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慢慢地,動植物開始分家

經過了億萬年的漫長歲月,非細胞結構的蛋白質小塊的四周形成了一層薄薄的膜,稱之“細胞膜”,原始細胞誕生了。隨著第一個細胞的產生,整個有機界的形態形成的基礎也產生了。

細胞膜的形成,推動了細胞體內的矛盾和分化,形成原核細胞。原核細胞體內已經出現了核物質的相對集中,但還沒有分化出細胞核和細胞器。

大約在10多億年前,原核細胞由于體內原生質中不同物質之間的競爭,逐漸分化出了細胞核和細胞器,演化成為具有“五臟六腑”的真核細胞。比如,在澳大利亞中部地層中發現的一種單細胞綠藻化石(距今約10 億年),其細胞核已非常清楚了。

研究發現, 真核生物的出現,是動物、植物分化的開始。在這個時期,動物、植物的門類中所產生的都是一些最低等、最原始的生物。

由于地球環境的不斷變化,原始生物在長期的適應和遺傳的過程中, 細胞結構繼續分化,導致其獲取營養方式上的一分為二:一支發展出了具有制造養料的器官(如葉綠體),朝著完全“自養”的方向發展,成了植物;另一支則加強運動和攝食的本領以及形成發達的消化機能,朝著“異養”的方向發展,成了動物。從此,它們分道揚鑣,各自朝前發展。

圖 1-7 動植物分家示意圖

如今,有一種單細胞生物,叫眼蟲,它們身上有一條像推進器一樣不停轉動的鞭毛,在水中螺旋式前進,還有能感光的眼點,很像動物; 但它們體內又有葉綠體,在陽光照射下進行光合作用,制造營養物質, 又具有植物的特征。這種既像動物又像植物,兼有動物和植物兩重性的生物,證明動植物的共同祖先可能是像眼蟲一樣的遠古時代的原始單細胞生物。

圖 1-8 眼蟲結構示意圖

隨著動植物的分家,生物集體的構造日趨復雜。

向動物界分化的原始生物,運動和攝食的機能日益發達,而原有的植物性機能,如制造養料的器官功能逐漸衰退。比如變形蟲,葉綠體不見了,而主動攝食的本領加強了。

圖 1-9 變形蟲

圖 1-10 顯微鏡下觀察到的變形蟲放大圖

向植物界分化的原始生物,它們原有的動物性機能日趨衰退,而那些進行光合作用的器官和能力卻發達起來。比如,由原始鞭毛生物進化而來的小球藻,一無偽足,二無纖毛,已喪失了游動的能力,只能隨波逐流, 過著極其被動的生活。

科普知識窗

并非所有植物都過著“自養”生活

自從動植物分家后,它們攝取外界物質和能量的方式變得

不同了。動物無一例外地靠攝取現成的有機物,如植物或其他動物為生,我們稱之為“異養”。而植物是靠光合作用來合成自身所需要的有機物,我們稱之為“自養”。但是,有少部分植物過著“異養”的生活,如菟絲子。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望奎县| 吕梁市| 苏尼特右旗| 古交市| 天祝| 卓资县| 精河县| 海晏县| 庆元县| 喀什市| 富民县| 广昌县| 松阳县| 台中市| 伊宁县| 桐城市| 宕昌县| 宁远县| 凌海市| 柳州市| 黎城县| 神农架林区| 襄垣县| 应城市| 江口县| 长汀县| 襄樊市| 隆昌县| 陈巴尔虎旗| 广河县| 通道| 宽甸| 邻水| 波密县| 南华县| 开远市| 武功县| 陵川县| 共和县| 神农架林区| 安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