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這很高級
- 新文創從1982開始
- 九十一色鹿
- 2025字
- 2024-05-07 21:33:14
身為記者,在面對大部分的普通人時,呂秋蘭都帶著一份巨大的心理優勢。
這是她為什么能表現得落落大方的緣故。
1982年的報社記者,可不是誰都能當的。
作為重開高考后第一批大學畢業生,呂秋蘭的內心有著屬于自己的驕傲。
陳家林雖然是“作家”,可年齡不大,還是個半大孩子,對于呂秋蘭來說,她的心理優勢依然在。
直到這時候,才出現了一點意外,陳家林的話讓她有種“被看穿”的感覺。
呂秋蘭還沒回過神,不知道要說點什么,可陳家林卻又說了:“不過沒關系的,呂秋蘭同志,你可以繼續,我一定會盡量配合你,因為不管做什么事情,我們都是從沒有經驗開始的。”
陳家林在后世不但做過人物專訪,還做過訪談類的欄目,所以對這些提問的小技巧都心中有數。
眼前這位女記者的表現,在他看來真有點生瓜蛋子的意思。
“指點”了一句后,陳家林針對女記者想要知道的問題,開始侃侃而談起來:
“我其實從很小的時候開始,就喜歡寫點東西了,如果你問我是什么促使我開始寫作,那大概就是因為喜歡吧。
喜歡文字落于紙上的感覺,思想仿佛在那個時候開始,可以隨著文字在紙上的世界自由馳騁。
你明白那種感覺嗎?那是我的國,我在里面無所不能,一切都由我說了算,就像君王,君臨天下……”
呂秋蘭怔了一怔,聽著陳家林的講述,之前心底的那一點點尷尬很快消失。
她連忙把自己的紙筆掏出來,飛快的記錄起來,生怕漏掉一絲半點:“陳……陳家林同志,對不起,請你說慢一點,你的意思是……紙上的世界是你用思想建立的國度,對吧?”
陳家林點點頭:“是的,對于每一位作家來說,他寫的每一筆每一劃,都能讓他創造的故事世界變得更完整。”
微微一頓,他接著又說起來:“在創造的過程中,我無比快樂,感受到了超乎想象的成就感和滿足感,是的,呂記者,你如果要問我是什么促使我開始寫作的,那大概就是寫作能帶給我的這一份快樂,讓我為之沉迷……嗯,我喜歡寫作,所以就寫了。”
“說得太好了,陳家林同志。”
呂秋蘭手忙腳亂的在自己的本子上記錄著陳家林所說的話,心里忍不住想:“不愧是能寫出那么好的作品的作家啊,聽聽他說的話,多美啊!”
盡管答案只是一個“喜歡寫作”,可是陳家林回答的內容里,什么“思想的國度”、“我的國”、“快樂”、“沉迷”……所有的這些詞語,給呂秋蘭帶來了從未有過的新鮮感,聽著就忍不住興奮起來。
她的感覺,如果用后世的詞來形容,其實就是高級。
陳家林用話語把一件簡簡單單的事情,包裝得高級起來。
至少在這個時代,從沒有人這么說。
這一瞬間,呂秋蘭再也不把陳家林當孩子看了,只覺得這真的就是一位天才作家。
倒是旁邊的嚴斌,聽得一愣一愣的。
陳家林是他的學生,往日里調皮搗蛋,不服管教,屬于很差勁的那一撥學生。
甚至到了這時候,他對“陳家林是《少年派》作者”的這件事情,心里仍有懷疑。
因此,他看陳家林可沒有那么多的濾鏡。
盡管覺得陳家林說的話的確很像那么一回事兒,可一想到這孩子語文考試的作文部分交了空白卷,陳家林的作家人設在他這里就很難立起來。
“陳家林同學,你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寫《少年派》的?”
“正式開始寫是從過年以后吧。”
“哦,正式開始?你的意思是從很早開始,就在構思了嗎?”
“是的,這個故事我一直有,只是沒付諸行動去寫出來。”
“陳家林同學,那你可以和我說說,你寫這個故事的靈感是從哪里來的呢?”
“哦,我很久以前在報紙上看過一篇新聞……”
呂秋蘭繼續問,陳家林繼續回答,兩個人就這么開啟了一問一答的采訪模式。
顯而易見的,呂秋蘭接受了陳家林的“提點”,問問題的時候變得具體起來,而不是一來就給個大的,讓人不知道從何說起。
陳家林一邊干著家務,一邊隨口回答。
他可不管什么尊嘟假嘟,反正對他來說這個所謂的采訪就是吹牛逼,怎么牛逼怎么來。
這年頭,報紙是最好的宣傳自己的媒體,既然人家女記者都找上門了,他當然要好好利用。
嗯,這才是女記者正確的使用方法嘛。
過了一會兒,陳家林煮好了午飯,還“伺候”好了傻二哥。
這才對呂秋蘭和嚴斌說:“呂記者,嚴老師,我要去醫院給我媽送飯了,你們真的要跟我去醫院?要不然我們今天就到這兒吧?”
呂秋蘭聞言無比堅定的開口:“陳家林同學,你媽媽生病的事情我也感到很難過,既然今天我都來了,索性就去看望一下她……嗯,如果可以的話,我希望能和她聊幾句,了解一下你在她的眼里是怎么樣的一個兒子。”
我當然是我媽最勇敢的蛾子……
陳家林表示明白,又轉眼看向嚴斌。
嚴斌其實是有點猶豫的,下午他還有課,應該回學校了。
不過略一思索后,他回答:“那我也一起去看看你媽媽吧,看完了我再回學校。”
“那好,既然這樣對話,我們走吧!”
一行四人,很快趕到醫院。
經過幾天時間的治療,張素珍的病情已經有所好轉。
接下來只要好好調養,應該就能恢復。
當然,張素珍的病根主要是心臟瓣膜有問題,目前來說沒法根治,除非做手術。
可這樣的手術,在這年頭算是高難度的大手術,別說江城沒有這樣的大手子能做,就算燕京、濱海,也不一定有這樣的人。
所以只能等,等到真遇上這樣的大手子。
要不就是得賺到足夠多的錢,把人送到國外去治。
說白了,還是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