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1章 殘骸

“等等,印度高僧?是那一位?”

大明對印度殖民日久,對那片地區也有諸多稱呼,但官方稱呼還是自唐代流傳下來的古稱印度二字。

朱康燮自從深刻認知到這顆明珠對大明的重要性后,就從各方面搜尋文字,深入了解一番。

其中正好就包括了這位高僧。

大明人能跑到印度殖民,時間長了印度土著自然也能跑到大明來。

當然,大多數是以奴隸身份過來的,少數人其家族在大明殖民印度時成為了大明的臣屬并接受了冊封,或是大明治下富裕的印度自由商人之類......

或者得換個說法,這些人是印度裔大明人。

大明京師海納百川,超百萬人的城市什么人都有,不說街頭巷尾,禁煙廠戒毒所里關著的人也是顏色豐富。

在京師諸多權貴朝廷官員名人當中也有一些是漢人之外的族裔。

這位高僧在京師也是有名的。

孤身一人自印度渡海趕來大明帝國京師,與京師諸多高僧大德辯經講法,奉行苦行修持,在京師佛教徒當中無人不尊稱其為高僧大德大師......更重要的是,這人姓朱。

朱康燮之前了解過大明宗室,老朱家除了他魯藩外都挺能生,在這世界上走的遠了難免會生出點不一樣的。

最初老朱家視此為禁忌,認為這是混淆了天家血脈,生下來都是暗中處理,或是養在別人家稍微照應著。

后來咱大明皇室也得尋求下別的族裔的支持,統戰價值嘛,皇室或王室不可避免的要與一些大族大勢力聯姻。

生了娃,看在人家母族的份上,也得給點好待遇。

如此漸漸才放開了,到如今就算是金發碧眼的,只要確定是老朱家的血脈,也就認了。

但是這位七十歲的高僧沒有享受到這個待遇。

他出自周王一脈,并未出生在印度,母親乃是福王送給周王的妾室,出生后被丟給當地寺廟被養到五歲,周藩為了避嫌,將其與其母一起送回了印度,之后依舊在寺廟做和尚。

直到他跨海來到京師,因為漸漸放寬的宗室政策所以才自爆身份,得到證實后算是為他的高僧身份增添了一份異樣色彩。

“他跑這兒來,也是為了尋求布施?”

禁煙廠這陣子在城內兇戾的名聲堪比錦衣衛,哪有什么和尚敢登門,朱康燮自然感覺有點不對勁。

老福搖頭:“嘴上說是想要見大爺您,奴婢要安排嗎?”

朱康燮遲疑片刻后,點了頭。

這位朱逸文大師在京師奔走四處尋求布施不是一天兩天了。

果然,在靜室見到這位面相略有些中東特征但還是更像漢人的老和尚后,他開口第一句就是:“貧僧拜請大明魯王殿下,為我印度億萬平民百姓行布施度法。”

說著就要來拜。

朱康燮自然不會讓他跪拜,客套禮數不說,讓一位七十歲的老人跪一下,折壽不說,損了子孫緣就不好了。

被家里逼的久了,朱康燮在這方面多少都沾點玄學了。

而聽這位大師就知道,這是為印度平民百姓來要飯......求布施的。

說起來,這位大師能在京師有挺高的名氣,也是因為這個。

大明與西方爭奪印度失利,失去了統治百余年的土地,印度西海岸淪陷于英人之手。

而在這些淪陷區內的,是接受了大明教化后的億萬土著。

不管當地人什么想法,大明帝國對此甚是痛心,戰爭失利使得明珠的光芒暗淡,而這位大師就是從淪陷區趕來京師的。

來了之后就干一件事,賣慘。

述說印度的‘黎民百姓’在英人的統治下過的有多么多么慘,印人無不思念大明王師,在淪陷區有億萬忠于大明的人翹首以盼云云......

這個說法,大明京師從上到下聽著都是相當順耳。

然后這位大師各種要錢,說是籌款集資攢下來等時機到了就回去發動義士請傭兵,配合大明王師解救印度萬民于水火之中。

別的老爺們或許只聽個樂呵,順耳了就給點錢。

眼下朱康燮聽這位朱逸文大師賣慘,還真是心情復雜。

說到底,大明的殖民統治與英國的殖民統治還是有些區別的。

英國是一個島國,大明原本是一個大陸政權且原本擁有著十分廣袤的國土,還是傳承了數千年的文明國度。

內核不同。

亦或者換個說法,在朱康燮了解了大明帝國殖民統治的政策后,將其大致統治方針喚做‘失敗的征服世界計劃后的殘骸’。

說到底,大明對現有殖民地的統治與剝削,全部依托于那位大明世祖皇帝奠定的基礎。

殖民政策依舊免不了剝削。

但眼下的大明剝削殖民地的核心理念,其實是為了北伐。

剝削的程度是看戰爭與對抗烈度的,大明攤派在印度的稅務相較于海關以東,也就是馬六甲以東的地區雖然很高。

但是比起英國人,還是有點仁慈了。

至少大明這邊把印度剝削成饑荒了,還有人寫幾句‘白骨露于野’之類的詩句文章為印人鳴不平......

“好了好了,我捐。”

朱康燮在老和尚的訴苦之下屈服了,尋思這禁煙廠近來收到的贓款,擺出一根手指:“一萬大錢,我捐一萬大錢,為印度人民反抗英國人統治暴政做貢獻,希望他們早日迎回大明王師,怎么樣!”

朱逸文大師聞言,優雅的擦拭去眼淚后擺擺手,還以為是不夠,沒想到他卻開口:“貧僧只要一千大錢。”

說罷還解釋一下:“若是太多了,這些錢就輪不到印人使用了。”

“您有大智慧。”

朱康燮也是頗為佩服,讓大師身邊的兩個沙彌扛著錢箱要離開時,客套的多送了兩步。

到門口了,這朱逸文卻是伸手過來拉住了他的手,頗為誠懇的說道:“等到印度重歸之日,若是貧僧還活著,一定邀請魯王殿下前往貧僧的家鄉飲一杯熱茶。”

“一定一定。”

朱康燮訕笑著抽回手,等人走遠了才回頭笑道:“這位大師挺有意思。”

政教結合,不愧是印度出來的人。

不過這人的態度,也確實代表了那些還留在印度淪陷區的‘保明派’的心思。

作為既得利益者,他們無一人不想回到大明統治時期。

同理,在英國治下,也肯定有一批土著被英國拉攏,在當地擁護著英國的統治。

只聽這位大師說的都期盼大明王師,但在那片地圖上,真正得了人心的到底是哪一方......難說。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若尔盖县| 巩义市| 洮南市| 商河县| 合川市| 禹州市| 永寿县| 丽水市| 海林市| 绍兴县| 都匀市| 锡林郭勒盟| 思茅市| 台东市| 峨边| 五家渠市| 乌恰县| 宜宾县| 镇远县| 逊克县| 茂名市| 调兵山市| 大化| 浪卡子县| 永川市| 永胜县| 眉山市| 蛟河市| 枣阳市| 商丘市| 南乐县| 濮阳县| 许昌县| 兰溪市| 内江市| 金山区| 乌审旗| 苗栗市| 余姚市| 德令哈市| 乌审旗|