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道念自生
書名: 仙道志異:分身助我飛升作者名: 禿頭大王本章字數: 2115字更新時間: 2024-07-04 22:57:05
人常想病時,則塵心便減;人常想死時,則道念自生。
此言之意為若人常想病時之痛苦,那么就會減少凡俗之心、名利之念;若人常想到有死亡之時,那么便會自然而然生出追求生命永恒的念頭。
深夜
云霞山一處無名之地。
天空萬里無云,赤月已殘,如一道彎鉤無憑無依地掛在夜空中。
赤月不明,群星爭相散發光芒。一明一暗如呼吸般閃爍
大榕樹樹根交雜糾纏在大青石上,青石下有一空洞。
空洞處有一年輕修者閉目盤坐在那里,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渾然天成。
張昱閉目結跏趺坐在干草上,呼吸且長且悠遠,他靈覺并未察覺到什么危險,看來那劉墨嶺沒有尋著他的蹤跡追上來。
但張昱仍是沒有完全放松,還抱有警惕之心。
但此時他的心境卻已經與之前天差地別,生死間有大恐怖卻也有大感悟。
張昱此次經歷過真正的生死時刻后,沒有外人的幫助下逃生,心態已經發生變化。
就如前言所講,人常想死時,則道念自生。
張昱經過這一遭,不由心態更加圓滿,明悟生死僅是一體兩面之事,今日生,明日死皆是隨機之事。
在干草上盤坐,心下默念起玉清元道真經的經文,身體上則是真炁在經絡中運行。
不多時,行過一個周天,張昱體內真炁又多了一息。
張昱心中暗自估計,照現在的速度只需要三四天時間,自己就能再度恢復真炁圓滿的狀態。
只不過身上傷勢卻也需要一個星期的時間才能痊愈。
若不就在此地直到身體恢復到先前狀態再出去,張昱心下這般想著。
再度在冥想狀態下吐納靈氣起來。
一周后的清晨…
大榕樹前空地處。
只見張昱直身而立,站在青石前。
身上所穿衣衫已然破爛不堪,全是破洞,正是墜落山崖后,被樹枝石頭所劃。
但是此時的張昱面容冷峻,已然完全褪去之前的稚嫩。
眼神中再看不見一絲波瀾,只有看透一切的平靜。
張昱此時身上的傷勢已全然恢復,且經過這一役,張昱發現自己與筑基竟然更近一步。
如果說此前的進度大致是百分之十,現在據張昱自己估計大概到了百分之三四十。
不光光是經歷生死危機,也是張昱擺脫至元道人后的成長。
修行者大道獨行,無論再多人同在也只是在一段路上與之相遇短暫時間,最終還是自己修行才能得道。
良師,道友以及自己的徒弟基本都是與自身有著相同道念的同道之人。
只不過有先有后,有成功者,有失敗者。
張昱自來到玄黃界后,便一直在至元道人的照拂亦或者說保護下,無形之中就會有種莫名的安全感。
如今在至元道人離開后,才是真正的無所依靠。
張昱潛意識中強迫自己轉變心態,變成真正內心強大的修行者。
他盯著面前的青石,眼中冷電閃過。突然演示招式起來。
正是至元道人所教破軍拳法,卻比張昱之前所練更加融會貫通,氣勢洶洶。
只見張昱練拳動作輕如飛騰,重如霹雷,形如捉兔之鶻,神如捕鼠之貓。
左右挪閃,以身前榕樹與青石為敵,在其眼中,榕樹與青石慢慢變成那日所遇見的劉墨嶺。
只不過這劉墨嶺卻比之前的大了許多。
張昱飛身上前,對著面前的榕樹猛出兩拳,正是拳法中其中兩招,一式是破軍一擊,一式是千錘百煉。
見名明義,破軍一擊乃是殺招,取萬軍叢中取敵將首級之義。
是獨身一人面對多人圍攻時所出之殺招。
而另一招式名稱叫作千錘百煉,是面對戰場上與人獨自搏殺時所用。
是以極快的速度,連續打擊同一人,故名為千錘百煉。
在此前,張昱雖然在演練中能夠連續地打出所有招式。
但是此次與劉墨嶺的生死相搏才讓張昱發現問題,他沒有怎么經歷過與他人的生死爭斗,所以在某些關鍵時刻,他會思索不及,落入下風。
而相較于他,劉墨嶺顯然經驗豐富得多,在和他打斗過程中,擅長以小博大,以逸待勞。
最終才在境界相同的前提下,將張昱打落山崖之下。
所以張昱在此默默修行的這些天里,不免復盤多次與劉墨嶺的搏斗過程。
也由此增長了不少經驗,收獲巨大。
對著面前榕樹練手也成了張昱現在的康復運動。
復盤過程中,張昱也總結自己的表現。
發現自己的長處是相較于劉墨嶺來說,玉清元道真經所化玉清真炁悠長雄渾,回復較快,自己也正是因為此點才能在墜落山崖后活了下來。
正是體內玉清真炁的保護,自己才不至于死在山崖下,中道崩卒。
但是自己的弱處也很明顯,自己修行時間太短,雖有絕妙功法,也有如破軍拳法與金光咒這般神妙無比的法門,卻用不到關鍵處,被人牽著鼻子走。
但最為重要的是,張昱竟沒有像劉墨嶺那大悲大喜解脫術一樣的殺傷性法術!
所以張昱決定待自己從云霞山走出后,一定要好好修煉一門攻伐法術,用來增強自己戰力。
一般來說,一般修行功法中都會附上幾門攻伐法術,以修行者用來庇護自身,但玉清元道真經卻不同。
只因為它中所記載,宇宙洪荒乃是先天一炁化生而出,此先天一炁又被稱為先天祖炁,乃是萬物之源,萬物根本。
混溟中,先天祖炁而出,化為陰陽二炁,然孤陰不生,孤陽不長。
在極短時間內,陰陽二氣又化為上清真炁,玉清真炁,太上真炁,此乃先天三大真炁。
何謂先天,先天地而生。
祖炁所來根由也可謂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而三清道尊便是先天祖炁一化為二,進而二化為三所誕生。
三清道尊化生后才有宇宙萬物,才有后天所生。
有詩偈曰:
道自虛無生一炁,便從一炁產陰陽。
陰陽再合生三體,三體重生萬物昌。
張昱所修行的玉清元道真經便是玉清道尊道統所傳,前期只重基礎,只有到了筑基境界后,會自然而然在功法中領悟法術,無需再去尋找法門修煉,確是省事多了。
只不過卻在無形之中害苦了張昱,前期確實較其他修行者,攻伐手段缺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