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李承乾堅定無比的樣子,李泰嘿嘿一笑,跟著重復了一句:“兄弟無猜!”
一句說完,兩個人都很愉快。
李承乾依舊沒有詢問,還是拿起了繩子,自己研究。
至于李泰,此時無比慶幸自己前些日子的一番作為。
李承乾再如何的早熟,也是小孩子。成年人對一個人的喜惡,尚且會被周圍人影響而改變,更別說小孩子了。
要是這家伙繼續被長孫家慶等人規勸,或者說是洗腦,日后跟自己打起來的概率很大?。?
至于這個長孫家慶....
李泰收起了自己的騷想法。
不需要專門對付他,這件事還是讓李承乾自己辦比較好。看李世民的樣子,并不需要添油加醋,他也會雷霆震怒。
他自己雖然干掉了哥哥弟弟囚禁了父親,但是絕對不希望自己也如李淵一般,經歷這樣的事情。
知道事情走向的情況下,抽身之外是最好的選擇。
-----
回到東宮后,李泰連宮門都沒進,跳上自己的馬車就落荒而逃。
城里套路深,自己還是回農村的比較好。
回到豐收殿后,李泰給李靖開了雙氯芬酸鉀和三七片,還讓御醫給他開了藥浴。
至于秦瓊,李泰也只能將搜索器上搜索出來的各種保肝造血的藥物,挑選副作用小的,都給他開了一份。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他到底不是正式的醫生,沒法診斷,也不知道開什么藥,只能通過病急亂用藥的方式,嘗試一下。
李靖的病簡單些,內服加外用,只是五天的時間,兩條腿就消腫了好多,雖然能站起來了,但還是被李泰勒令老實躺著歇息。
至于秦瓊,不知道是不是藥真的起作用了,他的腹痛緩解了好多,人也有了生氣,至少起身的時候,已經不需要人扶了。
都是閑不住的人,雖然不被允許走動,但二人還是讓護衛抬起步輦,四下透透氣。
又讓兩個人解除了病痛的折磨,但李泰卻并不如何開心,原因就是,濟世堂接待的百姓太少了。
自長安以來,單單官路周圍就能看到好多的人家,更別說山溝溝里面了。關中自古以來就是人丁興旺之所,可濟世堂隔三差五才有一個過來尋醫問藥的百姓。
如果說來的時候還心懷忐忑,但經歷了問診開藥,真的沒花一點錢就提著一大袋子的藥離開后,不論是染病的百姓還是他的家屬,都對問診的御醫千恩萬謝。
看著這本該是很美好的一幕,李泰卻并不開心。
跟著出來透氣的杜如晦,見李泰沉著臉,就問道:“殿下因何郁郁不樂?就微臣看來,皇家設立濟世堂,是廣得民心的舉措,您沒見這兩個百姓,對皇家千恩萬謝的?如此場景,您為何還不高興?”
李泰撇撇嘴,無奈道:“這樣的場景自然讓人內心歡喜,只是,為何一天才三三兩兩的來人?長安周邊的百姓,本來就多,患病的人,沒有這么少吧!”
別的不說,劉二回村子后,可是引起了巨大的反響,第二天來問診的就有幾十人。
一個村子就有這么多人,那為何現在這么少了?
杜如晦想了想,才說:“殿下,微臣所料不錯的話,多半,是因為消息沒傳出去的緣故?!?
“嗯?”
李泰看向杜如晦,很是不解。
杜如晦無奈道:“殿下或許不知,咱們講的都是官話,但是好多地方的百姓,都有自己的方言,有時候偶然遇到一個山溝出身的,恐怕都沒辦法對話,是真正的三里不同俗,五里不同音?!?
頓了頓,杜如晦繼續道:“還有,百姓居住的村莊,大多都是一宗聚集,兩個相鄰的村子,姓氏很可能不同。同宗之間還好說,凡事都能商量著來,再不濟,也有族長主持協調,但是兩個村子就不一樣了?!?
“姓氏不同,就算彼此有聯姻,也很容易因為土地牲畜等問題起爭端,因此,民間械斗頻發,好多命案就是這么出來的?!?
聽到杜如晦的解釋,李泰立刻明白怎么回事了。
說到底,自己對唐朝還是不夠了解啊,總是習慣用后世的概念對待。
在后世,有免費醫療這樣的事情,莫說一個村,恐怕第二天就有幾個村來,再一天,全旗縣的都知道了,再一天,全國都知道也不是沒有可能。
然而,按照杜如晦的說法,恐怕如今知曉消息的,也只有劉二的村子,隔壁村都不知道這件事。彼此不睦的情況下,怎么可能把好事兒告訴出去?
見衛王苦惱,杜如晦建議道:“殿下可以傳告縣令,讓他公布消息,這樣一來,消息就能擴散開了?!?
讓縣令公布消息?
李泰眼前一亮,隨即就暗淡了下去。
“官府不可信,好處不會白白得來”這樣的觀點,后世尚且如此,恐怕如今更甚后世吧。
伸伸手把李郁仁叫來,李泰叫他蹲下,附在他的耳邊說了幾句話,就揮揮手讓他下去干活。
杜如晦伸直了耳朵也沒聽到衛王說了什么,只好詢問道:“殿下跟李統領說了什么?”
李泰哈哈笑道:“杜師,你容小王賣個關子,明日您就知道效果如何了?!?
其實,他讓李郁仁做的事情很簡單。
那就是讓護衛假扮成百姓,到各個村落去散布消息,尤其是要重點關注一下湊在一起曬太陽的群體。
天上掉下來的便宜,雖然會讓好多人退卻,但一旦有人嘗試了,那么很快就讓這個消息變成“可信”。
只要得知消息的群體夠大,也就不會出現故意封鎖消息這樣沒意義的事情,沒多久消息就能擴散出去。
就如李泰預料的那樣,第二天上午,足足有七八個過來尋醫問藥的,而伴隨著他們回家,下午,人數就激增到了十幾個。
至于第三天....
看著三四十人匯集在濟世堂前,李泰看著眼前的場景樂不可支。
指指人群,李泰對杜如晦道:“如此一來,就不會出現您說的那般封鎖消息的情況了,您信不信,這些人會主動把消息透露出去,借此,也算對別人施恩?!?
杜如晦也想清楚了這件事,不由得拱拱手,算是承認了李泰的謀算。
相比官府散布消息,這樣的效率,真的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