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陪孩子學(xué)楚辭
- 方銘選注
- 1073字
- 2024-05-29 16:02:17
離騷(節(jié)選)
其二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余雖好修姱以羈◎兮,謇朝誶◎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兮,又申◎之以攬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怨靈修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
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
注釋
◎長(cháng):長長。◎太息:嘆息。◎掩涕:抹擦眼淚。◎民生:即人生。◎羈(jī jī):馬韁繩和馬絡(luò)頭,此處詩人以馬自喻,說自己十分自律,不放縱自己。◎誶(suì):進(jìn)諫。◎替:廢。◎蕙
:填充蕙的香囊。◎申:重復(fù)。◎亦:助詞,無意義。◎九:數(shù)之極也,言其多。◎浩蕩:本意指水面寬闊,此處指心思不著邊際。◎民心:人心。此處指朝臣的忠心或者品行不正的小人迫害公正之人的心。◎眾女:指朝廷中的群小。屈原常以男女關(guān)系喻君臣關(guān)系。◎蛾眉:如蠶蛾之觸角一樣細(xì)長而好看的眉,指女子貌美。此處詩人自喻。◎謠諑(zhuó):造謠中傷。
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guī)矩◎而改錯◎。
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為度◎。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獨窮困乎此時也。
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tài)◎也。
注釋
◎時俗:當(dāng)時的社會風(fēng)氣。◎工巧:工于取巧。◎偭(mi2n):背,違背。◎規(guī)矩:圓曰規(guī),方曰矩,比喻法則。◎改錯:改變措施或安排。錯,通“措”。◎背:違背。◎繩墨:木工墨斗上裝有墨繩來取直,喻指法度。◎追曲:隨意彎曲沒有定則。◎周容:此處指追隨世俗以取悅他人。◎度:常規(guī)或法度。◎忳(tún):憂郁,煩悶。◎郁邑:煩悶之意。◎侘傺(chà chì):失意悵然,無所適從的樣子。◎寧(nìng):寧可,寧愿。◎溘(kè):突然。◎流亡:隨水漂流而去。◎此態(tài):這種姿態(tài),指上文“競周容以為度”而言。
譯文
我長長嘆息著掩面拭淚,哀嘆人生道路多么艱難。我雖愛好美德嚴(yán)于律己,但早上進(jìn)諫傍晚就被罷免。
他們攻擊我身佩蕙草,又指責(zé)我采集蘭茝。我喜愛它們,為此即使萬死也不后悔。
怨楚王荒唐又糊涂,始終體察不到忠邪之心。小人嫉恨我的德行,造謠說我作風(fēng)不好。
社會風(fēng)氣就是投機取巧,背棄原則又改變措施。違背是非標(biāo)準(zhǔn)而追求奸詐,爭相取悅且以此作為慣例。
憂郁煩悶又失意不安,現(xiàn)在只有我孤獨窮困不得重用。寧可突然死去形體不存,我也堅決不做迎合流俗的樣子。
詩歌賞析
屈原是富于批判精神的,屈原以深沉的悲憤和怨愁批判了楚君之壅塞、群小之奸佞和世俗之諂媚,歌頌了彭咸、比干、伍子胥等忠直之士的勇敢品質(zhì)。全詩中,屈原勸告楚王向堯舜學(xué)習(xí),不要學(xué)桀紂羿澆,但楚王不聽屈原的勸告。結(jié)果,他只能“長太息以掩涕兮”,長長地嘆息,終于醞釀成決絕的憤怒,赴淵而死。其自殺之行為,是對楚國君臣最沉痛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