚書仆射期間,虞詡向皇帝舉薦了一個人,這個人絕對是文化史上的牛人,被稱為中國科舉選官制度的創始人。

此人名叫左雄,字伯豪,南陽郡涅陽縣人。

左雄少有大志,知識淵博,品性篤厚,譽滿郡縣,漢安帝時被舉為孝廉,升冀州刺史。

冀州豪門大族很多,拉關系走后門、互相捧場都是地方官的必修科目,要不然根本混不下去。左雄不一樣,他到任后大門一關,誰也不見,只要發現貪污犯罪的行為,無論級別多高,一律嚴辦,誰的面子都不給。

劉保即位后,左雄被拜議郎,當時的官場風氣是:官員的十分精神,只有三分辦政事,七分都用來逢迎上司,其結果就是各項工作一塌糊涂。左雄幾次上書,揭露批判這種不正之風,措辭激烈。

尚書仆射虞詡看中了左雄的氣節,向劉保寫了一封舉薦信,其中寫道:

臣見公卿以下官吏大多只會拱手作揖,全都奉行“沉默是金”的官場潛規則,以建立私人恩信為賢,以忠于朝廷為愚。他們認可的官場規則是:白璧無瑕豈可久長,一團和氣升官發財。我見議郎左雄有忠直不阿的氣節,如果能被提拔為喉舌之官,必有匡扶國家之益。

左雄因此被拜為尚書,不久遷尚書令。

出任尚書令后,左雄不遺余力地匡正時弊,屢屢上書,提出多項改革意見,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改革考試選官制度。

我們都知道,秦代以前,做官是全體貴族的特權或者說是責任,直到戰國時,才有一些平民如蘇秦脫穎而出,但也只是個例,未形成制度。

西漢開國初年選拔人才,一開始是任用開國功臣集團的成員,即司馬遷所說的“自漢興至孝文二十余年,會天下初定,將相公卿皆軍吏”。但這樣肯定是不行的,階層固化,平民百姓的上升渠道被堵死,社會哪有公平,哪有活力?

漢文帝時,察舉制正式誕生,地方政府按指標舉薦品行優良、才能出眾的賢良方正和孝子廉吏。這些人選出來后,先安排做郎官,郎官天天守在皇帝身邊,由皇帝量才擢用,挑選人員出去做官。

除此之外,漢朝還有一條上升通道,進入國家的最高學府太學,太學生經畢業考試分為兩等,當時稱科,甲科出身為郎,乙科出身為吏。

察舉制剛開始還不錯,可是隨著時間推移,慢慢就變質了。因為缺乏客觀的評選標準,有些地方官員徇私舞弊,致使許多被薦者名不副實,出現了“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寒素清白濁如泥,高第良才怯如雞”的不良現象,被百姓編成段子吐槽。

左雄是個很有想法的人,他深知所謂政事,無非就是用干部。在做了尚書令后,他多次上書,建議實行考試選官制度。他在奏折中寫道,郡守縣令所舉孝廉依己之好惡而定,選出來的人往往名不副實。要想避免這種情況,必須通過考試,考其虛實,觀其才能,再由考卷評定審核,以成績取官,從而改良社會風氣。

左雄還要求,不到四十歲不得察舉孝廉,他的依據是:孔子說四十不惑,《禮記》說四十曰強而仕,男子到了四十歲,各方面都成熟了,就可以出來做官了。當然,如果一個人特別優秀,自可不拘年齒。

如此一來,那些靠走后門托關系上位的人自然被斷了門路。

有一個名叫徐淑的孝廉,由廣陵郡舉薦入朝,可是年齡不符。

負責審核的官員問他,徐淑竟以詔書中“如有顏回、子奇之才,可以不限制年齡”的話進行狡辯。

審核官員很無語,上報左雄。左雄問他:“昔日顏回聞一知十,徐孝廉聞一知幾?”

徐淑一聽,啞口無言,灰溜溜地回了老家。濟陰太守胡廣等十余人也因謬舉孝廉被追責,只有汝南陳蕃、潁川李膺、下邳陳球等三十余人得拜郎中。

記住這些名字,他們將在接下來的歷史舞臺上大放異彩。

如此一來,州郡牧守再沒人敢隨便推舉孝廉,終順帝一朝,朝廷察選清平,多得其人,官員素質有了很大的改善。

當左雄為改革考試選官制度殫精竭慮時,一個叫張衡的人天天埋頭在實驗室中,搗鼓著自己的新發明。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灵璧县| 阳泉市| 曲阜市| 连城县| 夏邑县| 揭西县| 同仁县| 临高县| 伊宁县| 惠州市| 双峰县| 慈利县| 华容县| 即墨市| 鄂托克旗| 贡山| 高青县| 霍邱县| 保康县| 肃南| 怀仁县| 灵宝市| 二手房| 嘉荫县| 岳普湖县| 蓬溪县| 馆陶县| 临泽县| 柘城县| 大余县| 琼海市| 丰原市| 仙桃市| 惠东县| 开封县| 余江县| 师宗县| 谢通门县| 临邑县| 松阳县| 南投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