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瀆神
河上望叢祠,廟前春雨來時。楚山無限鳥飛遲,蘭棹空傷別離。何處杜鵑啼不歇?艷紅開盡如血。蟬鬢美人愁絕,百花芳草佳節(jié)。
賞評
從河上隱約看到了樹叢中的古祠,籠罩在蒙蒙的春雨之中。楚山茫茫,鳥兒遲遲沒有飛走;蘭舟催發(fā),盡是傷心別離。杜鵑在哪里哀啼呢?盛開的杜鵑花仿佛染遍了鮮血。哪怕在這百花爭艷、芳草茵綠的季節(jié),梳著蟬髻的美麗女子依然滿是愁意。這首詞寫女子傷別。陳廷焯《詞則·別調(diào)集》:“《河瀆神》三章,寄哀怨于迎神曲中,得《九歌》之遺意。”
又
孤廟對寒潮,西陵風雨蕭蕭。謝娘惆悵倚蘭橈,淚流玉箸千條。暮天愁聽思歸樂,早梅香滿山郭。回首兩情蕭索,離魂何處飄泊。
賞評
站在破敗的孤廟前,迎著江上陣陣寒流,觀望著風雨彌漫的西陵峽。女子倚靠著船沿,十分地惆悵,流下了一串串珠淚。傍晚時分,更害怕聽到杜鵑的鳴叫,城外的山上早已遍開梅花。回想起你我的感情冷淡了,這游蕩的人會漂泊到何處呢?這首詞描寫的是女子思人,突出了其思念之切及茫然無依的心緒。湯顯祖評曰:“二詞頗無深致,亦復千古并傳。柏梁、金谷、蘭亭,帶挈中乘人不少,上駟之冤,亦下駟之幸。聊擱筆為之一噱。”
又
銅鼓賽神來,滿庭幡蓋徘徊。水村江浦過風雷,楚山如畫煙開。離別櫓聲空蕭索,玉容惆悵妝薄。青麥燕飛落落,卷簾愁對珠閣。
賞評
鑼鼓喧天,賽神會開始了,滿院子的幡蓋隨風飄揚著。山村江邊,好像風行雷過;楚山如畫,云霧漸漸散去。離別之時,船槳劃水之聲聽起來分外蕭索。她臉上的妝容淡薄,看起來更加憂傷惆悵。三月正是麥子返青、燕子雙飛時節(jié),也只能半卷珠簾,對著空閣發(fā)愁。這首詞描寫了女子別易聚難的哀怨之情。李冰若《栩莊漫記》:“上半闋頗有《楚辭·九歌》風味,‘楚山’一語最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